義烏小城鎮“整容式”整治 整出鄉村振興新天地

義烏小城鎮“整容式”整治 整出鄉村振興新天地


2018-12-04 08:42 | 浙中新報11月21日,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現場推進會亮出整治以來的成績單:1191個小城鎮,完成投資1511億餘元,646個通過省級達標驗收……根據我省小城鎮整治3年行動計劃,今年是關鍵之年和攻堅之年,有37個鄉鎮被列入2018年度首批小城鎮整治樣板,義烏的赤岸鎮榜上有名。去年,義烏的佛堂鎮、義亭鎮、尚陽村已入圍省級樣板,上溪、城西、廿三里、大陳杜門村通過省考,義烏被評為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優秀縣(市、區)。經過近2年的整治,一座座美麗城鎮“涅槃重生”,一個個特色小鎮競相綻放,一條條精品線路連村成景,鄉村面貌猶如“整容式”改觀。如今,一到週末或節假日,義烏城裡人都愛往鄉下跑,一個個“爆款”鄉村遊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推窗見綠、抬頭賞景、有客自來。通過城鄉一體化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雙輪驅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協同推進,產業、文化、旅遊“一盤棋”,義烏鄉村正越變越美,村民越來越富,日子也越過越和美了。


義烏小城鎮“整容式”整治 整出鄉村振興新天地


一個村的蛻變 讓鄉村煥發生機上週末,葉武炎又驅車從義烏城區回到老家——後宅街道宅二村,跟村裡人聊聊家常,吃吃農家樂,“今年村裡的變化太大了,接下來還會越來越好。要不是家裡老房子少,我也想住回村裡了。”10多年前,老葉就攜家住到城區。在他的印象中,村裡“髒亂差樣樣齊”,他很少回來。自去年後宅街道開展小城鎮整治以來,村口擾民的鋸木廠拆了、低散亂的加工點搬了,與村裡一路之隔建起了高大上的綜合市場,還有能看書、喝咖啡的“五星級公廁”烏傷驛站……3個月前,宅二村開始大變樣,原本亂糟糟的鋸木廠區塊被整飭一新,建起了能停200多輛車的停車場;周邊多了40多幢小木屋及“後宅文化客廳”、城市功能區等全新區塊。更讓老葉眼前一亮的是,原本離鋸木廠最近、被全村視為衛生死角的區塊成了“香餑餑”,不僅外牆粉飾得古色古香,原本破敗的圍牆不見了,搖身成了花園式庭院,還入駐了3家本土知名的農家餐飲,且普遍反映生意不錯。其中一家店的房東告訴記者,原本租用為廠房,年租金只有四五萬元,如今身價翻倍不說,房子的顏值也高了。如今,老葉一回村,迎接他的是大片的“向陽花徑”,不時有遊人在花海中游玩拍照。村口的蘆塘綠波盪漾,沿著“蘆塘通齋”,走過一道廊橋,再去“文化客廳”瞧瞧,成了村民和遊客飯後散步休閒的最佳線路。今年66歲的村民葉大伯常坐在蘆塘邊賞花曬太陽,他或許不知道這裡多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蘆塘文化小鎮,但深切感受到村裡“衛生好了,環境變美了,平時來玩的人多了”。10月下旬,後宅街道承辦了第27屆義烏市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文藝晚會就放在宅二村口這個新建的停車場,現場人山人海,葉大伯說村裡很久沒這麼熱鬧了。“宅二村地處鎮區,原本低散亂產業混雜,我們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通過邀請專家挖掘葉由庚理學文化,全力打造一個以‘文化教育+產業服務+美麗田園’為基本格局的蘆塘文化小鎮。”義烏後宅街道辦事處主任金旭東告訴記者,一些餐飲流動攤點、特色小吃將會入駐小木屋,停車場區塊也計劃引入夜市,年底街道還將啟動宅二村邊300畝土地流轉工作,擬開發以農耕文化體驗教育為核心的田園綜合體,蘆塘文化小鎮的二期開發也被列入鎮區規劃中……美好的藍圖就在眼前。“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村民也從不理解到全力支持,都盼著整治力度再大點、步子再快點。”宅二村村委會主任葉漢文幹勁十足,近期都在為村裡的事忙前忙後,“我家的房子本來是員工宿舍,現在打算租給開蒸菜館的,這段時間到村裡來物色房子開餐館的老闆很多。”


義烏小城鎮“整容式”整治 整出鄉村振興新天地


一個鎮的嬗變 讓小鎮更有韻味剛過去不久的佛堂“十月十”民俗文化節好戲連臺,吸引了幾乎“半個城”的市民去趕集。“上午8點到晚上10點,那3天密密麻麻全是人,比過年還熱鬧。”負責佛堂老街一帶秩序的“女城管”付月娥說起這場盛事,“累並快樂著”。去年3月,佛堂成立義烏首支女子城管中隊,在當地土生土長的付月娥擔任中隊長。從雜貨鋪林立到咖啡吧、“非遺”等“唱主角”、從人車混行到石子小徑的步行老街,碼頭、浮橋、古民居錯落有致,再現了這座千年古鎮的“清風商埠圖”。付月娥見證了這些點滴變化,也開始享受古鎮的“慢生活”。“來過佛堂的人都知道,以前不光是老街,整個鎮區都挺亂的,路難開、車難停,隨處都是流動攤點,也沒像樣的商業街,看個電影、逛個商場都得往城區跑。”付月娥說,過去20年加起來都沒有這兩年變化大,“佛堂小城鎮整治確實是大刀闊斧,現在明顯感覺路寬了、停車規範了、街道變漂亮了、高大上的商鋪多了,像寶龍廣場這樣的商業綜合體也有了,老百姓的生活品質明顯提高。”更讓她自豪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旅遊車開進了古鎮,“一到節假日,外地遊客特別多,還經常能看到老外。今年‘十月十’江兩岸又多了燈光秀,日均遊客超過10萬人次。”佛堂的變化,在鎮長陳俊生眼中則具象為一組組數據、一個個項目、一場場攻堅戰。自去年啟動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以來,通過“治堵、治亂、治違、治企、治河、治線”等專項行動,封蓋30年的東風河“重見天日”;佛堂大道提升改造,大成路、建設路、朝陽路等5條精品街全新亮相,雙林路、朝陽路等主幹道“白改黑”;古民居苑、義烏江、鎮區主要建築及道路夜景亮燈;通過有機更新,先後開發了江濱一期、吳溪印象等高端住宅小區;人才大廈、道院山公園、萬善閣、風情夜市、江北生態廊道等一批城市功能區和景觀工程建成投用……“古鎮的這些變化,都跟老百姓息息相關,讓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陳俊生說,讓佛堂“變漂亮”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利用城市有機更新、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為抓手,推進“雙江湖”“科教大園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招大引強培育新產業,不斷提升城市能級,讓佛堂更有品質、更有活力、更有風情,煥發出新的風采和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