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文章:新冠疫情或成社會數字化“加速器”

參考消息網4月21日報道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暴發,社會的數字化程度也逐漸加深,根據這一現象,德國《明鏡》週刊網站4月11日刊發了題為《新的數字化精英》的文章,作者為斯特凡·舒爾茨,文章摘編如下:

這是2020年4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雖然一種仍然沒有疫苗的病毒繼續在世界各地蔓延,但一個普通的家庭開始了這一天。

上午9點左右,36歲的媽媽金女士上完尊巴健身網課後坐到電腦旁開始處理第一筆訂單。上午11點她參加了Skype視頻會議。11歲的女兒米婭低頭看著餐桌上的平板電腦,在電子學習應用程序上做算術題。41歲的爸爸傑夫是一名工廠工人,但他目前失業了,正在一家向公司推薦臨時工的網上職業介紹中心上找工作。

這樣虛構的家庭可能來自亞洲、北美或歐洲。自新冠病毒疫情使公共生活癱瘓以來,許多國家重要社會領域的數字化進程正在加快。為了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儘可能地繼續生活,工作、上學和許多其他迄今看來必須現場參與的活動突然遷移到了虛擬空間。

許多正在進行的嘗試在危機過後可能會以新的情感聯繫、行為方式、文化規範和技術經濟結構的形式保留在社會中。而依賴性和社會失衡等問題也會隨之而來。以下是正在顯現的四個大趨勢。

經濟:更多按鍵式服務

美國聯合廚房服務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柯林斯在3月初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永遠不會說自己的公司將從全球健康危機中受益。但該公司絕對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贏家之一。該公司在美國幾個主要城市經營著所謂的“幽靈廚房”:廚師從那裡向居民提供飯菜。

租用該公司廚房的廚師通常沒有自己的餐廳。他們完全依靠外賣——這在眼下具有優勢。傳統餐廳老闆現在也試圖通過提供外賣掙一些租金。

像聯合廚房服務公司這樣的公司,其背後的市場模型被稱為“按需經濟”:點擊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後,產品和服務就能在短時間內提供給客戶。在封鎖期間,此類按鍵式服務是最大的贏家——尤其在滿足人類基本需求方面。

食品供應商和在線藥店目前正經歷巨幅增長。亞馬遜集團被譽為被困者的供應商。此外,還誕生了一些平臺,它們展示當前哪些超市有廁紙、麵食和其他熱門商品。在線市場則使小商店更容易在網上銷售商品。

受益於人員接觸禁令,首批自動供貨車目前正在加利福尼亞的道路上進行測試。對於許多按需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而言,人工駕駛員是重要的成本因素。如果消除這個因素,競爭力將大幅提高。

這給未來經濟帶來的不只有好處。按需公司有時僱用獨立工作者——他們沒有勞資協定規定的基本工資、勞動保險和健康保險。由於顧客的購買習慣越來越快地轉向電子商務,實體零售商店可能會加速消亡。空間規劃者和社會當局必須為這些問題找到正確答案。

教育:更多互動學習材料

目前,一所米蘭國際學校的六年級學生是這樣上課的:上午8點30分,學生登錄Edmodo遠程學習網絡平臺,老師通過視頻進行授課,學生在較小的聊天室中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和老師之間進行單獨聊天交流。

離線世界的日常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留,包括休息時間。這所學校還嘗試使教學過程儘可能與離線世界保持一致。家庭作業——例如數學公式的論證方法——有時通過視頻提交,而手寫作業則通過照片提交。

法國和西班牙的學校已經採用了米蘭學校的這種模式。在封鎖時期,有效的遠程學習策略備受推崇。

經合組織估計,3月中旬關閉學校對大約4.21億兒童和青少年造成影響。60多個國家實施全國或地區停課。大多數學校嘗試通過在線課程向孩子們傳授至少一部分學習內容。

新冠疫情危機顯示了電子學習的可能性和機會。現代技術可以豐富傳統的教學理念。娛樂行業的多媒體專家和專業人員可以幫助準備學習材料。

電子學習不會完全取代上學,因為學校還可以通過照看孩子減輕在職父母的負擔。但封鎖結束後,將教室授課與遠程學習進行智能結合是可以想象的。

但是,這存在使一些兒童在課堂上處於不利地位的危險,例如,他們的父母在技術上沒有經驗,或者他們來自負擔不起計算機或寬帶上網的家庭。這些學生需要提前獲得支持。

工作:更加靈活

新冠疫情危機帶來的最明顯結構變化是突然有數百萬人在家工作。從這種變化的速度來看,在家辦公似乎是低垂且熟透了的水果:很容易採摘,只要去做就行。

現在,家庭辦公通常成為唯一選擇,追蹤員工動向突然火熱起來。《南德意志報》報道,最近幾周,“國際衛士”軟件公司、“積極跟蹤”軟件公司、“真實時鐘”軟件公司和“時間醫生”公司等公司的銷售額最多增加了兩倍。它們的軟件允許老闆記錄員工的擊鍵次數,監控他們訪問哪些網站,定期獲得對員工電腦的截屏圖。

不能在家工作的人將遭遇雙重不利。他們中的一些人目前根本賺不到錢,即使在危機過後他們也缺乏靈活性。通過勞動法和社會福利政策進行補償似乎是必要的,將有助於防止勞動世界的數字分裂加劇。

社交:更加虛擬

封鎖中的日常生活不像乍看上去那樣寂寞。人們可以使用奈飛公司的派對工具或臉書的Watch Party軟件與朋友一起觀看視頻,通過會議應用程序上體育課或瑜伽課,參加在線品酒會,通過Endlesss應用程序與其他音樂家交流。

強制保持距離顯然具有迷人的副作用:互聯網似乎是比理想主義者所希望的還要好的地方。那是把人們聯繫在一起的地方,而不僅僅通過免費表演鼓勵逃避現實。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被動消費(例如在Instagram上滾動菜單)有時會導致抑鬱情緒;交流,例如分享和討論帖子,往往會培養一種聯繫感。互聯網一向能夠做到這兩點,只是在封鎖期間增進聯繫的方面似乎蓬勃發展。

不過,虛擬活動當然不能等價代替酒吧之夜或咖啡館聚會。但數十種加強在線社交行為的新形式的出現,原則上來說是件好事。

德媒文章:新冠疫情或成社會數字化“加速器”

示意圖/視覺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