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面試的時候HR問你家庭情況真的沒有意圖嗎?

最近很多人問,為什麼面試時HR要問家庭情況,感覺很多餘。HR故意提問,自然有他的潛在用意。至於是什麼用意,請繼續閱讀。

暑假結束後,剛畢業的小王辭掉那份剛過實習的工作,準備趁著“金九銀十”找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他準備得很充分,自己在家預演了好幾遍面試場景,信心滿滿地去參加面試了。

沒想到HR的一個提問卻難住了他:對方讓他說說自己的家庭狀況,他卻不知從何說起。

據實相告吧,感覺這些涉及隱私的內容,不能直接說出來。更何況,明知HR的提問一定有潛臺詞,可捉摸不透這潛臺詞,就很難找準回答的方向。不說實話吧,先不說面試中有考察誠信度這一項,單說該如何編就已經是個問題。

想要答好這個問題,首先一定要弄清提問的用意。

當你面試的時候HR問你家庭情況真的沒有意圖嗎?


HR的用意是什麼?

很多人認為,職場面試等同於“口試”,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很多展現在簡歷上的東西,HR認同了,就相當於給了進一步瞭解的機會,至於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就在於求職者能否更全面地介紹自己。

說得好,不如想得好;想得好,不如順著HR的思路和意圖來回答。

用意1:根據生長環境判斷你的性格

人的性格,及行為處事的模式,絕不是天生的,而且很大部分受到家庭的影響。

背景好,環境好,而且父母夠開明的家庭,一般能夠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他們性格開朗,容易融入團隊中,且個人獨立能力也不錯,假以時日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

環境比較差,甚至是貧窮的家庭,沒有太多的資源培養孩子,再加上父母的眼界不夠,孩子很容易變得冷漠孤僻。他們可能個人處事能力不錯,但未必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和團隊溝通能力,無法適應壓力大、節奏快的職場。

通過你的回答,HR能夠大概判斷你的性格,是否適合這份工作。

用意2:瞭解你家庭的基本背景

每個公司都會給員工建立檔案,甚至會了解員工父母的背景,以作為備用資源。

最常見的就是保險類公司,領導們可能會利用員工的人脈資源,進一步開拓業務量。

當然,這只是少數,更多公司HR只是想通過你的家庭背景,瞭解你能否融入公司的環境中。

特別是一些工作環境比較艱苦的公司,可能不會招聘家庭環境優越的求職者。因為他們習慣了優越,未必能夠吃苦。

那麼該怎麼回答?

瞭解HR的用意,那麼我們就知道回答的重點是什麼,怎麼說才能契合HR的要求

無非一句話,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加工,既要展示自己的誠意,也要表現出自己的合適性。

要點1:“中庸化”介紹

上文說到,公司不喜招聘家庭環境太好的,或環境太不好的員工。因此,“中等偏上”是一個很不錯的定位。

“中庸”,一直是我們推崇的文化核心。朱熹認為,“中”,就是中正、中和之意,意為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庸”,意為不改變。這也是我們所強調的,無論說話還是做事,都不能偏激,一旦“過”了,就會過猶不及。

開篇點題,首先把家庭定位為“中等偏上”,之後再簡單介紹家庭背景以及人員情況。這裡不是反對實事求是,而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前者就是加工,後者可以講得具體一些,更有說服力。

要點2:突出家庭關係和睦

既然問到家庭關係,那麼另一個要突出的要點一定是——家庭和睦。

家庭關係融洽,會讓孩子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更包容地面對身邊的人,更從容地迎接工作上的挑戰。

家庭關係不和,會導致孩子心理失衡或偏激,不擅長和同事打交道,甚至因為缺乏安全感與自信而頻頻犯錯,或者辭職。

一個成長型員工,不僅在家庭中形成健全成熟的心智,能夠理智地處理各種家庭問題。他的這種能力,同樣可以應用於職場中,快速融入新集體,和同事建立友好關係,能夠合理處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各種困難與問題。

要點3:強調自己的穩定性

舉例說明,獨生子女一個人在外地工作,未婚,父母經常生病,且家裡也不支持他外出打工,那麼這種類型的求職者,一般會被HR拒之門外。

因為HR能從求職者的家庭背景中,判斷出他不會一直留在公司發展,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相反,一個本地人,非獨生子女,已結婚生子的求職者,HR能夠大膽任用,因為有了家庭的求職者需要穩定的工作以及收入來源。

HR就是通過一系列關於家庭背景的調查,瞭解求職者的穩定性。如果求職者得到家裡的支持,而且也願意留在公司長久發展,就是一個值得聘用的員工。

其實面試不難,應對HR也不難。只要你的簡歷是真材實料,又能做到知己知彼,那就能拿下大部分面試。想做到知己知彼這一點,最重要的還是做足功課,在摸清HR的想法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給出合理的回答。HR的問題不難,難就難在你有沒有猜準他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