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華應龍與化錯教學》有感

教學近六年,常常感覺自己把教書這個活沒有幹好。自己預期的課堂效果和實際往往是有差距的,陶醉於課堂上孩子們精彩發言與辯論的時候貌似越來越少了,於是我想我是否在教育的這條路上走偏了亦或是自己的教育藝術還不夠,然後每個假期我都會買教育教學類的書去研讀,這些書讀著讀著就上癮了,讀著讀著就豁然開朗了,讀著讀著就悟道了。買《華應龍與化錯教學》這本書已經兩個多月了,今天終於把它讀完了,感觸頗深,遂趕快記錄。

讀《華應龍與化錯教學》有感


說起為什麼會買這本書,還要從第一次接觸華老師開始。

偶然的機會去聽了華老師的公開課(在這裡非常感謝學校),之後就被其深深地折服,於是我就買了他的書——《華應龍與華錯教學》研讀,這本書內容分為四部分,一:作者的成長經歷。二:作者的教育觀。三:作者的課堂實錄。四:作者的社會反響。華老師的課堂不僅僅是教授知識,養成習慣那麼簡單,知識只是一個載體,他用這個載體去教會孩子們一種做人處事的方式,就像他書裡說的一樣,用數學啟迪智慧,用數學滋潤生命。說起來很簡單,但要實際操作就不那麼簡單了,一般的老師也就是說說而已,而他用一節節鮮活生動的課做到了,讓他的教育思想著陸了,每每看他講課,我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就是我想要的課堂,但是自己卻做不到,於是在教育的這條路上我不斷的探索。

讀《華應龍與化錯教學》有感


一個人成功的要素都有哪些?

從華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最重要的一點——十幾年如一日的學習能力。首先他看的書很多很多,就像他說的家裡都能開書店了。其次持續的思考能力。面對一個問題,他會持續的思考,直至解決,自己搞不定的就去請教別人。如果說持續不斷的學習能力是第一點的話,那麼我認為社會大環境就是第二點,江蘇是一個非常重視教育的省份,由於經濟好,在教育這方面投入也比較大,自然能吸引優秀的人去從教。華老師曾經當過體育老師,副校長,鄉鎮教育助理,在這些崗位上都乾的非常出色,甚至有機會去省府工作,但他放棄了,最後還是選擇了留在課堂上,說明他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或許優秀老師都有唯獨在課堂上才能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的感覺吧!最後以《年月日》一課,被李烈(北京實驗二小校長)挖到了北京實驗二小當教學副校長。

讀《華應龍與化錯教學》有感


孩子們在課堂中的錯真的是洪水猛獸嗎?

傳統的課堂中,我們老師在上課前都會精心的鋪墊,悉心引導就怕孩子們出錯,孩子們出錯了以後要麼直接糾正錯誤,要麼批評,甚至還有置之不理的老師。在公開課中就怕孩子們答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作業越閱火越大,課堂上做的好好的,作業怎麼就成這樣了呢?做了多少遍了,也講了多少遍了,怎麼還是錯的呢?其實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源於我們沒有正確的認識孩子們的錯誤,孩子們在課堂上出錯是很正常的,關鍵是我們怎麼樣去對待錯?華老師的化錯教學告訴了我們答案——容錯,融錯,榮錯。允許孩子犯錯,分析錯誤的原因,糾正錯誤,回頭再看時,錯誤也是美麗的,它給我們提供了思考探究的機會。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理性的去對待孩子們的錯誤。但是要做到華老師的那三點,需要紮實的課堂功底,在教學中我會把每節課當作公開課去上,在日常的教學中提高自己的課堂功底。

讀《華應龍與化錯教學》有感

在閱讀中提高自己

學習是最好的福利,讀好書是代價最小的進步方式。華老師給我們的教育方向是值得我們每個老師去思考的,將思考轉化為行動,把行動落實在課堂,讓課堂成為孩子們獲取知識的樂園,開啟智慧的殿堂,昇華生命的天堂。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四月,讓我們放下手機,品一杯茗茶,讀一本好書,從書中汲取營養,從書中發現真諦,從書中獲得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