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迅猛發展,使上海一躍成為遠東第一繁華都市

19世紀70年代,由於維新運動和新政舉措,以及張之洞、張謇、盛宣懷等人開辦實業的刺激,產生了中國的民族工業。19世紀末20世紀初得以初步發展。列強在中國的商業活動促進了買辦階級的誕生,這些買辦積累了原始資金後也開始興辦實業,成為企業家。辛亥革命爆發後,也得到了武漢工商業界的大力支持,辛亥革命作為一個新時代的象徵,也預示著民族工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迅猛發展,使上海一躍成為遠東第一繁華都市

辛亥革命動搖了封建制度,臨時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仿照西方國家經濟體制,設立了專門機構,如財政部,農工商部等,為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臨時政府在1913年7月13日頒佈臨時大總統令宣佈:凡是清朝政府保護興業各法令,對民國國體沒有牴觸的,這些經濟政策仍然適用。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迅猛發展,使上海一躍成為遠東第一繁華都市

辛亥革命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地位,鼓舞了民族資本家的士氣。“實業救國”,“民主共和”成為當時兩大主流,各種實業團體猶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這些都成為民族工業發展的有利因素。從民國初期到一戰期間,據農商部統計:辛亥革命前後歷年開辦工廠數,1910年為986 家,1911年為787家,1912年為1504家,1913年為1373家,1914年為1123。其中麵粉,火柴,捲菸,印刷等產業發展最快。一戰時期,列強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以迅速發展。迎來了一個難得可貴的春天。1918年到1922年中國民族工業創立企業的總資本,已超過了以前半個多世紀中國企業投資的總額。上海成為遠東當時第一繁華都市就是一個例證。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迅猛發展,使上海一躍成為遠東第一繁華都市

民國初年,上海有一條寬不過十幾米長,長不過兩千米的南京東路,後來卻成為了遠東最大的商業購物中心。1917年10月20日,“先施公司”在南京路開業,開業當日附設的東亞旅館和豪華餐廳也同時開張。各種雜耍,紹興戲,京戲,魔術等表演一起登場。一時間人山人海,盛況空前。先施百貨是廣東籍澳大利亞商人馬應彪買下地塊建造的,曾是中國第一家自建的百貨大樓,也是上海第一的商業高樓。先施、永安、以及新新、大新四大公司是上海南京十里洋場的象徵。

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迅猛發展,使上海一躍成為遠東第一繁華都市

“先施公司”也是第一個用女售貨員的百貨公司。當時中國女人流行裹小腳,在家相夫教子是不能拋頭露面的,所以招聘啟示發出一個月也無人應聘,於是馬應彪的原配夫人霍慶堂索性親自披掛上陣,做起了公司化妝品部的售貨員,並帶著兩個小姑娘一起。一時間被傳為佳話,傳遍了上海,香港和澳門,人們紛紛來“先施公司”購物。霍慶堂的人格和勇氣也成了公司的活廣告。先施、永安百貨的成立,不僅是商業史的標誌性事件,他們在帶動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文化的發展。新式旗袍和中山裝都是從這裡走向全國的。南京路上的商店後來也發展到了300多戶,成為了中國的第一商業中心,這裡不僅集中了中國的品牌老店,歐美名牌也雲集於此。上海也成為遠東第一繁華都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