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秋日已逝,愛情已遠

《黃花》:秋日已逝,愛情已遠

原創作者:風華

《黃花》:秋日已逝,愛情已遠

詩人大都熱愛著自然,寄情于山水,他們所寫的一首首詩篇,宛如組合而成的一縷縷陽光顯露大地本色。女詩人杜涯就是一位鍾情於自然之人,春夏秋冬、花草樹木、山山水水、村莊等都成為了她詩歌中的美好意象。

2016年,我偶然間點開了中國詩歌網詩臉譜專欄推薦杜涯的一組詩,一看到第一首《河流》:“二十歲的那年春天/我曾去尋找一條河流/一條寬闊的靜靜流淌的河流/我相信它是我的前生”,便喜歡上了她平和的語言風格。於是我又一次開啟了“追星”之旅,閱讀與她有關的所有詩集和文章,而《黃花》是留存在記憶中最深的一首。

不同於“第三代”詩人突出代表之一韓東所提出的“詩到語言為止”,杜涯的詩歌更著重渲染氛圍,沒有詞語間的強烈衝擊力,卻能夠帶領讀者一步步走進她所構建的詩意世界。正如《黃花》,一下子就讓我陷進去了,隨著閱歷增長,現在讀來共鳴就更強烈了。

《黃花》:秋日已逝,愛情已遠

聽音樂的時候,往往會因為動聽的前奏而喜歡上一首歌,賞讀詩歌的時候也有著同樣的感受,《黃花》開頭就盡顯語言的優美,一眼便可以墜入。

“是誰帶來了這場愛情/一個上午,懸鈴木落花一樣飄飛/這座城市看起來像個破敗的花園”。上午時分,詩人走到懸鈴木前,看到樹葉像落花一樣飄落,這種飄落的姿態是優美的。詩人接著又說“這座城市看起來像破敗的花園”,飄落的樹葉落花一樣優美,城市卻像破敗的花園,這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比。再看第一句:“是誰帶來了這場愛情”,就可以明白愛情是美好的,懸鈴木也是美好的,但是最終卻都飄落凋零了,這也正是詩人眼中的城市破敗的原因。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整個世界也都不好了,詩人心中充滿了憂傷。

詩人的心緒越來越沉重,她想到這片樹林是每次出門必然會看到的,想到了發生在這片樹林中的所有美好的事情。她在詩裡說到“我總是走近它,彷彿它是我的命運/彷彿是它使我迅速衰亡”。

看著秋日樹木的衰老,凋零,彷彿看到了自己的衰亡,這應該就是美好的事物逝去所致,撞傷了詩人的內心。

《黃花》:秋日已逝,愛情已遠

憂傷並沒有停止,仍舊在繼續,刻骨銘心的樹林中的刻骨銘心的事情一直留存在記憶中,仍舊無法像一片落葉一樣逝去。詩人看著它們,回想起那年春天,慄樹綻放了漂亮的花朵,微風吹拂的山崗,甚至是天朗氣清、藍天白雲,這個時候所有的事物、所有的事情都是那麼美好迷人。

隨後,這麼長久的注視、回想、憂傷,詩人終於將自己的視線轉移到了街頭。菊花是秋日中最豔麗的,街頭也有著很多人賣菊花,買菊花的人也很多——“街頭有一車車的黃花被人買走”。黃花就是美麗的菊花,象徵青春的菊花,讓詩人又置身於美好的回憶之中,但是“秋天的風又被我聽見”,詩人回到了現實。時光不會停止流動,逝去的事實終究已經逝去,就像秋天的落葉會枯萎掉落,像美麗的黃花會被採摘而乾癟。

“每次我回轉身都看到了那片樹林/我總是看著它,我總是喊不出聲,彷彿我的愛情”。這一次,詩人總算向讀者說出了憂傷的原因是愛情,面對往事,詩人一次次迴轉身,無言以對。這一節開始讓詩意向著高潮進發,詩人的心緒也經過多次迴轉之後塵埃落定。

《黃花》:秋日已逝,愛情已遠

“我的衰老的上午/我望不見遠處的山/我追趕一車的黃花並看著愛情走遠”。傷感已至深處,上午的時光是衰老的,沒有任何生機,詩人望不見遠處的山,即使努力追趕著象徵青春美好的菊花,也只能看著它們走遠,看著愛情走遠。正如此刻,進入十一月,冬季悄然而至,秋日已逝,青春也隨著時光流走,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會因為很多事情從生命中剝離。只能遠遠得看著,倒著播放時光中的記憶。

整首詩讀起來是如此自然,輕易間走到了詩人的世界中,彷彿自己就是一個旁觀者,看著詩人對落葉發呆,看著一車車黃花,或許詩人已經落淚,或許她將這淚水藏進了心裡。傷感的情緒,也突然蔓延到我的心上,想起了一幕幕過往,想起消失在進站口的身影,想起已然逝去的青春。這也應該是我此刻尤其喜歡這首詩的原因,它駐紮在了我的心裡,與我有著相同的呼吸。

《黃花》:秋日已逝,愛情已遠

一首好詩傾注了一個詩人的心血,呈現了一個詩人的生活經驗,單單從這首《黃花》中就可以看出杜涯的內在部分和生命經歷。她的詩語沒有多麼得鮮豔,不是“學院派”的言辭精美,卻在簡單中徹底地展示出真性情,遵從於自然本身的美,遵從於內心最原始的囈語。從她對待逝去美好的態度來看,她不是一個張揚的人,將傷痛隱於內心。也正是她的這種隱忍,整首詩連貫自然,在詩語之間爆發出了極強的渲染力。

《黃花》給予了我優美的語言、憂傷的情緒,喜歡著且記憶著,成為追憶過去最好的一份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