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今天,我們習慣於看到長羽毛的恐龍飛來飛去,棲息在樹上。

同時,越來越多的新發現正徹底地改變我們對已滅絕恐龍的印象。至少,其中一些確實做到了。

在過去的20年中,發現了各種類型和大小的恐龍,它們都帶有某種絨毛甚至是全身羽毛。

但是這些模糊的發現提出了一大堆新問題。

哪種恐龍有羽毛?我們怎麼知道呢?

考慮到暴龍和三角龍之類的根本不可能飛,那麼它們的羽毛是幹什麼用的呢?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早期的雷克斯暴龍形象

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將恐龍、羽毛以及鳥類聯繫起來,但是實際上,第一個讓我們發現恐龍有羽毛的化石是有史以來最早的恐龍標本之一。

它是始祖鳥,於1861年從德國的石灰岩礦中發現,它的生存年代可追溯到侏羅紀時期。始祖鳥的意思是“古代的翅膀”,即使在剛出土的時候,專家們也可以立刻將其視為古老的鳥類。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始祖鳥

畢竟,在那個年代,鳥類是我們唯一知道有羽毛的動物,而這東西肯定有羽毛。

但是始祖鳥也有其他特徵,對於鳥來說有些奇怪,比如長長的骨頭尾巴、帶爪的手指、細小的牙齒,這些是通常在爬行動物中出現的東西。

這些線索表明,鳥類一定是從爬行動物進化來的。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辯論,古生物學家才開始驚奇的發現始祖鳥看起來更像恐龍。

直到1996年 - 首次發現始祖鳥後135年 - 一個幸運的發現證實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懷疑的事情。

在遼寧省熱河群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恐龍骨骼。在這個小恐龍的脖子、後背和尾巴上,長有一團團絨毛。

古生物學家將這一革命性發現命名為中華龍鳥。它證實至少有一部分非鳥類恐龍有羽毛,而且羽毛的歷史可以向前推進幾千萬年。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中華龍鳥

事實證明,中華龍鳥只是眾多發現中的第一個,它將向我們證明恐龍比預期的更蓬鬆更華麗。不斷髮現的羽毛恐龍也為專家們提供了有關羽毛如何進化的資源。最原始的羽毛,能一直追溯到三疊紀。

由於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的恐龍身上發現了不同的羽毛類型,古生物學家能夠拼湊出羽毛是如何從最原始的細絲結構演變成可以飛行的飛行羽。

例如,同樣來自熱河群的羽暴龍發現了從毛囊中生長出來了小束羽毛。這說明最大的恐龍也能夠有羽毛。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羽暴龍及羽毛化石

隨著時間的流逝,原始羽毛變得越來越複雜。

帝龍和侏羅獵龍的原始羽毛一樣,中央有莖並在頂部分支。一旦原生羽毛開始分支,它們就可以形成各種新形狀。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帝龍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侏羅獵龍

羽毛的中央部分硬化形成羽軸,上面長有許多小倒鉤和小花,形成了葉片狀羽毛。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羽毛演化

有趣的是,越接近恐龍家譜中鳥類的起源,在其身體不同部位發現的羽毛種類就越多。

比如說腔骨龍。這一類中的每個譜系都有某種形式的證據表明身體有羽毛覆蓋,無論是絨毛還是豐滿的羽毛。

比如說鸚鵡嘴龍,它曾經在中國各地奔跑,是一種有角的小恐龍。人們發現它的尾巴上生長著類似鵝毛一樣的細絲。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鸚鵡嘴龍

比如說,來自俄羅斯的侏羅紀恐龍庫林達奔龍,它幾乎被羽毛狀結構覆蓋,儘管它們在分類上也離鳥類很遠。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庫林達奔龍

在這些非常不同的恐龍類群中出現羽毛和類羽毛結構的事實可能意味著兩件事之一。

在整個恐龍的歷史中,原始羽毛不止一次進化,或者原始羽毛可以一直追溯到所有恐龍的最後一個共同祖先,並保留在某些群體中,而在其他群體中卻消失了。

因此,我們有一些關於某些恐龍群中羽毛存在的很好的數據。並且我們可以使用它來做出關於哪個特定物種有羽毛的猜測。

對於像小盜龍這樣的恐龍,化石上有羽毛的直接證據。還有一些恐龍,我們沒有羽毛的直接證據,但我們認為它們可能有羽毛。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小盜龍

這被稱為系統發育包圍 - 利用相關物種的性狀來進行有根據的猜測,以瞭解這些性狀可能在何處發生。

例如,大多數哺乳動物化石都沒有發毛,但我們認為它們有毛髮,因為我們知道它們的親屬有毛髮。

著名的雷克斯暴龍也是一樣。儘管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雷克斯暴龍有羽毛,但至少有一點點可能,因為發現的其他暴龍都帶有原生羽毛。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長羽毛的雷克斯暴龍

三角龍的同上。它的小親戚鸚鵡嘴龍有羽毛,也許更大的有角恐龍也有羽毛。

有一天發現帶有原始羽毛的雷龍或甲龍會令人震驚嗎?有可能。但是,目前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而且還沒有人發現這類恐龍的任何成員長有絨毛。

因此,這帶來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恐龍要發展羽毛?

羽毛是一種很好的例子。這是一個特徵因某些原因而演變,但後來被修改以做其他用途。

例如,中華龍鳥。它生活在地面上,不會飛。但是其簡單的絨毛外套仍然具有優勢。一方面,羽毛非常適合保暖。而且它們也非常方便顯示。

中華龍鳥的尾巴上有帶紅色和白色的條紋裝飾,這可能有助於它向其他物種發出信號。

其他恐龍則更華麗!一隻名為耀龍的小恐龍化石遺蹟顯示,它有長長的,帶狀的尾羽。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耀龍化石

但是,即使原始羽毛變得越來越複雜,看起來更像鳥的翅膀上的結構,它們在地面上的生活仍然可以有很多用途。

例如,在蒙古發現竊蛋龍的化石,其手臂處於巢上的育雛位置。根據我們對它的親戚的瞭解,這種恐龍一定是有羽毛的,並且羽毛既可以保護手臂,也可以保護它的巢。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竊蛋龍

羽毛也有利於奔跑。研究表明,鳥類在奔跑時拍打翅膀可以更好地抓住傾斜的表面,例如樹幹和岩石。臂上長著羽毛的小型恐龍可能使用了此技術,以逃避了較大的捕食者。

羽毛也許使某些恐龍成為更好的獵人。居住在地上的恐龍,長有長臂和羽毛,例如恐爪龍,可能並沒有用那些可怕的腳爪將獵物殺死。它們的可能像現代猛禽一樣 - 壓制小獵物並拍打翅膀以幫助穩定握力。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大多數恐龍都長有羽毛

恐爪龍

因此,羽毛有各種各樣的用途。這就是使它們成為終極恐龍配件的原因。這也是使某些恐龍最終飛上天空的原因。

地面上發生的變化為飛行開闢了道路,這是許多進化迄今為止一直沿用的傳統。

但是我們對恐龍羽毛產生的時間、原因和方式的瞭解仍然很新。請記住,始祖鳥發現後花了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古生物學家才終於看到鳥類與恐龍之間的關係。又花了三十年,中華龍鳥化石的出現才開始改變我們對某些恐龍羽毛的看法。

每個新發現都將繼續增強我們對非鳥類恐龍的認識。

本文參加 #科學V計劃# #科學有真相# ,內容為作者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