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健康證明,隨申碼能否讓地鐵“常乘客”免安檢?能否成為市民身份證明?

除了健康證明,隨申碼能否讓地鐵“常乘客”免安檢?能否成為市民身份證明?

摘要:本市疫情防控辦推出了“隨申碼・健康”,已服務用戶1140餘萬人,累計使用超過6500萬次,方便了群眾工作生活。

除了健康證明,隨申碼能否讓地鐵“常乘客”免安檢?能否成為市民身份證明?

“數據的智能化應用場景越豐富,對社會治理的賦能作用發揮就越充分。”在今天舉行的市政協常委會議上,市政協委員、市公安局副局長陳臻舉到隨申碼的例子。他認為,除了衛生健康領域之外,隨申碼還應該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本市疫情防控辦推出了“隨申碼・健康”,已服務用戶1140餘萬人,累計使用超過6500萬次,方便了群眾工作生活。

陳臻舉例說,可以開發“隨申碼・地鐵”應用,地鐵“常乘客”可掃碼免於安檢;開發“隨申碼・寄遞”應用,可用於快遞、郵件的簽收確認;開發“隨申碼・證明”應用,可用於市民電子身份證明展示等。

“隨申碼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數據,又能反哺城市管理者和公共服務部門,為出臺更精準、更精細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據。”為此,陳臻建議,市政府加快推動建立寬領域、廣覆蓋的隨申碼應用服務體系,深入挖掘使用需求,不斷推出信用查詢、特定場所通行憑證、電子證照“亮證”等功能,使隨申碼成為市民隨身的身份標誌和服務助手,這也是實現“人民群眾受用”的題中應有之義。

今天舉行的市政協常委會議主題為“加強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陳臻針對疫情期間“一網統管”的實戰表現,作出了這番建言。他認為,上海應該“充分總結大數據分析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經驗,補齊城市運行數據匯聚治理應用短板”。

陳臻說,數據是智能時代最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是城市大腦的核心資源,是實現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關鍵要素。從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來看,我們依託“城運系統”1.0版本,開展大數據的匯聚、共享、研判、輸出,為疫情監測、流調溯源、區域排查、防控救治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但在實戰中也發現,目前仍存在數據匯聚治理不夠充分、應用場景不夠豐富等問題,導致大數據發揮的作用有限,亟待在“城運系統”2.0版建設中加以解決。

陳臻建議,加快數據匯聚。“只有匯聚數據,才有大數據應用,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關鍵是要把分散在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中,涉及城市運行管理的數據統一匯聚起來。”他說,“一網統管”數據匯聚的理想狀態,是全量、實時、全覆蓋匯聚城市治理的各類數據。他建議儘快建立城運系統主題數據庫,整合利用全市各部門信息系統、業務專網的數據資源,進一步用好現有云資源,形成支撐“一網統管”的基礎數據資源池。

“目前各部門的信息系統都有一套自己的數據標準,這是形成數據壁壘的一個重要原因。”陳臻還建議加強數據治理。他認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各部門提供的人員證件號、時間、地址等數據,填寫格式規範都不一致,必須按照統一標準逐一進行數據清洗後,才能用於大數據分析,這個過程耗時費力,大大降低了數據組的工作效率。“建議抓緊出臺全市統一的數據標準,各部門、各區、各街鎮都按照這個標準開展數據治理,形成可用的結構化數據,為後續場景開發打下基礎。”

來源:網易上海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