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鎊的崛起之路

英鎊的初次登場是在1694年,隨著英格蘭銀行成立併發行紙幣,一個在人類歷史上曾經稱霸一時的貨幣誕生了。1816年,英國通過《金本位制度法案》,在法律上承認了把黃金作為貨幣的本位來發行紙幣。到了1821年,英國正式啟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準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由於英國擁有巨量的黃金,英鎊最終在世界貨幣舞臺上稱霸。

英國馬不停蹄地在1844年頒佈了《英格蘭銀行條例》,英格蘭銀行成為唯一一家能發行英鎊的銀行,這個壟斷權讓英格蘭銀行在世界貨幣系統中,扮演起“最後貸款人”的狠色。當其他銀行出現資金困難時,英格蘭銀行變成“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到了1872年,世界上第一個中央銀行由此誕生,英鎊也因此在世界貨幣中更具話語權。由於憑藉英鎊可以自由地從英國提取黃金,因此英鎊的信譽等級非常高,直接等價於黃金,披上了黃金外衣的英鎊,就此成為世界貨幣。

在黃金供應量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情況下,英鎊可以作為世界貨幣,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雖然英國工業實力相對於美國和德國處於不斷下降中,對外貿易也長期處於逆差地位,但英國的國際收支卻能長期維持順差的有利局面。這正是因為英國利用英鎊這一世界貨幣的特殊地位,獲取了大量的鑄幣稅。

當錢如流水般“嘩嘩”地湧來,英國人當然樂開了懷,野心勃勃地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海外投資和貸款。鉅額利潤和利息的回報,再加上海外其他服務業等收入,不僅彌補了英國對外貿易逆差的差額,還進一步壯大了英國的經濟實力,使英國在世界各地的經濟“侵略”變得更加便捷,也以更快的速度在海外佔領經濟領地。英國還以無形信用收益為籌碼,賺取商業佣金、海外匯款等收益。直到1914年英鎊金融體系崩潰,英國境外投資都高居各國之首,英國也從海外投資中賺得盆滿缽滿。難怪有人妒忌說,“英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只肯貸出,從不借入的國家”,這未免有些誇大其詞,但英國對外投資強度之大可見一斑。

英國世界貨幣的優勢,以及倫敦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令英國不折不扣地成為“世界央行”,從而輕鬆地控制了全球市場的黃金和英鎊供應,服務於大英帝國的利益。

“誰控制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的統治權!”英國就這樣成為全球稱王稱霸的“日不落”王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