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對生命最大的辜負,就是這輩子你沒有活出自我。對自己最大的攻擊,即使無論外界怎樣,你都處於停滯狀態——黃玉玲

最近追了熱播劇《我是餘歡水》,看著中年的餘歡水各種‘窩囊’,我真的是替他叫屈。

在家裡,老婆看不起他。

一大早給全家人做好飯,結果忘了買牛奶,不敢直接說,只能找藉口說超市賣光了。

興匆匆買回牛奶,途中遇到老婆,弓著腰問老婆;來一瓶?

老婆連正眼也懶得瞧他。

週末老婆帶孩子去逛商場,孩子問真的不等爸爸了嗎?老婆直接說:“爸爸牙疼,再說他也不愛逛商場。”

此時躲在樓梯間的餘歡水看著老婆孩子的離去,心碎一地。

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其實他剛被老婆派上樓,去和週末還搞裝修的鄰居交涉。

沒想到交涉不成,還險些被氣勢洶洶的鄰居揍一頓。

小區電梯裡,鄰居的狗隨地撒尿,餘歡水善意的提醒,卻遭到鄰居的奚落,鄰居囂張的氣勢讓他瞬間變得吞吞吐吐,有理說不清。

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在公司,業績不好,不僅被經理洗刷,還被徒弟取笑。

低聲下氣的請徒弟給他兩個單做,被徒弟罵:“這人啊,傷了腿沒事,傷了腦子就麻煩了。”

這都不算啥,更衰的是,中秋節別人拿公司的免費月餅都沒事,只有他,拿了月餅不僅被公開處罰2000現金,還得掃廁所。

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受盡屈辱的餘歡水,在家得不到關愛,在公司低聲下氣,在妻子孃家還得受小舅子的氣,就連最好的哥們,他也同樣被傷害。

老媽臨終給了他十三萬應急錢,好心借給創業的哥們,但當他想拿回這筆錢時,卻遭到好哥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搪塞。

欠債的哥們就像大爺,對著卑微的餘歡水喊:還錢可以,得看我心情。

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人到中年的餘歡水,走哪都要受氣,到哪都不被尊重。唯唯諾諾,膽小怕事,誰都可以欺負他,誰都可以不尊重他,他還誰都不敢得罪。

不斷退讓,不斷隱忍,換來的是別人的不屑。

他的處事哲學在他和兒子的對話中就體現出來了,兒子問如果有人罵我怎麼辦,他回:“有人罵你你就裝聽不見”。

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可是他真的聽不見嗎?

不可能。

他表面上裝作沒聽見,實際上是把被欺壓的情緒壓抑了下來。他不敢反攻別人,卻反攻了自己。他的身體不說謊,讓他患上了癌。

雖然最後是虛驚一場,但這是電視劇,電視劇需要劇情效果,但真實生活中,也許就沒這麼幸運。

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心身疾病’,就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體疾病。

心理學家曾奇峰說:心身疾病,心身從來都是一體的。在所有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的過程中,心理因素都起著不同程度的作用。

很多人熟悉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也有同樣的看法,他認為當我們心中升起某種情緒或念頭時,我們常常不願意接受它,並試圖壓制它……它們用一種獨特的方式通過身體來表達。而據研究大部分癌症病人通常都很壓抑自己的情緒。

臺灣有一位叫徐添盛的醫生,也在《我心醫我病》這本書裡寫道:心身醫學和神經免疫學的研究越來越能證明,癌症事實上是一種心身疾病,人類在生命中面臨到無路可走的絕境,才是最重要的致病原因。

而長期的沮喪,憂鬱,憤怒,壓抑等無法緩解的情緒壓力,正是人體免疫系統最大的殺手。

餘歡水就是這類典型。

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同樣的,有網友在看了《我是餘歡水》後,也留言:

讓我想起我的舅舅,父母的謾罵,妻子的冷眼,孩子的頤指氣使,讓舅舅不敢反抗,還露出標誌性的憨笑。 騎車摔傷了,忍痛不去醫院,怕被罵花錢。妻子出軌,不敢出聲,38歲得絕症去世。

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如果你認為這只是巧合,那我再舉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

超級富豪劉鑾雄,一生風流。他的原配寶詠琴與他相識於微時,兩人創業的啟動資金是寶詠琴孃家拿的。

劉鑾雄有錢以後開始包養女明星,網傳有28個之多。寶詠琴對他的事一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劉鑾雄眼裡有她,她就能容得下。

但劉鑾雄和李嘉欣交往時,李經常打電話去罵她,讓她不堪忍受,堅決離婚。

離婚才5天,查出乳腺癌。

餘歡水,你那麼軟弱,怎能不生癌?


而乳腺癌在心身病裡的病因是:她們所要求的愛得不到,反而時常壓抑,犧牲自己的需求,用不斷付出的方式來渴求愛。

寶詠琴在與劉的關係中,大度的容忍丈夫不斷的花心,但最終也沒得到丈夫的愛。

身體是情緒最後的載體,她用絕望和自我放棄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可惜,這個代價太大了。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能對別人的無理攻擊說“不”,一開始就亮出自己的底線,捍衛自己的權益,那也許我們會活出不一樣的自己。

千萬別像餘歡水,等到自己患了癌才幡然醒悟,原來,

生命要為自己活

守住邊界,不拋棄,不放棄。不拋棄自己應得的權力,不放棄自己生而為人的尊嚴。

餘生,願你可以活出真正的自己,體驗暢快的人生。

作者簡介:李小錢,混跡心理圈的80後MM,帶著對人性,對關係和對自己的困惑探索人生。

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