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視的飲食問題

在我們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選擇傳統的飲食及烹飪方式,意圖搭配出最佳營養餐,對於多數人來說,實在是太難了,毫不過分的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被忽視的飲食問題

◆口味重,調料多;

中國人的飲食,除南方“部分地區”如蘇杭、廣東、海南的“部分食材”——主要是海鮮類的“部分烹飪方法”之外,很難吃到食物本來的味道,我們所認為好吃的,多半是調料的味道。

如果運用天然成分的調料做出營養又美味的食物,當然最理想。但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要規避成分不明或化學合成如味精之類的調料,二是要明白味道過重是源於配合高澱粉類食物的習慣。

如“蔥、姜、蒜、洋蔥”等用於調味的天然食材,一般都擁有揮發性精油和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辣椒、胡椒、茴香等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俗稱開胃),天然的礦物鹽則可以補充身體需要的鈉、碘等多種礦物質。總之,我們應當儘量選擇天然的調味料,即保證食物的營養不被破壞,又不要使食物的味道過重。

被忽視的飲食問題

◆未經過高溫破壞的油少;

不可生吃的食物需要加熱,這是常識。可以生吃的食物儘量保持生吃,這是營養學。可不可以生吃都要加熱並發展出“蒸煮燜燉、煎炒烹炸”等各種吃法的,是中國傳統烹飪。

正常氣壓環境下,水的沸點是100ºC,油的沸點一般在200 ºC以上。其中,花生油226 ºC,芝麻油215 ºC,菜子油226ºC,豆油257 ºC,豬油約在300—400 ºC. 沸點就是油在進行巨烈氣化時的沸騰點。在高溫烹飪方式中,理論上沸點越高的食用油相對越安全。

但實際上,油溫到達250 ºC左右就會產生丁二烯醛類等有害健康的物質,並可致癌。故而,我們推薦“蒸、煮、燉”等較為安全的烹飪方式。需要炒菜時,儘量使用沸點高的豬油、椰子油。不建議經常使用“煎、炸”等危害極大的高溫烹飪方式。

通常,水煮或水炒,油與水混合之後,較為安全;中火炒時,油溫可達163 ºC;煎炸時的油溫則至少190 ºC以上。我們會發現,用油煎雞蛋時,雞蛋呈黃色;而用水煮雞蛋時,雞蛋只是白色。說明,煮雞蛋的營養完整性要優於煎雞蛋。

被忽視的飲食問題

◆以最少的食材,供給很多的人食用。

在歷史上多數的時間裡,“吃飽”是主流的需求。

因為,缺乏營養的危害是長期性的,而“飢餓”本能所帶來的痛苦是即時性的。營養不良所導致的後果也晚於飢餓產生的身體反應。

為了養活家人,聰明的前輩們發明了傳承幾千年的主流飲食基礎結構:少量油+多點鹽+少點菜+多點飯。這種飲食結構的特點是,用最少的量、最便宜的食物材料使盡可能多的人“吃飽”。

生吃一根黃瓜,想都不用想,吃不飽;

吃一個煮土豆,想都不用想,吃不飽;

如果,相同的材料用中國式做法,結果完全不同。

一盤涼拌黃瓜,一盤炒土豆絲。基本上,多數人都可以吃飽。

如果,加上一碗米飯,很多人還沒吃完就飽了。

被忽視的飲食問題

◆精製糖類食物當主食,使其他食物的攝入被限制;

精製的糖類食物,因為極快的提升血糖作用,可以很快的消除身體因能量不足和營養缺乏所產生的“飢餓感”,致使其他食物的攝入量被嚴重的限制,導致營養失衡——胃就那麼大,就那麼大的消化能力,每次進食的總量都有限制,吃了一大堆“營養單一”的糖類食物,哪裡還能吃多少其他營養更豐富的食物呢?

糖類如米麵的食物,因其為很多個單糖所形成的結構,本身並無味道,食用時就需要添加更多的輔助調味料,使之更方便的滿足口感享受。這也是中式烹飪形成多數菜式偏向重口味的重要因素。到全國看一看,什麼菜系的餐館生意最火爆,一定是重口味的代表“川菜”、“湘菜”等。

試想,如果沒有精製米麵,你能吃進去多少重口味的食物?

被忽視的飲食問題

◆以感官吃飽為主,不管營養含量。

如果以“吃飽”為標準,中國式烹飪當之無愧得滿分。

可這是種自欺欺人的惡劣飲食行為。因為,身體對營養缺乏的“飢”比之感官習慣的“餓”更加需要被重視。

前面我們也提到過一個大原則“不易消化、營養低的食物一吃就飽”。還記得嗎?

吃飽,在三十年之前的中國,算是很自豪而奢侈的人生目標。但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如果你依然沿用“吃飽”作為飲食的標準,真沒什麼值得自豪的,甚至是可笑——再成功也掩蓋不了你的窮人思想。

因為,銀行卡上的數字只能證明銀行很富有,而你的身體呢?你的觀念呢?依然是個窮人。銀行賬號可以換個名字,卡上的數字也可以換個主人。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這一切跟你毫無關聯。

生活在越來越好的國度,你用不著堅持著“窮困時吃法”來應付壓力山大的身體。

被忽視的飲食問題

◆以口感為主,忽視了飲食質量。

過去十年,我所能感受到現代營養學的發展給歐洲各國、美國,甚至是日本,所帶來的積極改變——人們在選擇食物時,會注重食物的質量(產地、新鮮度、成熟度、營養含量等)。但是,在國內我只聽到象徵性的客套——聽說這個吃了對身體好。而究竟有什麼好,為什麼好,則極少人真正願意去弄清楚。多數人還在探討著“哪裡的招牌菜味道不錯”,分享美食的信息,幾乎是每個人都喜聞樂見的事。誰真的重視食物中對健康至關重要的營養成分呢?

被忽視的飲食問題

面對健康飲食,幾乎所有的網絡媒體都可以說道說道,而關於道聽途說的知識,很多人毫不猶豫的跟風而上,人人都死死抓著陳舊的習慣,守著不合時宜的錯誤觀念,警惕而質疑的看向每個傳播最新科學發現的人。

或許,還是那句話:只聽騙,不聽勸。

這些容易被忽視的“飲食問題”,導致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熱量很高、能量很低,吃的很多、營養很少”。顯然,我們在飲食的烹飪選擇上是需要與時俱進、從優改良的。如果,不能改變傳統飲食對我們的約束,所謂的“吃好一日三頓飯”就是個幻想,根本連滿足正常的生理代謝需求都難以實現,又談何健康。

被忽視的飲食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