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校、收藥材、種苦瓜……51歲才返鄉的他如何做到身家千萬

  “去年脫貧了,今年我要增加山苦瓜種植面積,爭取收入達到2萬元。”春節前,村民王禮亮特意找葉宗健表決心。葉宗健是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秀篆鎮隔背村的返鄉創業者。他笑著說:“去年公司和農戶們聯手賺了200多萬元,今年公司也準備擴大山苦瓜種植面積,只要大家齊心協力,鼠年一定能比豬年賺得更多。”

  

廣州辦校 讓鄉親子女有書讀

  今年51歲的葉宗健,在20世紀90年代,隻身前往廣州謀求發展。他當過建築工,開過工程車,做過推銷員,還投身房地產業,並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詔安人到廣州務工經商。到2001年,詔安縣官陂、秀篆、霞葛等3個鎮,就有5萬多人常住廣州。這些外出人員子女就學難問題日益突出,需要在廣州讀書的孩子有近2000人。

  瞭解到鄉親孩子讀書難的情況後,葉宗健萌生了辦學的念頭。幾經籌劃,他和幾位熱衷於教育的老鄉,共同投資1200萬元,先後創辦了廣州市開發區英傑學校和廣州市華光學校,前後共接收家鄉官陂、秀篆、霞葛等地的鄉親子女3000多名入校就讀,解決了鄉親子女在廣州上學難的問題。2009年,廣州市開發區英傑學校被評定為廣州市開發區一級學校。


回鄉創業 讓資源轉化為財富

  隔背村擁有廣袤的山地,全部達到富硒標準,但在這片土地上,只是零散種植著青梅、茶葉等一些農作物。為了讓資源轉化成財富,2012年2月,事業有成的葉宗健決定回鄉承包山地發展現代生態農業。

  “家人和朋友一開始極力反對,畢竟我們在廣州有自己的事業,經濟富裕,孩子們也相繼考上大學,沒什麼可愁的事了。”葉宗健說道。

  經過耐心勸說,家人和朋友理解了。2012年8月,葉宗健向秀篆鎮隔背村承包了4000畝山地,先後創辦了啟裕堂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福建裕健龍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返鄉創業。

  “龍傘崬是詔安第一高山,常年雲霧繚繞,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優越,可利用林下土地發展林下經濟。”葉宗健說,詔安是“中國海峽硒都”,土壤中富含硒元素,發展富硒中藥材,如種植金銀花,每畝最少可收乾花200斤,以每斤乾花40元收購價格計,一年的畝產值可達近1萬元。

辦學校、收藥材、種苦瓜……51歲才返鄉的他如何做到身家千萬

  葉宗健承包的4000畝山地,走的便是富硒現代農業之路。基地首期開發2200畝,利用林下種植清明茶500畝、觀音串380畝,利用山坡地種植金銀花520畝,利用坡埂地種植黃梔子800畝。同時,葉宗健與廣東的院校實施戰略合作,邀請專家學者實地授課和技術指導,基地裡全部按綠色食品標準管理,施用有機肥,使用生物農藥,並建立了完善的水肥一體化管理系統,產出的農產品經檢測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富硒農產品標準。

  短短兩年,葉宗健打開了國內銷售市場。他旗下合作社和公司已擁有兩個SC認證即生產許可認證,有“裕健龍”“龍傘崬”“葉八仙”“龍傘巖”4個註冊商標,擁有軟件著作權專利5個、實用新型專利8個,開發出苦瓜茶、金銀花茶、清明茶、觀音串、烏龍茶、黃梔子等十幾個深加工產品,產品主要銷往珠三角地區和北京等地,年銷售產值近5000萬元。

辦學校、收藥材、種苦瓜……51歲才返鄉的他如何做到身家千萬

  2018年,葉宗健投資建設休閒觀光農業和電商平臺,目前園區內已建成12公里的水泥道、8公里的步行道,建有3000平方米的停車場、400平方米的木屋住房、500平方米的生態水系和一家中藥材特色酒店,並通過在淘寶上開通“裕健龍旗艦店”銷售公司產品。通過6年多的發展,公司開始走上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


緊密合作 帶動群眾共同致富  

  回鄉創業的葉宗健不忘家鄉故土的滋養,一邊啟動山苦瓜種植項目,一邊採取“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模式,為農戶提供就業的機會,帶動全村村民增收致富。他優先安排貧困戶到裕健龍就業,每天有300多名本地村民到基地做工。從2017年開始,他與本村2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訂單農業120多畝。“我去年種植山苦瓜1畝多,賺了1萬多元呢。”隔背村脫貧戶遊義栳高興地說道。

  葉宗健免費為種植戶提供種苗、培訓、上門指導和防治蟲害等服務。雖然是免費提供種苗,但農戶可以隨行就市,把自己生產的產品運往外地銷售。為了保障農戶的收益,裕健龍與農戶簽訂了山苦瓜種植保護價回收合同,農戶可以以保底價賣給裕健龍,由企業進行二次深加工。

辦學校、收藥材、種苦瓜……51歲才返鄉的他如何做到身家千萬

  “我們以前沒見過山苦瓜,一開始,只是在葉總那兒拿了免費種子回家試種。沒想到,按照專家教的方法首次試種就成功了,價格也賣得很好。”村民葉大田說,收穫期秀篆鎮每天有三部大貨車將山苦瓜運往廣州銷售,每公斤能賣到30元左右。

  葉宗健與隔背村80多戶農戶簽訂了種植山苦瓜合作協議,並輻射帶動周邊村莊乃至整個鄉鎮的農戶種植,形成區域特色的生態產業鏈。隔背村村民在家種植山苦瓜的收入,要比外出打工掙得多,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村裡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少了許多。

  秀篆鎮是茶葉主產區,全鎮種植茶葉2萬多畝。為解決村民茶青難賣的問題,葉宗健創辦了茶葉深加工廠,高於市場價向當地農民收購茶青加工銷售。葉宗健帶動全鎮幾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組成了“裕健龍農業聯合體”,加強與當地農民合作組織的利益聯結關係。

辦學校、收藥材、種苦瓜……51歲才返鄉的他如何做到身家千萬

  在葉宗健的示範帶動下,十幾位在外的村民也先後回鄉創業。昔日一窮二白的偏遠貧困鄉鎮,正在演變成一個生機勃發的投資熱土。裕健龍也被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年會組委會評為“社會責任百強企業”。


來源丨福建日報

編輯丨林曉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