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疫情防控指導服務組 助力福田區華強北、園嶺、筍崗街道答好“防疫+復工”雙選題

疫情期間,在市指揮部社區小區組統一部署下,市委派駐福田區華強北、筍崗、園嶺街道指導服務組迅速集結,下沉一線,靠前指揮,自帶資源,緊貼下沉街道的特點,為街道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提供支援。

4 月 23 日,市委派駐華強北、筍崗、園嶺街道指導服務組在華強北街道召開工作交流會,總結交流當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推進情況和寶貴經驗。

市委疫情防控指導服務組 助力福田區華強北、園嶺、筍崗街道答好“防疫+復工”雙選題

  • 充當智庫 破解難題

華強北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交易集散地,華強北專業市場的復工,能為珠三角大量以生產電子產品為主的中小企業,以及市場最急需的測溫槍及醫療設備生產商提供原材料。推動華強北企業及時復工復產,不僅是一個關係企業發展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關係到就業和群眾收入的民生問題。受疫情影響,華強北專業市場面臨著經營成本增加、企業訂單急劇下降、外貿形勢持續惡化等現實問題。市委派駐華強北街道指導服務組組長暨市紀委監委第六監察檢查室主任毛旭京帶領指導服務組小組成員深入走訪調研 11 個電子專業市場,會同街道積極推動 " 帳篷交易 ",現場指導各市場健全管理機制、加強人員排查、加裝測溫設備、改造通風設施,推動各電子市場逐一實現安全有序復工。如今,華強北實現了轄區復產復工 4 個 100%:553 家 " 四上 " 企業復工率 100%、44 家總部企業復工率 100%、持牌金融機構復工率 100%、轄區 43 家各類賣場復工率 100%,華強北商圈日均人流量達 20 萬人次,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又回來了,華強北的商戶紛紛表示:" 華強北醒了!"。

" 疫情期間,基層幹部前所未有地辛苦,心理壓力也大,因為要面臨很多未知風險。我們指導服務組下來就是要紮紮實實為街道社區和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在毛旭京的帶領下,市委派駐華強北街道指導服務組組員們充分發揮智囊團作用,在推動復工復產的同時,積極思考如何大力鞏固提升華強北 " 中國電子第一街 " 地位這一重大課題。經過深入調研摸底剖析,研究形成了《在戰疫中回望中國電子第一街 " 四側 16 條建議 " 推動華強北鳳凰涅槃》《關於華強北商圈轉型發展的意見建議》《打造智能硬件創新中心加快推動華強北商圈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政策建議。指導服務組從供給、需求、創新、規劃等方面謀劃華強北長遠發展策略,提出堅持以電子信息為產業規劃核心,將 5G、人工智能、先進電子材料、光電子器件集成等戰略性電子信息產業引入華強北商圈,補足華強北商圈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涉及研發、設計等關鍵性缺失環節,加大力度引進國家、省、市科研機構,推動國家、省、市級重點實驗室佈局於華強北,並適時打造國際化共享實驗室,為 " 雙創 " 企業轉型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市委疫情防控指導服務組 助力福田區華強北、園嶺、筍崗街道答好“防疫+復工”雙選題

  • 資源整合 創新施策

2 月 6 日下午 3 點,時衛幹作為市委派駐羅湖區筍崗街道指導服務組組長,帶領組員全脫產進駐到筍崗街道。時衛幹是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有著豐富的管理經濟工作的經驗和資源,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金融為切入點,組織開展 " 深圳銀行業戰疫行動之惠易羅湖專場 "" 深圳金融業戰疫行動龍崗智造專場,帶動深圳各金融機構積極參加金融戰疫行動,幫助金融機構與企業精準對接,打通金融惠企 " 最後一公里 "。羅湖專場直播參與人數 45 萬,龍崗專場直播參與人數 15 萬,基本涵蓋了轄區所有企業。羅湖專場 9 家金融機構向 15 家企業現場發放貸款 3.82 億元,龍崗專場 12 家金融機構向 24 家企業現場發放貸款 6.77 億元,兩場合計 10.59 億元,利率最低的低至 2.05%,貼息後將低至 1.025%,切實推動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

在上級尚無明確指引、街道心存顧慮的情況下,市委派駐羅湖區筍崗街道指導服務組創新促進消費方式,第一時間向羅湖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彙報工作方案,協調區有關部門聯動推出促消費方案,引進媒體直播報道。僅用 4 天時間,就組織策劃開展了 " 好久不見 羅湖等你 " 消費熱點迎客大型直播,由區主要領導坐鎮,傳達消費場所安全防疫,促進消費的形式新穎親民,受到了廣大網民歡迎。整場直播歷時 80 分鐘,壹深圳直播在線人數 20.9 萬元,全網在線人數超過 30 萬人,互動留言超過 3000 條,進一步重塑了消費信心;同時,全市首創發放消費券 406 萬元,極大提高市民消費慾望,有效撬動社會消費。在時衛乾的帶領下,指導服務組贏得了街道社區的認可和信任,基層幹部更是直率表達," 這樣的指導組歡迎來一打 "!

市委疫情防控指導服務組 助力福田區華強北、園嶺、筍崗街道答好“防疫+復工”雙選題

  • 苦練內功 基層賦能

如何讓大家第一時間知曉並共同參與抗疫戰爭,是擺在基層面前的一道難題。市委派駐園嶺街道指導服務組組長楊莉身為市委臺辦副主任,有著多年機關經驗的她敏銳發現,要使政策得以落地,就必須要做到多元傳播、簡明好懂、平易親民。她帶領小組成員從政策落地著手,經過加班加點研究,在全市首創推出抗疫惠企政策 " 彩標易讀版 ",通過措施和細則的解讀,進行符號標引、可視化導讀,讓乾巴巴 " 腦闊疼 " 的文件變得鮮活可親,一看就懂,受到了基層一線工作人員和居民群眾的好評,成為了工作人員隨身攜帶的 " 解說寶 "。面對境外人員輸入壓力,指導服務組充分挖掘手機潛力,通過深度測評各類工具應用,用一週時間整理了手機免費實用工具包,實現 " 中英口譯、小語種交互、文本翻譯、雙語創意宣傳 " 多種應用場景下,零基礎的同志也能借助手機與外籍人士溝通。工具包上手即用,讓基層非常驚喜,園嶺街道紅荔社區的書記說:" 一拿到手我們就發給了每個工作人員,也教給小區工作人員使用,真是幫了大忙!"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指導服務組成員發現,街道社區普遍缺乏企業服務經驗。楊莉便從 " 提狀態、利長遠 " 入手,精心組織了一套有時代感、應用性強的企服入門現場培訓系列課程,互動講解模式別開生面讓人耳目一新,基層幹部和組員自身 " 看政策、懂企業、學業務、做服務 " 的積極性和責任感都顯著提升," 不是自己會幹什麼才能幹什麼,而是需要幹什麼就去學什麼 ",楊莉這樣激勵大家。針對組員多數沒有防疫和企服等工作背景,市委派駐園嶺街道指導服務組主動尋找內外資源幫忙培訓 " 漲知識 ",僅圍繞課題就組織內訓八場、走出去交流四次,團隊調研水平和 " 解鎖 " 工具能力節節提升,迅速掌握火花、鏑數、騰訊在線編輯、Adobe Indesign、ppt 高階等軟件,充分運用數據可視化工具為基層治理管理賦能。

七十多個日夜,市委駐派街道疫情防控指導服務組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深入社區、探訪企業,助力轄區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與街道和社區形成了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的工作互動。

深圳晚報 記者 宋月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