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年鑑:一個超級產品經理的進化史

1981年10月,李想出生於石家莊。

高中憑藉寫電腦的裝機心得,在《電腦商情報》拿到

第一筆稿費500元,然後開始大量寫稿,文章在《電腦報》《計算機世界》等主要IT媒體刊出,由於文章質量高,在普遍60元/千字的行情下,李想能拿到300元/千字的頂級稿酬。

1999年,李想建立個人網站“顯卡之家”,由於顯卡之家的文字質量高,更新勤,李想的網站很快引來了每天1萬多的流量。廣告商找上門,李想按每萬次曝光10元的報價收費,很快做到一個月收入2萬,到高考前,李想已經通過賣廣告賺了10萬元

同年,放棄高考。次年“顯卡之家”改名為pcpop,中文名“泡泡網”。

2003年,李想遭遇第一次危機,半數員工同時辭職,原因是李想的管理風格:李想對自己的能力絕對自信,在公司說一不二,他又極度內向,喜歡埋頭做事,不喜歡和人溝通。

經過深刻反思,李想開始改變,強迫自己學會與人面對面溝通。

此後泡泡網的管理上了一個臺階,留下來的人能力提高很快,也很穩定,對公司的戰略理解透徹,執行力很強。泡泡網很快增長到全國第三,它的前面只剩兩家巨頭: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和中關村在線(ZOL)。

由於互聯網的特性,第三的公司基本都會滅亡,李想評估和認為,泡泡網幾乎不可能超越太平洋電腦網和中關村在線,所以開始考察其他行業。

最後選擇做汽車類的網站,因為在汽車類網站李想最有可能在行業裡做到第一。

2004年開始籌備“汽車時尚”網,2005年“汽車之家”上線,英文名Autohome。

李想打市場的三板斧:勤發文,快發稿,跑現場。

汽車之家開始做大後,面臨兩大壓力,一是管理壓力,二是資金壓力。

2006年,黃明明給李想介紹秦致,李想通過出讓自己的股份招攬到秦致,後來汽車之家的CEO,解決管理問題。

資金壓力給李想帶來第二次危機,融資不順導致管理層的逼宮。後來澳洲電訊的7600萬美元投資終於使汽車之家渡過難關,但李想也付出沉重代價,最終股份被稀釋到5.3%。

汽車之家一騎絕塵地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網站,其利潤佔到全國所有汽車類網站的90%以上。

2013年汽車之家在美國上市,市值一度超過50億美元,到2019年,汽車之家的市值已經超過百億美元。

2014年4月,特斯拉總裁埃隆·馬斯克,專程飛到中國,向7位中國首批特斯拉用戶,交付車鑰匙。李想正是這7位用戶中的一位。那輛紅色的Model S,讓李想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駕駛感覺。

而馬斯克的傳奇經歷,更是讓李想浮想聯翩:一個毫無造車經驗的新公司,能夠造出這樣的汽車,顛覆百年傳承的傳統汽車製造業。馬斯克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

這個念頭在李想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2015年初,李想告訴投資人黃明明,說想從汽車之家退出,自己造車。黃明明說,你傻呀,汽車之家眼看就要上百億美元市值的,為什麼要退出?

李想說:“我可能在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還有什麼事比這個更刺激的?如果融不到錢,我自己先掏一億美元。”

黃明明說,你要決定了做,那我也投。

後來,黃明明表示:“李想這種級別的企業家,閉著眼睛也要投,他跟你說一事,你當時覺得不靠譜,你也得投。”

2015年4月10日,李想的造車新公司“車和家”在北京順義區註冊。

2015年6月30日,李想宣佈不再擔任汽車之家總裁,保留董事席位。

2015年7月1日,李想正式宣佈車和家成立。

規劃的兩款產品:SEV,小型智能電動汽車(後來項目暫停)和理想one,中大型SUV,主打80後奶爸消費者,有6座和7座兩種設計,瞄準的是全家出遊的需求。

全家出遊,很多時候是長途,對於新能源車而言,開長途是不可言說的痛。萬一開到一半沒電了,無法像燃油車一樣隨時加油,只能等待救援。

李想的解決辦法,是做增程式油電混動。

所謂增程,就是平時可以用電,如果快沒電了,可以用燃油發電,把電充到電池裡面補充電量。

普通的混合動力,是既可以用電驅動,也可以燃油驅動。增程式則需要先把燃油轉化為電,然後用電驅動,既增加了設計的複雜程度,也增加了燃油轉換時的能量損耗。好處全程用電,無需切換。

而與純電驅動相比,混合動力的好處是不用怕沒電,因為隨時可以加油。

所以理想汽車號稱續航可以達到800公里,打出的口號是:沒有里程焦慮的智能電動車。

2018年3月,滴滴與車和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2019年6月,美團王興投資理想3億美元,今日頭條張一鳴投資理想3000萬美元。

互聯網新三巨頭TMD同時看上李想,李想有啥過人之處?

一是持續進化的能力

作為高中生的李想能成為業界頂級寫手,固然是興趣使然,也和他的超強學習能力息息相關。從不懂管理,不懂股權分配,不懂融資,到後來成為百億級公司的優秀領導人。任何時候出現問題,李想都第一時間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反思自己,改進自己,剋制、強迫自己,讓自己不斷進化。

二是超強的戰略決策能力

在大方向選擇上,李想從沒走錯過:當電腦開始普及,他做電腦測評網站;當汽車消費開始興起,他做汽車之家;當看到新能源和自動駕駛的風口,他轉型做理想汽車。

三是對用戶需求的超強感知力

從高中寫第一篇文章開始,李想就完全站在一個用戶的角度看待問題,這種習慣貫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