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佳林——只為初心盡不違

  “不是每個鐵匠都能鍛造出一把好刀,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收穫成功,但我很幸運,在組織的培養和同事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成長,獲得今天的榮譽。回望來時路,我依然會執著於自己少年的夢想、青年的追求、中年的堅守,雖然獲得了‘人民滿意’這樣至高無上的榮譽,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國家公務員,我的使命依然在路上。”2019年6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的蔣佳林這樣告訴記者。

  40多年前,那個喜歡跟在父親犁耙身後抓黃鱔的蔣佳林根本沒想過,有一天,他會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但是,在對蔣佳林的採訪中,一條始終貫穿他人生歷程的主線卻讓記者看到了他走向成功的必然。

  邊疆少年 寄夢法醫

  1970年,因為穩疆固邊的需要,蔣佳林的父親蔣國光帶著全家從保山遷到德宏州隴川縣的邊境農村等秀寨。為了養家餬口,成為一名煤礦工人的蔣國光要隨時和勘探隊四處奔波探煤。雖然工作很辛苦,但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蔣國光無怨無悔,他一直希望兒子能靠知識改變命運。1975年,恰逢生產隊把隊裡的公房臨時改造為給孩子們讀書識字的地方,8歲的蔣佳林有機會走進了教室。

  一天放學後,由於村裡鄰里不和發生衝突,蔣佳林第一次看到穿著白色制服的公安人員到村裡瞭解情況。據蔣佳林回憶,那時他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維護正義、懲治犯罪的職業存在,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他的腦海裡還會出現身著威嚴制服的公安人員身影。

  3年後,蔣國光進入紅糖廠上班,蔣佳林隨父親轉到了糖廠旁條件稍好的一所民辦小學。由於是少數民族地區,村民們有狩獵的習慣,孩子們時常會把家裡的火銃槍偷出來玩。一次玩耍中,一名同學不小心打到了另一名同學的腳踝。在這次意外事件的處理中,蔣佳林再次看到了公安人員的身影。

  初中畢業後,蔣佳林以優異成績考入隴川縣一中。高一那年的夏天,有人在學校附近的水庫戲水溺亡。和同學一起前去圍觀的蔣佳林,看到有戴著口罩的公安人員在細緻地檢查屍體。不經意間聽到旁邊有人小聲地說:“這些法醫可厲害了,不僅能知道這人怎麼死,還能看出死了多長時間。”這句話讓本來就對公安人員有著好印象的蔣佳林觸動很大。回到學校,他迫不及待地到圖書館和管理員找有關屍體檢驗的書籍。當他找到宋慈著的《洗冤集錄》並認真讀完後,一個夢想在他的腦海中燃起:以後要做一個為司法舉證,在細節中發現罪證的法醫。

  追夢路上 初心不改

  高考後,蔣佳林如願被昆明醫學院法醫系錄取,畢業後分配到隴川縣公安局從事法醫工作。期間,由於心細如針,愛崗敬業,他多次立功,被雲南省公安廳評為優秀刑警、優秀技術員。

  2005年,蔣佳林調到保山市公安局。2006年,蔣佳林被派往昆明學習DNA檢驗技術,為保山DNA實驗室的創建做好技術準備。為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整整一個月蔣佳林都未踏出校門,別人要3個月才能掌握的課程他1個月就學完了。2008年1月1日,由蔣佳林一手創建、凝聚著他心血的保山DNA實驗室正式投入運用,正式受理法醫物證的DNA檢驗。

  實驗室的建成,代表著保山法醫事業的進步,對蔣佳林而言則意味著繁重的工作和巨大的壓力。雖然很多案子能順利告破,但一個人獨撐DNA檢驗的整個實驗室,蔣佳林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2010年,蔣佳林接到一起一案兩命的大案,因現場沒留下任何證據,被懷疑的犯罪嫌疑人又在失蹤後19天被發現溺亡浮屍於水庫裡,這讓辦案民警和提取物證的蔣佳林一度陷入困境。如果溺亡者真是兇手、如果他衣服上濺到死者的血跡、如果……帶著種種猜測,蔣佳林找到了嫌疑死者滿是泥巴的衣服。幾經細查,終於發現了位於膝蓋位置的兩滴暗紅的疑似血跡。但是,在反覆進行DNA檢驗中依然不能確定血跡屬於受害者還是嫌疑人,這讓蔣佳林又一次陷入迷茫。

  既然傳統方法行不通,能不能另闢蹊徑?如果能降低產物量標準,如果能將DNA鑑定技術服務實戰效果發揮得再充分一些……蔣佳林決定把這些假設變成現實。他通過上網查資料、與友鄰同行交流,用自己、家人和朋友的毛髮等作生物檢材反覆試驗,終於成功研發出了3分鐘可以破壞人體細胞膜,快速釋放細胞核DNA的GBS試劑,並獨創了“蔣佳林提取法”。該提取法對產物量的要求不僅比行業標準縮小了50至200倍,還符合基層辦案需要,及時簡單實用,成本也大大降低,在後來的實際辦案實踐中屢屢發揮獨特的作用,達到了快偵快破的效果。

  在得知蔣佳林研發的試劑後,廣州某公司隨即找到他,希望在試劑專利申報和生產推廣中與他合作,並承諾給予豐厚回報。當大家都覺得蔣佳林會為之所動時,他卻一口回絕了。“藉助單位的平臺,拿著國家的工資,我的本職就是發現兇手,為司法舉證,如果我答應了,就違背了我作為人民警察的初心,也對不起奮戰在一線的同事們。”蔣佳林說。

  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蔣佳林把休息處搬到實驗室,暗自發誓不攻克難題決不回家,吃住都在單位。多年來,“拼命三郎”蔣佳林不僅總結了一套配合試劑,從各類現場物證中提取線索的有效方法,還針對性侵案件受害者報案不及時,提取物證困難的問題總結了一套“混合斑分離技術”;針對每年雨季怒江、瀾滄江流域都會發現江飄屍體,確定死者身份困難的問題又獨創了“疑難檢材檢驗技術”。每當一套方法被運用於實戰,破獲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疑難案件後,有人總會“善意”的提醒蔣佳林:是不是發表一篇論文,申請一項專利……但蔣佳林依舊只把心思放在實驗室裡,把這些“善意”的提醒拋在腦後。

  由於工作成績突出,在2013年和2017年,保山市公安局領導分別兩次找蔣佳林談話,打算提拔他擔任領導職務,但兩次都被蔣佳林拒絕了。蔣佳林始終認為,一個技術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技術提升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磨礪和經驗積累,只有留在DNA檢驗崗位,自己才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為民服務 續航前行

  入職以來,蔣佳林一直牢記從警時的初心,一直用“自己滿意了人民才會滿意”來衡量自己,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本職崗位上真抓實幹,攻堅克難。他說,也許我再細心一點、再努力一點就能發現蛛絲馬跡,受害者家屬就能得到安慰,嫌疑人就會受到懲罰。

  2019年7月2日,剛參加完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回到保山的蔣佳林,接受採訪時手裡還攥著因為參加表彰大會而耽誤的8份檢驗單。他得儘快完成檢驗把結果交到同事手上,多耽誤一分鐘,就會給案件的偵破多增加一分鐘的阻力。蔣佳林告訴記者,其中有一起運輸毒品案,因為是人貨分離,嫌疑人拒不交代,他只有在毒品包裝物上找到證據,才能把嫌疑人繩之以法。他說:“每每想到戰鬥在一線的民警不辭辛勞維護著社會穩定,自己在實驗室不用風吹日曬,不用擔驚受怕,還有什麼理由停下來?”

  同事們都說,蔣佳林不在現場,就在去現場的路上;不在實驗室,就在去實驗室的途中。作為一名紮根邊疆的基層民警,蔣佳林把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接見歸功於黨和人民對他的信任,組織的培養,領導的關懷,同事的幫助,家人的支持。他說:“要謹記習總書記的勉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本職崗位上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習總書記的勉勵就是我繼續前進的動力。”

  面對未來,蔣佳林說,獲得“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是對自己的鼓舞和鞭策,只有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來嚴格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工作,做好傳幫帶,把掌握的技術無私傳授給一起工作的同事們,嚴謹細緻地發揚工匠精神、科學準確地做出鑑定結論、竭盡全力地還原案件真相,才能為“人民滿意”這份崇高而神聖的榮譽增光添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