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龍與鳳雛齊名,表現卻相去甚遠,龐統比諸葛亮差在何處?

熟悉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三國之中有一句話叫做:“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句讖言在三國中流傳應該是相當廣泛的。

劉備在從水鏡先生司馬徽口得知這句話之後,終於“三顧茅廬”請出了其中的“伏龍”——諸葛亮,從此之後漂泊大半生的劉備開始逐步的發達起來,在事業可謂是真的是一帆風順。

在諸葛亮的幫助之下,燒博望,焚新野,戰赤壁,得荊州,從此成了三國之中的又一方霸主。

巧之又巧的是,那位“鳳雛先生”——龐統也在劉備得荊州之後不久就來到劉備的帳下。

“伏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如今二人都在劉備麾下,那麼劉備更應該是雄霸天下了吧?

然而世事難料,這位龐統先生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展現自己才華,因為不久之後,他就在劉備的入蜀作戰的路上被亂箭給射死。


伏龍與鳳雛齊名,表現卻相去甚遠,龐統比諸葛亮差在何處?


或許是因為這位鳳雛先生去的太早,沒有太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的才華,所以總會讓人感覺他有點名不符實,與那位臥龍先生諸葛亮相比,總覺得鳳雛先生的才能與他的名氣相去甚遠。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龐統與諸葛亮相比到底差在哪裡?

第一、兩個人差在長像。

“伏龍”諸葛亮先生,生的是身高八尺(約1.8M),面如冠玉,羽扇綸巾,風流倜儻,那是一位美男子。

而那位“鳳雛”龐統先生,則是“濃眉掀鼻,黑麵短髯,形容古怪”。

雖然我們都說是不能以貌取人,但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卻是不爭的事實。

也正因為相貌的原因,龐統先生在初次見到孫權時就為孫權所不喜,在初次見到劉備時也僅僅得了個縣令的職位。

諸葛亮則是憑藉著自己相貌和才能,在初次相見時就得到了劉備極高的禮遇。

可以說是長相導致了兩人在求職的過程中完全不同的遭遇。


伏龍與鳳雛齊名,表現卻相去甚遠,龐統比諸葛亮差在何處?


第二、兩人差在性格。

諸葛亮一生性格謹慎,為人很謙遜,從不說大話。

而龐統則十分的隨性,為人耿直,性格有點桀驁不馴。

龐統在初風孫權時,孫權問他:“公之所學,以何為主?”

龐統回答說:“不必拘執,隨機應變”

孫權又問:“公之才學,比公謹如何?”

龐統回答:“某之所學,與公謹大不相同”

也正是因為這個回答,孫權對他極不喜,認為他太過狂傲,所以他在孫權那裡的面試失敗了。

來到荊州之後,劉備給他一個縣令,但是他卻三個多月不理政事,每日只是飲酒,引得一幫下屬對他都很不滿。

因為這個原因,他差點沒被張飛給治了罪。

試想,這兩件事如果換了是諸葛亮,那麼肯定是截然不同的處置方法。


伏龍與鳳雛齊名,表現卻相去甚遠,龐統比諸葛亮差在何處?


如若孫權問起才學,諸葛亮肯定會謙虛一番,並誇獎一下週瑜,孫權必定會對他好感大增。

如果是劉備安排諸葛亮去做縣令,那麼他要莫就是不做請辭而去,要莫就是兢兢業業做為自己的本職工作,等待劉備的另行重用。

性格表而看起來對他們沒有什麼影響,然而性格決定命運,正是因為性格的不同,所以諸葛亮一出山就得到劉備的重用,而龐統卻有數次的懷才不遇。

第三、兩人差在胸襟。

諸葛亮為人胸襟寬廣,有容人之量,相比之下的龐統的胸襟就有些偏小了。

在龐統落鳳坡遇襲之前,諸葛亮派馬良送了一封信給劉備,說他夜觀星象,發現這次的戰爭可能對主將帥不利。囑咐劉備與龐統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輕易的進兵。

但是此時的龐統卻在想:諸葛亮是怕我取了西川,故意寫了這封信,想到阻止我建功立業。

也正是由於他產生了這個想法,所以他不聽諸葛亮的勸告多次催促劉備進軍,最後導致了自己命喪於落鳳坡前。

第四、兩人差在才能。

伏龍和鳳雛兩個人雖然齊名,但是總體來說兩個的水平還是應該有一定的差距的。


伏龍與鳳雛齊名,表現卻相去甚遠,龐統比諸葛亮差在何處?


​這就如《天龍八部》的南慕容和北喬峰一樣,雖然兩人齊名,但是真正的實力上來喬峰比之慕容復卻是強了不止一籌。

雖然龐統先生表現才華的機會並不多,卻是能夠看出,他確實是一個一流的謀士,水平應該還在徐庶之上。但是如果和諸葛亮、司馬懿比起來這種超一流的比起來可能還是要稍差一籌。

正是有了以上四點差距,所以兩人才會表現相去甚遠,綜合來說,兩人的差距還是相當不小的。

好了,今天我們就說到這裡了,對於作者以上的觀點,你有什麼看法呢?請記得在下面給我留言討論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