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麼多生活意義,我們需要的真實的力量!

在每個要更新文章的日子臨近,總是時不時想拖延,想放棄,想走最容易的路。

是啊,在堅持的路上還是出現了很多沒有誠意的文章。

從小到大感覺自己沒有一件事情或興趣堅持下來,到35歲這個年齡說起來,會顯得有些悲哀。

當你一直在外面徘徊猶豫的一百個瞬間,你浪費了多少能直抵本質的可能性。

喪,或許就是承認自己無能為力,選擇放棄能有的另外幾種人生。

那麼每一週的寫作,就不得不讓你直面生活中這樣的時刻。

賦予生活“意義”其實是你行動的“發條”


如果你去歐洲旅行,就可以看到無論是城池,小鎮甚至鄉村,基本都圍繞著一座教堂而建。考古學家認為,原始宗教儀式的出現更像是人類選擇定居生活的真實原因。而不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對農耕的工具和作物的認知。

當人類的注意力從“如何存活下去”轉向關心那些其實對他們日常生活沒有那麼重要的事情,想了解周圍的環境和世界是如何運行的時候,主宰人類命運的那個看不見的力量就出現了。《人類簡史》稱之為“認知革命”

於是誕生了故事,宗教,當然也同時誕生了科學。我們焦急地尋找我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總想找到實踐背後的邏輯!

那麼我們更願意編織故事還是在科學的路上不斷證偽?這些不都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足跡嗎?

而你可曾知我們自己虛構的故事和意義卻能產生現實的真實力量!

如果你看過如同上帝之手建造的高迪的“聖家堂”教堂,你一定感嘆於它的鬼斧神工。因為高迪說大自然沒有直線,就這樣很多工程力學的難題都需要被解決,比如石頂,教堂的頂都是厚厚的石頭建造的,人可以在上面散步,這種構造在古代的中國就沒有遇到過,這也伴隨著西方工程力學的發達。

哪有那麼多生活意義,我們需要的真實的力量!

西班牙“聖家堂”

如果西方的教堂太遠,我們來看下帝都的天壇,我們都知道它是用來祭天的,所以裡面不允許出現釘子(中國傳統觀念裡釘子是不詳之物,只有棺材上有釘子)。於是在中國出現了神奇的榫卯結構,用插入式的結構把木頭連接在一起,複雜而又牢固。如果使用鐵釘的話,隨著時間的推移,鐵長期和空氣接觸很容易生鏽,從而腐蝕、老化。若是使用榫卯結構的話,就完全沒有這種顧慮了。天壇祈年殿始建於1420年,到現在已經有600多年了,可是它仍然堅固、美觀,讓每一個到這裡參觀的人折服。

哪有那麼多生活意義,我們需要的真實的力量!

天壇


正是我們現在以為的迷信和謬誤,這種我們對不存在的東西的某種想象,像發條一樣驅動著人們的行為和認知,讓人們開始各種形式的“朝聖之旅”。


宗教信仰的行為準則,卻成為了最具有實際行動知道意義的東西。不真實的故事卻發展出真實的現實

就如同國外的人難以理解中國每年最大的人口遷徙-春運一樣。把春節的家庭團圓看作人生階段性的儀式感這件事,是我們中國人願意歷經千辛萬苦也想回到老家的一場朝聖。

這種程度上來說,意義是我們自己認可的一種觀念和價值。是我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與之建立真實,緊密連接的動力。

我們穿什麼樣的衣服,開什麼樣的車,和什麼人交往,處於什麼樣的角色,這都是社會的文化加在我們身上的意義,我們年輕時可以說不屑,我們不需要別人的評價來定義我的價值,那其實這也是另一種意義,即便你屬於佛系,追求四大皆空,那不過也是用另外一種文化價值和意義來置換了世俗的文化價值和意義。

所以,你可曾思考過能驅動你在每一個決策點作出選擇的底層意義是什麼呢?

或許你其實可以賦予現在做的事情一定的意義,讓這根發條帶動你的人生。

如果你也不知道如何做,不如嘗試一下寫作,因為它會讓你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


哪有那麼多生活意義,我們需要的真實的力量!

你的故事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