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弗格森攛掇為臺灣而戰:不然“美國帝國”終結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還記得那個指責“TikTok就是電子鴉片”,讓人啼笑皆非的英國曆史學者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教授嗎?這一次,他直接預言了“美國帝國的終結”。

當地時間3月22日,尼爾·弗格森在彭博社發表專欄文章,宣稱如果中國(大陸)收復臺灣,那麼美國就會像昔日“大英帝國一樣”,走向“歷史的終結”。

作為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哈佛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尼爾·弗格森出版過包括《羅斯柴爾德家族》《帝國》《文明》《巨人》《貨幣崛起》《戰爭的悲憫》等著作。對於中國,他曾這麼評價: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但21世紀不會是中國統治世界。

尼爾·弗格森攛掇為臺灣而戰:不然“美國帝國”終結

彭博社專欄文章:《臺灣危機可能是美國帝國的終結》

尼爾·弗格森攛掇為臺灣而戰:不然“美國帝國”終結

尼爾·弗格森 圖源:CNBC

在這篇題為《臺灣危機可能是美國帝國的終結》的評論中,尼爾·弗格森先是援引哲學家以賽亞·伯林的話,對中美兩個國家的特點做了一番比較:

“刺蝟,他們把每件事都和一個單一的、普遍的、有組織的原則聯繫起來,依據這個原則,他們所做和所說的一切都有意義;與之相對的是狐狸,他們追求的目的很多,但這些目標往往毫無關聯,甚至相互矛盾。”

尼爾·佛格森稱,美國是那支忙於全球事務的“狐狸”,而中國則是那隻“刺蝟”;過去50年裡,美國忙於全球不同目標,而中國只有一個目標——統一祖國。這個目標從“基辛格訪華起就沒有變過”。

50年前,基辛格前往北京,當時美國對華外交目標不少於6個,但中方要求只有一個:承認一箇中國。美國彼時做了讓步,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美國從臺灣撤軍。不過,美國國會親臺遊說團體於1979年通過所謂“與臺灣關係法”,為臺灣當局拋出了一條“救生索”。

基辛格沒有預料到的是,中國(大陸)經濟蓬勃發展,讓全球實力對比有了急劇變化。到2021年,中國(大陸)GDP達到美國GDP的四分之三。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大陸)早就超過了美國。這在美方眼中,中國(大陸)變成一種“威脅”。

尼爾·佛格森稱,令人驚訝的是,中美兩國直到特朗普時代才有明顯衝突。但特朗普也未敢在臺灣議題上太過“越線”。去年,當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張結束“戰略模糊”,讓美國全力維護臺灣時,特朗普政府中沒有人說,“好主意”。

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在回憶錄中寫道,特朗普喜歡指著他的一個圓珠筆筆尖說:“這是臺灣,如果中國(大陸)打過海峽,我們沒有任何辦法”。特朗普引導了全美大眾和精英反華氛圍,以至於現任美國總統拜登別無選擇,只能附和他。

尼爾·佛格森注意到,與特朗普政府不同,拜登政府意圖拉攏傳統盟友“圍堵”中國(大陸),且有不少人希望大搞臺灣議題。拜登亞洲政策主管庫爾特·坎貝爾主張:“主動阻止中國的冒險——投資遠程常規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無人艦載攻擊機、水下載具和高超音速武器。美國需要與其他國家合作,將美國軍隊分散到東南亞和印度洋,並將敏感產業撤回美國,尋求與中國的‘可控脫鉤’。”

尼爾·弗格森攛掇為臺灣而戰:不然“美國帝國”終結

海軍上將菲利普·戴維森召開聽證會 圖源:美國國會

尼爾·佛格森話鋒一轉:作為一個學歷史的學生,看到了一個“非常危險的局面”:美國對臺灣的承諾在口頭上變得更加強大,而臺灣的軍事力量卻變得越來越弱;當一項承諾被說成是“堅如磐石”,但實際上卻像細沙脆弱時,雙方都有誤判的危險。

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前軍事統帥、印太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菲利普·戴維森(Phil Davidson)今年2月在美國國會作證時警告說,中國(大陸)可能在2027年收復臺灣。

不過,尼爾·佛格森認為,拜登政府不太可能用軍事力量和金融制裁相結合的方式來回應中國(大陸)對臺灣的攻擊。拜登經濟政策以美國中產階級利益為主,為臺灣開戰似乎不符合這一要求。

最後,尼爾·佛格森聲稱,如果中國(大陸)統一臺灣,那麼美國就會像昔日的“大英帝國一樣”,走向“歷史的終結”。他這樣寫道:

也許,臺灣之於美國帝國,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之於大英帝國一樣:那一刻,

帝國這隻雄獅被發現實質是一隻紙老虎。當埃及總統賈邁勒·阿卜杜勒·納賽爾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時,英國法國和以色列聯手,試圖用武力奪回運河。隨後,美蘇反對加劇了英鎊貶值,讓蘇伊士運河事件成了英國的恥辱。

輸掉臺灣——或者甚至不為臺灣而戰——將讓美國在“印太”地區主導地位走向終結……這肯定會導致對美元和美國國債的擠兌。這將是美國的蘇伊士運河。

在3月7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我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明確指出,從兩岸角度來看,統一是必須,也是必然。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從中美關係來看,臺灣問題高度敏感,直接牽動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是絕對不可逾越的紅線。

王毅強調,中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沒有妥協餘地,沒有退讓空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