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作者簡介

十六國時期上承三國、西晉,下啟南北朝,與南方的東晉政權分據南北,從成漢漢趙兩國反晉建國開始(公元304年),到北魏消滅北涼統一黃河流域為止(公元439年),前後持續長達135年。若以西晉滅亡(公元316年)與東晉滅亡(公元420年)為起止點,則十六國時期也持續了104年。無論採用哪個算法,十六國時期都有一個多世紀的時長,恰與持續百年的東晉王朝相當,是所謂【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之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段。

然而,十六國時期在區區百年之間,便由漢、匈奴、鮮卑、羯胡、氐、羌等六個族群建立了大大小小20個政權。我們之所以稱呼這個時期為“十六國”,僅僅是因為北魏崔鴻創作的《十六國春秋》選取了其中16個規模較大的政權,並不僅僅只有16個政權。20個政權在百餘年間紛紛登場,局面之混亂,足以令讀史者咋舌,很難理清十六國時期各個政權之間的脈絡。

正所謂“左圖右史”,地圖絕對是理清歷史脈絡的一個最佳工具,寒鯤便“以圖說史”,截取十六國時期的九個歷史時期,將十六國的前半期與五張形勢圖相結合,為各位讀者朋友梳理一番“十六國”時期前半段(從西晉崩盤到前秦統一)的歷史流變。

十六國局勢①晉室南渡

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公元304年,隨著八王之亂的持續禍亂中原,匈奴屠各部的領袖劉淵、氐人流民領袖李雄分別在今日的晉南盆地、四川盆地建立了定都左國城(今山西離石北)的【漢國】與定都成都城【成國】,兩個政權的建立,敲響了西晉王朝的喪鐘,也拉開了十六國時代的序幕。

公元309年,劉淵遷都平陽(今山西臨汾);

公元310年,劉淵病故,劉聰政變接班;

公元311年,漢國攻陷西晉帝都——洛陽;

公元316年,漢國攻陷西晉臨時帝都——長安,西晉滅亡;

公元317年,先期南遷的司馬睿在王導、王敦的扶持下稱帝,建立【東晉】王朝;與此同時,涼州牧張寔自稱涼王,建立【前涼】政權。除了【前涼】以外,在北方還有幷州劉琨、青州曹嶷、幽州王浚等西晉牧守遺留下來抵抗劉淵的【漢國】。

東北部的幽燕地區、遼河流域,鮮卑宇文部、鮮卑段部、鮮卑慕容部、幽州王浚、羯胡石勒之間展開混戰。

中北部的晉北地區、河套地區,【胡夏政權】的前身鐵弗部與【代魏政權】的前身拓跋部開始了長達百年的相愛相殺。

在今日的青海地區,與慕容鮮卑同源的【吐谷渾部】則於公元313年剛剛在此立足,並開始了它長達三個世紀的在河西走廊邊緣不斷“打醬油”的歷史進程。

十六國局勢②兩趙對峙

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公元319年,漢國國主劉聰去世,外戚靳準擅權,坐鎮關中的劉曜與坐鎮河北的石勒圍剿了靳準,但漢國都城平陽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劉曜改【漢國】為【趙國】,遷都長安,史稱【前趙】,【前趙】與之前的【漢國】,由被合稱【漢趙】。

石勒是【漢國】劉淵、劉聰時期在黃河下游一帶的河北、河南地區作戰的偏師,在靳準之亂後自【漢趙】分立,自稱【趙國】,建都【襄國】(今河北邢臺),史稱【後趙】。石勒在319年建立【後趙】前後,消滅了幷州劉琨、青州曹嶷、幽州王浚,統一了函谷關以東的【關東地區】(祖逖北伐在317年-321年間展開,卻因“祖逖亡故”與“東晉支持不力”而失敗)。最終,石勒在公元328年的洛陽之戰中挫敗【前趙】,俘獲劉曜,於公元329年進入關中,統一北方大部分地區。

與此同時,西北部依然由張氏【前涼】統治,東北部的慕容氏則在慕容廆的帶領下逐步取得對段部、宇文部的優勢,為【前燕】政權的建立奠定基礎。中北部的拓跋部與鐵弗部依然在相愛相殺。

十六國局勢③後趙霸業

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從公元329年到公元349年間,石勒與石虎兩任【後趙】國主維持了長達20年的北方小一統,但石虎任上多靠暴政維持,加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處理不當,由此引發了後趙後期的政局動盪。公元349年-公元352年間,由冉閔建立的【冉魏】政權,本質上便是【後趙】政局各種矛盾的綜合爆發,所以【冉魏】也未能持久。

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河北省臨漳縣鄴城博物館內的“石勒霸業”主題石雕藝術

與此同時,東北部的慕容部終於逐步挫敗段部與宇文部,於公元337年建立了【燕國】,史稱【前燕】;中北部的拓跋氏也在拓跋什翼犍的帶領下,於公元338年建立了【代國】,也即【北魏】的前身。西北部則依舊由【前涼】統治。

另外,在四川盆地割據的【成國】,因為宗室內鬥,於公元338年改國號為【漢】,【成國】+【漢國】,合稱【成漢】。

十六國局勢④秦燕對峙

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後趙】崩盤後,【前燕】入主河北,吞併了取代後趙的【冉魏】,定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統治黃淮海平原地區;關中氐人則在苻氏的帶領下,在長安城建立了【秦國】政權,史稱【前秦】。

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鄴城博物館

【前秦】在苻堅、王猛君臣的帶領下戰勝了相對昏庸的慕容暐、慕容評君臣,最終於公元370年消滅了前燕。

與此同時,南方的東晉政權則出了一位權臣——桓溫,這位權臣率軍於公元349年西征滅掉了【成漢】,這是【晉朝】在304年失去四川盆地後,再一次掌握四川盆地。而且,桓溫還在秦燕對峙之時發動了三次北伐,但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

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桓溫三次北伐示意圖

十六國局勢⑤前秦霸業

從西晉到前秦:十六國前半期的歷史脈絡

從公元370年前秦滅燕開始,前秦在短短六年之間,便完成了對西北部【前涼】、中北部【代國】以及西南部四川盆地的吞併工作,苻堅王猛組合以驚人的效率把整個天下帶入到了南北對峙的形勢下。在376年-383年之間,【前秦】VS【東晉】的對峙形勢,恰似之前的【西晉】VS【東吳】以及之後的【隋】VS【陳】,大有混一宇內、一統天下的勢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