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作者是歐陽修?還是另有其人?

情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作者是歐陽修?還是另有其人?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生查子 元夕》相傳是歐陽修為悼念其第二任妻子所作,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燈光像白天一樣明亮。月兒升上柳梢時,相約黃昏後(至於在黃昏該做些什麼倒是可以想象一下)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仍同去年一樣。只是故人不在,淚水溼透了衣裳。

情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作者是歐陽修?還是另有其人?

這首一首相思詞,上闕寫對舊時約會的回憶,下闕寫眼前孤獨一人的現狀。其中痛苦躍然紙上,字裡行間,相思如瀉。愛情是甜蜜的,但如若那人不再,心裡剩下的恐怕只有痛苦和哀傷。在過去的時光裡,有心上人作陪,一切的燈火輝煌和熱鬧都是讓人快樂的,而今的燈火和熱鬧似乎顯得更加孤獨,正所謂熱鬧是別人的,自己什麼都沒有。等到街燈熄滅之後,街上人煙散去時,只剩一人矗立於街頭,那又將是怎樣的場景。

情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作者是歐陽修?還是另有其人?


愛情中有歡樂、有痛苦、有清純也有壓抑。本詞寫的就是歡愉之後的失落和悵然。既寫出了情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時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情感的對比尤為明顯。


對於一個被愛情寵愛過的人來說,失去了愛情,那種幸福是短暫的,痛苦卻是永恆的。人潮湧動處,佳人蹤跡全無,物是人非,又怎能不淚溼青衫呢?

對於愛情的甜蜜和痛苦,古今並無區別,那些忘乎所以的樂和那些肝腸寸斷的悲無時無刻不在伴隨著愛情的產生和消亡而出現。

世事難料,牽動人心的總是那些牽動人心的相思,奈何天意難違,造化弄人,幸福總是會陰差陽錯的與我們擦肩而過。舊時短暫的歡愉總是讓多少痴心的人一生等候,等候一生卻不一定在等來那個人,換來的也許不過是山盟雖在,佳人無音。

好吧,我們回到正題,此詞很美,有多美就有多淒涼,但是這首又美又淒涼的詞卻不是歐陽修的作品,那麼是誰的大作呢?

情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作者是歐陽修?還是另有其人?

朱淑真(約1135~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生於官宦之家。是一位才貌出眾、琴棋書畫樣樣皆通的才女,丈夫也是為官之人,只是很少讀書,因而志趣不合,夫妻不睦,最終導致朱淑真抑鬱早逝。

為什麼明明是朱淑真的詞卻要改成是歐陽修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在那個禁慾的封建時代,女性地位低下,又怎麼容得下一個女人不相夫教子大談愛情呢?在那個年代,說一句“我愛你”都像是違反了倫理道德,更何況她描述的是夜半幽約呢。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所以將作者改為歐陽修。

可見,在封建年代裡是多麼可怕,女性沒有地位,也沒有權利。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今天“男女平等,社會和諧”的來之不易。

情話“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作者是歐陽修?還是另有其人?

圖片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