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故宮的三件中國國家級國寶,鎮館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

在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存放著中國三件國家級寶物,“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這三件文物,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可見珍貴程度。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臺北故宮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翠玉白菜和真實的白菜相似度是100%,由翠玉雕刻而成,在白菜葉子上,還雕刻了兩種昆蟲,其一為螽斯,另一為蝗蟲,寓意為多子多孫,開枝散葉。

在臺北故宮的三件中國國家級國寶,鎮館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長18.7釐米,寬9.1釐米,厚5.07釐米,原來存放在北京故宮的永和宮,既光緒皇帝妃子謹妃的寢宮,本是謹妃的隨嫁嫁妝,清朝時期,翠玉白菜造型極為流行,但其題材,是在元明時期就屢見不鮮了,一直是民間受歡迎的吉祥物件,

清乾隆40年(公元1775年)的一首名為《題和闐玉鏤霜松花插》的御製詩中,作為帝王的清高宗,從以包心葉菜為造型的花插,聯想到以杜甫詩中園吏不識嘉蔬之隱喻為藝諫的傳統,而有所警惕;詩云:“和闐產玉來既夥,吳匠相材制器妥。仿古熟乃出新奇,風氣增華若何可,菜葉離披菜根卷,心其中空口其侈。插花雅合是菜花,緋桃雪梨羞婀娜,民無此色庶雲佳,藝諫或斯默喻我。” 不過相信無論是此位宮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製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發揮創意、巧藝,為順應贊助者喜好而創作,但是由於並未留下相關的資料記載,也留給觀者更多想像的空間

在臺北故宮的三件中國國家級國寶,鎮館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

在臺北的“翡翠白菜有三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件之前存放在永和宮的“翠玉白菜”,第二稞翠玉白菜,和鎮館之寶相比顏色偏黃,黃綠相間,也被稱為“翠玉小白菜”,還有一顆原來來自故宮南庫,最有趣的是這棵白菜的中心在雕刻製作時就被刻了一個洞,因此,有人說這棵翠玉白菜原始的用途應是花插。翠玉白菜花插非常嬌小,被歸類在珍玩庫,不像另兩件列在玉器科,最近聽說在日本展出。

在臺北故宮的三件中國國家級國寶,鎮館三寶之一的“翠玉白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