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講述】與病毒正面交鋒的日子

記者 賀雪梅

【情感講述】與病毒正面交鋒的日子

脫掉防護服的薛慧芳,帽子和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

  4月13日,週一,運城市中心醫院戴著口罩前來看病的人不算少。在這裡我見到了該院檢驗科分子生物學科室主任技師薛慧芳,也是這次疫情中的一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者。她看起來比照片瘦很多,很年輕,一點都不像一個年過半百的人,只是頭頂的幾縷白髮顯得有些突兀。

  跟隨她進入醫技部,檢驗科位於一個較隱蔽的角落裡,對於方向感差的人來說,不是很容易找到。檢驗科工作人員的專用通道被一扇玻璃門隔起來,玻璃門上貼著一個很醒目的黃色標識,寫著“生物危害,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外來人員未經許可嚴禁入內”字樣。玻璃門外右側邊是一個保潔室,裡邊兩張床、一張桌子,還有一排更衣櫃,這個簡陋的房間就是薛慧芳及其團隊的更衣間,也是平日裡他們休息的地方。玻璃門內,通道兩邊是檢驗科不同科室的實驗室、辦公室,左手邊最靠裡的便是薛慧芳團隊所在的分子生物實驗室,也是他們的主要工作區域,現已被改造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

【情感講述】與病毒正面交鋒的日子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者薛慧芳 賀雪梅 攝

臨危受命

她勇敢擔當,全身心投入學習中

  在疫情之前,薛慧芳所在的檢驗科並未開展過呼吸道病毒檢測。新冠肺炎病毒檢驗權限下放,規定三甲醫院的生物二級實驗室可以開展,但參與工作人員要進行三級防護。1月28日接到上級通知後,一直從事分子生物學方面工作的薛慧芳非常激動,能夠有幸加入抗擊疫情的一線,用自己之所長,為人民盡一份力,使命之下,她內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但自豪之外,更多的是壓力。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與她平常所檢測的病毒不一樣,沒有經驗和樣本可循,對她來說即將面對的一切都是未知的、是全新的。要直接檢測病原體,和病毒面對面、零距離接觸,所接收的樣本全部來自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等,每個標本都有潛在的風險。頂著壓力,薛慧芳一頭扎進了關於新冠病毒相關知識的學習中。

  此次病毒會通過空氣傳播,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汙染環境,造成傳播擴散,後果不可想象。不僅是參與人員的個人防護,還要確保實驗室環境的安全。如何規避,甚至做到零風險,薛慧芳必須有十全的把握。除此之外,她還要確保檢驗結果準確,防止汙染標本,每一個環節都要百分百準確,這是一項對錯誤“零容忍”的工作。

  薛慧芳根據相關部門下發的文件和新聞報道,通宵達旦整理學習資料,瞭解病毒的習性、傳播途徑、危害、生物學特點,以及樣本來了之後如何滅菌、檢測、處理等。從個人防護到實驗室周圍環境的安全,再到對標本的保護,她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日夜不休,將所有知識要點融入腦海,並瞭然於胸。

  除了學習,三天時間裡,實驗室評估,所有儀器設備校準,工作人員上崗培訓,她帶領團隊完成了整個實驗環境及流程的優化。改造後的實驗室獨立分割,清潔區、專用通道、緩衝區、半汙染區、主實驗室(汙染區),汙染區又細分為試劑準備區、標本製備區和擴增區,區域劃分細緻明顯。第四日凌晨,改造完成後的實驗室迎來了第一例病例。

【情感講述】與病毒正面交鋒的日子

在進入實驗室之前,一切準備就緒。

隨到隨檢

她不捨晝夜,快速準確出具結果

  接收到第一例樣本的薛慧芳心裡是忐忑的,洗手、一次性工作帽子、N95口罩、一次性醫用防護服、一次性醫用手套(內層)、內層鞋套、一次性隔離衣、一次性醫用手套(外層)、防水鞋套、護目鏡、防護面屏……嚴格按照牆上貼的工作流程一步步穿戴好後,她深吸一口氣,從工作人員專用走廊,進入緩衝間,再到主實驗室,消毒、樣本滅活、提取病毒核酸、核酸擴增檢測……在當時設備技術並不完善的情況下,手工檢測是唯一方式,在笨重的防護服裡,薛慧芳和隊員要小心翼翼地進行每一步。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護目鏡上的霧氣也越來越重,她們只能耐著性子、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憑著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工作多年來積累的應急情況處理經驗,終於完成了最後一步,但薛慧芳懸著的心並未放下來。

  核酸提取檢測完畢,還要清理“戰場”,防止汙染擴散,高壓滅菌處理、處置廢棄物、清潔實驗區生物安全櫃、實驗儀器,緩衝區紫外燈消毒……走出實驗室,脫下防護服,薛慧芳長長舒了一口氣,她這才發現,自己貼身的衣物和帽子早已被汗水浸透。

  第一例樣本檢測完成得很成功,這給大家帶來了很大的信心。就這樣,薛慧芳和她的團隊與運城市其他核酸檢測點共同肩負起了運城13個縣、市所有疑似、“密接”等人員的核酸檢測。她與團隊不分晝夜,隨到隨檢,從接收樣本到檢測再到最後的結果報告解讀,每一個步驟都要十分小心,因為她知道,樣本背後,是一個個等待著被宣判命運的生命。

  2月6日這一天,實驗室接收的樣本較往常多。早上8時整,薛慧芳就走進了實驗室,連續工作幾小時之後,檢測結果顯示的幾個陽性樣本,讓她有些不安。為了確保解讀結果正確,她和團隊又進行了複檢。每一份樣本,她都從頭盯到尾,必須對每一個環節都瞭如指掌,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並及時跟隊員講清楚。檢測完當天送來的所有樣本,已經是第二天清晨6時了。“規定在實驗室的連續時長不超過4個小時,會到更衣室休息、吃飯,吃完飯再換防護服進實驗室,防護服就是我們的日常裝束。”她指了指自己身上,笑著說。

  運城市共有三家核酸檢測定點醫療機構,一次,一家醫療機構的儀器出現了故障,最後一步的核酸擴增檢測無法進行,只好送到市中心醫院。凌晨3時,秉承“隨到隨檢,準確、快速出具檢測結果”的原則,薛慧芳二話沒說,換防護服走進了實驗室,直到早上6時許完成檢測。

  返回運城的支援武漢醫護人員一共需要做三次核酸檢測,返回運城當天進行第一次檢測,隔離期滿進行第二次檢測,間隔24小時檢測最後一次,三批人員的核酸檢測都是薛慧芳及團隊熬夜加班加點完成的。4月2日,接到緊急任務,需要及時檢測一份樣本,凌晨5時,薛慧芳就一頭扎進了實驗室,一直到上午9時,檢測完成後,沒有休息片刻,她迅速將檢驗結果報了出去。

【情感講述】與病毒正面交鋒的日子

在主實驗室,薛慧芳在製備樣本中。

身為黨員

她心中有情懷,肩上有擔當

  “人們常說,祖國是我們的母親,母親有恙,我們一定要挺身而出。這次疫情關乎每一個人,作為一名老黨員,剛好能為防控事業出一點力,有一份力就要盡一份責,這是我的工作,更是我的責任。”兩個多月的時間裡,薛慧芳吃住都在醫院,沒有休息過一天、回過一次家。她說,能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工作中,跟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分不開。

  “他從未阻攔過我,知道我要做這項工作時,不斷給我加油打氣,讓我做好防護,說工作中要盡職盡責,家裡什麼都別操心。”薛慧芳的丈夫也是一位共產黨員,知道妻子這項特殊的工作任務後,他非常理解,還不斷告訴妻子要有家國情懷,要拿出一位黨員該有的擔當。

  不想讓家人擔心,除了丈夫,薛慧芳再沒有跟家裡任何人說起工作。大年初二就離家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因為有事突然要回家,薛慧芳在醫院忙於工作,便不願讓兒子回來,支支吾吾下,兒子才知道原來媽媽在一線幹著危險的工作。他打來電話,多次叮囑媽媽,要注意防護,還專門從網上買了保護脖子、頭髮的防護用具。

  除了家人,醫院的同事會利用休息時間做一些可口的飯菜送來,會發很多暖心的話為她加油鼓勁。參與這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對薛慧芳來說,除了多了一份歷練,收穫更多的便是這些感動了:“我們收到了大家捐來的防護物資,甚至還有企業捐來的試劑,小到家人、同事,大到祖國、人民,為了防控,每個人都在儘自己的努力,也正因為有這樣堅強的後盾,我們才能在前方把這項工作做好,我覺得自己做了一件該做的事,很滿足。”說到這裡,她熱淚盈眶。

  截止到4月上旬,薛慧芳和團隊累計核酸檢測近4000份,最多一天檢測了180多份,檢測核酸陽性樣本與省疾控中心複核準確率為100%,無生物安全事故,無工作人員感染。

  這些數據背後,是薛慧芳和團隊一點一滴的汗水和付出。這個臨時組成的團隊中,有軍嫂、有年輕的90後,還有主動“請戰”的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薛慧芳年齡最大,作為大家的“主心骨”,帶領隊員守護好家鄉的這片土地和人民,並不容易。她告訴我,頭頂的白髮就是在這兩個月里長起來的,兩個月的辛勞,換來如今防控向好的局面,在她看來,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她用自己的方式,向組織交出了一份滿分答卷。

  站在檢驗科的窗邊向外望去,庭院中心的那幾棵樹,在薛慧芳1月剛進實驗室時,還是一片枯黃,現在看已是枝繁葉茂、滿目蒼翠了,且呈現一片欣欣向榮之態。她知道,這個冬天雖然有些漫長,但春天終歸是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