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文案視頻同稿·點擊看視頻

前一篇主要說的是早期電影發展史,這一期我們接著說“蒙太奇”,“蒙太奇”的產生和早期電影史是分不開的。

盧米埃爾因為發明了大熒幕播放,被後人稱為“發明了電影”,這個說法雖然不是很準確,卻可以被很多人接受。但是,盧米埃爾的電影,大多數都是一個定機位長鏡頭片段,也幾乎沒有剪輯,他只是真實地記錄了很多社會活動,因此現在說盧米埃爾是“紀錄片之父”。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喬治·梅里愛是一個魔術師,他的電影就是要讓你看不出來剪切的痕跡,這種剪輯方法後世稱之為“連續性剪輯”,就是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隨著人物的動作趨勢剪輯,讓觀眾完全感覺不到剪輯點。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對電影發展有巨大貢獻的是美國人大衛·格里菲斯,現在一般稱他為“美國電影之父”。在格里菲斯之前,電影都是以商業娛樂為目的,無論是愛迪生、盧米埃爾還是梅里愛,都是認準了電影這種新奇的娛樂方式,一定會帶來巨大的商機,而格里菲斯是以一己之力將電影帶進了藝術殿堂,拍那些讓人看不懂的藝術電影就是從他開始的。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格里菲斯開創了特寫鏡頭,以及更多的攝像機角度,後期剪輯並不嚴格遵守鏡頭的連續性,而是以增強戲劇性為目的,比如加入對過去的閃回和未來的幻想等鏡頭,打破時空的連續性卻能極大豐富人物的情感,這種剪輯手法後來被稱為“古典剪輯”,而且現在仍然被廣泛使用。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格里菲斯最著名的電影是《黨同伐異》,1916年上映的這部電影長達163分鐘,講了四個相隔千年而又沒有直接聯繫的故事,而且不是一個一個講的,而是四個故事平行剪輯,相互交織直到片尾,當時絕大部分人都無法欣賞這種信息量巨大的影片,票房當然也是慘敗,但在後世幾乎被尊為電影聖經。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有些人可能又等不急了,說半天這和“蒙太奇”有什麼關係嘛!其實梅里愛創造的連續剪輯,和格里菲斯創造的古典剪輯都是一種蒙太奇,分類的話應該屬於“敘事蒙太奇”,只不過他們當時沒有定義“蒙太奇”這個名字。

蒙太奇來自法語【Montage】的音譯,本意是“組合、裝配”,用在電影上就是指的剪輯合成技術。

首先提出蒙太奇理論的是蘇聯人庫裡肖夫,他有一個著名的“庫裡肖夫實驗”:給演員拍一個面無表情的特寫鏡頭,把這個鏡頭分別和一碗湯、一口棺材、一個小女孩的鏡頭剪輯在一起,分組觀看的觀眾都認為演員演技非常好。

看到湯表現出了飢餓。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看到棺材表現了悲傷。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看到玩耍的小女孩表現了慈祥和愉悅。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因此庫裡肖夫認識到,造成觀眾情緒反應的並不是單個鏡頭的內容,而是幾個鏡頭組合產生了新的含義。

在庫裡肖夫之後,蘇聯人普多夫金和愛森斯坦將“蒙太奇”發揚光大了,1925愛森斯坦導演的《戰艦波將金號》,就是蘇聯蒙太奇的代表作。愛森斯坦認為電影剪輯不應該圓滑,反而應該是尖銳、震撼甚至是暴力。比如在《戰艦波將金號》中,叛變的戰艦炮轟沙皇的軍隊,突然就切入了幾個石獅子鏡頭,這是一種隱喻蒙太奇,象徵沉睡的石獅子覺醒了。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再比如敖德薩階梯大屠殺的戲份,剪輯手法在細節上都很突兀,並沒有一個清晰的線索,反而是有很多動作上的重複,強調力量感和情緒渲染,愛森斯坦稱之為“衝撞蒙太奇”。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蘇聯導演在20年代掀起了一場蒙太奇運動,蘇聯人是把電影當做革命宣傳的工具,所以極為重視鏡頭的感染力,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形式主義。對於蘇聯電影的激進,雖然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但世界電影從此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拍攝和剪輯手法都在不斷地進步和完善,尤其是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是電影的再一次躍進。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以上只是一個極簡的蒙太奇發展歷史,事實上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專業領域很少提到蒙太奇,甚至是專業影評裡,也很少見到所謂的蒙太奇手法分析,這是為什麼呢?並不是說蒙太奇消失了或者被淘汰了,而是它的範圍更加寬廣了,以至於很難進行分類和歸檔,現在的電影蒙太奇在具體表現手法上,幾乎等同於“剪輯合成”。

那麼為了讓閱片量不多的朋友有一個大概的認知,我們還是按照傳統的分類方法,分別找一些典型的案例欣賞一下。

首先,“蒙太奇”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理解,編劇和導演對於電影的前期規劃等概括性的思維,也可以稱之為蒙太奇。那麼從狹義上理解蒙太奇,才有了很多具體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以分三個大類,分別是“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


第一大類:敘事蒙太奇

其中包含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連續蒙太奇等幾種常見的手法,總體來說是為了把故事講得更加生動。

平行蒙太奇 是把不同時間與空間發生的故事,交錯剪輯共同發展的技巧,這是最常見一種手法,任何多線敘事都可以看作是平行蒙太奇,但也有一些用得驚世駭俗的例子。

比如《雲圖》這部電影,它講了6個故事,都發生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相互交替剪輯,詮釋一個共同的主題,對專治與暴力的反抗等等。因為故事和人物太多,極大挑戰了觀眾的記憶力,這個電影其實和格里菲斯的《黨同伐異》是一個類型,也同樣產生了非常極端的兩種評價。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交叉蒙太奇 是把同一時間發生的幾個事件交替剪輯,極大增強緊張感。

比如壹戈講過《黑客帝國》系列,第二部裡為了讓救世主尼奧進入程序的源頭,必須同時炸燬主電網和備用電源,於是制定了一個兵分三路的計劃,以時鐘、手錶和炸彈定時器為聯結紐帶,三條線齊頭並進,非常優秀的一組交叉剪輯。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連續蒙太奇 顧名思義就是跟著一條線索有節奏地敘事。皮克斯出品的《飛屋環遊記》開頭一場戲,兩個人從幼時相識到長大成人,到結婚過日子再到白頭偕老,幾分鐘濃縮的人生讓觀眾感慨萬千。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有時候敘事蒙太奇並不止於單獨使用某一種,而是幾種手法混在一起,達到一種難以言狀的敘事美學。比如2019年的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寄生蟲》,在第一幕結尾有一個小高潮。金家已經有三個人混進了富人家打工,為了謀求最後一個管家職位,一家人利用前管家對水蜜桃過敏的毛病,設計了一個劇本,誣陷她有肺結核,並且讓女主人深信不疑辭退了她。這個剪輯的過程就包含了平行、交叉和連續等多種手法,寫劇本和後來的執行不在同一時間和空間,應該屬於平行蒙太奇,但修正劇本的錯誤和具體的執行又是剪輯在一起的,造成了緊張的交叉剪輯效果,然後這整件事從策劃到結果,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連續蒙太奇,非常精彩的一場戲。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第二大類:表現蒙太奇

這一類不是以敘事為目的,而是以表達訴求為主,常見的有“隱喻蒙太奇”,“心理蒙太奇”和“抒情蒙太奇”等等。

隱喻蒙太奇 通常是突然切入一個,看似和主線毫無關聯的鏡頭,讓觀眾思考其背後的含義。

比如《角鬥士》開場,是一片麥田,一個人手撫麥穗,切到將軍出場,他其實在準備一場大戰,戰場上根本沒有麥穗,這兩組看似毫不相干的鏡頭,聯繫起來觀眾會想到,將軍久經沙場已經厭倦了爭鬥,他內心渴望安寧祥和的生活。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心理蒙太奇 通常是用來表現人物的夢境、閃回、幻想等情緒。

比如《夢之安魂曲》,女主犯了毒癮找不到錢,不得已去求助一個非常討厭的人,說話間對方抓了她的手,她幻想著拿起鋼叉插進對方的手,但她清醒過來還是不得不強顏歡笑,陪這個討厭的傢伙上床。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抒情蒙太奇 是一種超越劇情之上的情感宣洩。

還是《夢之安魂曲》,女主陪那個討厭的人上床拿到錢之後,這一組鏡頭是綁在她身上的穩定器拍攝的,畫面的感覺像是女主在樓梯間裡飄蕩,配合逐漸加強的背景音樂和忽閃忽閃的燈光,反應了女主那種痛苦到麻木的精神狀態,出門之後忍不住劇烈的嘔吐。請注意這裡出彩的並不是剪輯,而是延伸到了拍攝手法和音樂、燈光等元素的結合,以情感宣洩為主要目的。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同樣的,表現蒙太奇通常也不會單獨使用,而是幾種手法混雜在一起,製造更加強烈的視覺和心理衝擊。電影《雨果》講的就是喬治·梅里愛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梅里愛回憶他的電影事業,本來是一段連續蒙太奇,但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斷了他熱愛的電影事業,拍電影的煙花突然切到了戰場上的大炮,後來他把電影膠片融化塑成了一雙高跟鞋,這一系列的鏡頭有隱喻有抒情有心理突變,很難區分屬於某一種蒙太奇,但我們能理解他傳達的情感就好。除了戰爭對於社會活動的破壞,電影膠片融化成高跟鞋,實際還有精神訴求敗給了物質追求的含義,吃不飽穿不暖的人還看什麼電影?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這裡也要感慨一下,《雨果》這部電影獲得第84屆奧斯卡11項提名,最終收穫了5個技術大獎,但全球票房並不怎麼樣,藝術類電影通常都不能被大眾接受,這種情況在電影發展100多年後並無改變。


第三大類:理性蒙太奇

這裡所說的“理性”其實更像是“感性”,因為這種剪輯手法更加突出情感宣洩,主要包含:“

雜耍蒙太奇”和“反射蒙太奇”等等。

雜耍蒙太奇 是愛森斯坦親自定義的一種剪輯手法,其主要的指導思想是以激烈衝撞的情緒為主,無所謂使用什麼鏡頭和剪切方式。

比如《花樣年華》有一場戲,周慕雲在2046裝病,蘇麗珍急匆匆地趕到了酒店,跑上去了又跑下來,再上去還是覺得不該來,站在樓梯口猶豫不決,緊接著是從走廊走出來,又走進去,跑下樓又再上樓,這一組剪輯完全不顧時間與空間的規則,鏡頭角度上下左右前前後後,完全是混亂的,但傳達的情緒很清楚,蘇麗珍努力想要掙脫傳統禮教的束縛,這是矛盾與痛苦、是劇烈的心理鬥爭。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反射蒙太奇 是使用畫面元素組合,製造一種意義上的延伸。

比如爛尾神劇《權力的遊戲》最後一集,龍媽屠殺了君臨百姓之後,從殘破的城堡裡走出來,巨龍在龍媽身後展開黑色的翅膀,有那麼一瞬間感覺龍媽像是一個長著翅膀的惡魔,這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曾經被人民稱為“母親”的女王,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黑暗暴君。反射蒙太奇和隱喻蒙太奇的區分方法通常是,反射蒙太奇不會切入與主線無關的鏡頭,而是會利用鏡頭內的元素組合產生新的含義。

電影·蒙太奇·分類科普

當然還有更多的分類和手法,不可能一一講到,希望看完這個視頻的人理解,壹戈這是“大題小做”,只能粗淺地概括一下。其實對於普通觀眾,完全可以把蒙太奇理解為剪輯合成,就是對電影鏡頭的設計和組合,或者敘事或者抒情,或者傳達某種特定的信息,它是一種經過長期積累的藝術表現手段,但也並不是非有不可的東西,尤其沒有必要強行分類,糾結某些鏡頭橋段屬於什麼蒙太奇類別。

關於蒙太奇我們就說到這裡,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壹戈說戲】,會有更多的電影知識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