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寧夏中衛中學生的作文,滿滿的家國情懷

文/張久卿

6年前的全國“兩會”上,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的一句“現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專、大專也沒有什麼區別了”引起廣泛熱議。

暫且不論此話是否偏頗,但因急功近利所造成的學歷貶值,確是不爭的事實。

在此之後,《開明國語課本》也曾引發了國民的關注與熱議,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民國時期的小學生作文更加優秀。

由此,想起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查檔時,看到寧夏省立中衛簡易師範學校(以下稱為中衛簡師)學生所寫的幾篇“論文”。這些文章反映現實,貼近生活,在立意、用詞等方面,似乎要比如今學生所寫文章生動一些。

70多年前,寧夏中衛中學生的作文,滿滿的家國情懷

80年代的中衛縣城

簡師與師範教育運動周

談中衛簡師學生所寫的文章之前,應當瞭解些簡易師範的一些情況。

民國初期,寧夏省依據國民政府教育部《修正師範學校規程》之規定,先後成立了寧夏省立簡易師範、省立中衛簡易師範和寧夏女子簡易師範。

簡師所招學生為小學畢業生,學制4年(後改為3年),開設課程有公民、體育、衛生、國文、數學、地理、歷史、植物、動物、化學、物理、勞作(農藝、工藝、家事)、美術、音樂、教育概論、教育心理、鄉村教育及民眾教育、教育測驗及統計、小學教材及教法、小學行政及實習等。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我國師範教育遭受極大損害,各地師資缺乏現象異常嚴重。

為適應抗戰抗戰建國之需要及解決初等教育危機,國民政府制定了發展中等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設立簡易師範,就是為了解決各地初級小“師荒”而採取的措施之一。

簡易師範的學歷,大致與當今的初中文化強度相當。

政府除提高教師待遇外,還對師範生給予優待,並確定了畢業生服務期限。

以寧夏省為例,學生津貼及獎金:師範生分甲乙丙三等發給津貼,甲等生10元,乙等生9元,丙等生8元;書籍費補助:師範生每名每學期各支20元(比非師範生多10元)。

由於每個學期能獲得28元至30元補助,所以考入簡師也非易事,不是想上就能上得了。

據1940年統計,寧夏全省報考簡師的學生442人,寧夏簡師正取生51名(備取生19名);中衛簡師正取生51名(備取15名),大約是四取一的比例。

對於修學合格畢業的師範生,按照《寧夏省師範學校畢業生服務細則》規定,必須在本省境內連續服務3年,並規定在服務期內,不得升學或從事教育以外之工作。如遇特殊情形者,得先呈請教育廳核准,否則追繳在校期間一切免繳費用。

此法與現今國家師範生政策頗有相似之處。

寧夏省依據民國教育部《第二次師範教育方案》,1943年3月29日開始舉行推進“師範教育運動周”活動。

活動期間,寧夏省各師範學校除舉辦師範生效忠國家、獻身教育事業宣誓,選舉中小學優秀教師及清寒優秀師範生,舉辦論文競賽外,還於《寧夏民國日報》刊發“師範教育運動周專刊”,以助全社會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興起。而文題所及即是當年寧夏開展“師範教育運動周”活動的幾篇獲獎論文。

三篇作文與獲獎名單

70多年前,寧夏中衛中學生的作文,滿滿的家國情懷

1943年中衛簡易師範學生所寫作文(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中,有一件寧夏省教育廳1943年6月給民國政府教育部的“補呈師範教育運動周各項附件”的呈文,論文競賽前三名所寫文章即是附件之一。

這裡所說的“論文”,實際上就是現在中學生所寫的作文。

獲獎作文的前三名均為中衛簡師的學生。

第一名是黃昱所寫《師範生應終身從事教育的目的和精神》,第二名是王銀科的《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第三名是田鴻發(文章題目與第一名相同)。

一次競賽前三甲同為一所學校,說明中衛簡師為當時寧夏教學之翹楚,而一、三名作文題目相同,則反映了參加此次競賽的作文應為命題而作。

因篇幅所限,只能截取黃昱等同學作文的部分段落和內容,讓讀者對70年前寧夏中衛簡師的學生是如何寫作的有一些瞭解。

我是一個師範生,同時又是將要畢業的師範生,這時候心理上覺得十分惶恐,因為我的人生觀必須現在確定,決不能放棄了現實,等到畢業時或以後徘徊躊躇了,如果不及確定,那便是貽誤終身、噬臍莫及了。


我費了相當時間的思索,並且感到自己年齡已長,學業又到了新的階段,很理智的冷靜的研究,得到一個方案,就是“師範生應有終身從事教育的目的和精神”。


我自己當然也就確定了我的立場,抱定這個決心了,從此我便用我的全副精神,以達到我的唯一不二,至死靡它的目的。

作為一名將要畢業師範生,黃昱同學開篇闡明人生觀的確定不能“徘徊躊躇”,否則“便是貽誤終身、噬臍莫及了”,進而點題“終身從事教育”是他“唯一不二,至死靡它的目的”。他接著寫道:

一個國家的強盛,民族的興旺,固然有許多條件,而教育的普及與否,教育的水平高低,關係國家的文化和民族的意識,確實是至重且大啊!我們與世界上各強國的教育程度及情形而觀察,事實昭彰,歷歷可指,處處都可以證明教育進步是他們強盛的重要因素。反觀我國的教育,非常的落後,誠有急起直追的必要。


尤其是我們學教育而身肩辦教育責任的人,更不容自甘落伍。


我國的政府當局,近年來對於教育的實施無不竭力提倡,所以積極地培植師資,優待師範生,擴大各省市師範學校的範圍,為的是名符其實。將來教育進步和普及的責任,都要我們師範生來擔負,我們應該仰體政府培植師範生的至意,終身從事教育,真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

......


國家的環境,已到了十分困難的階段,長期抗戰,是每個人應負的責任。但是醉生夢死者,不顧國家民族的艱危,專求升官發財,優逸享樂,不能安守本分,時存著僥倖的心理,常想走捷徑的道路,結果不僅自己一敗塗地,而且足以禍國殃民為患,誠非淺鮮。


誰都知道教育事業是清苦的工作,尤其在當前的環境下,更是感覺得最深刻。


我們師範生對於“吃苦耐勞”的訓誨領受得很多,正因為學以致用,克服困難,吃苦安分的精神,應當永遠地保持,長久地振作起來,終生的精力要貢獻到教育上,以達到一定志願,就是遇到任何的困難,總是“隨遇而安”,再接再厲,愈挫愈奮的。


根據上述的道理,師範生應有終身從事教育的目的和精神,是我們的本分所當。我們必須依照著確定的志願,一往直前地邁進,且要勤加努力,充實自身的學識和能力,以“學而不厭,教人不倦”的精神,為國家盡我們應負的責任啊!

70多年前的中衛縣城只是西北一隅的一座邊徼小鎮,黃昱同學並沒有囿於當地的狹小天地,而是用民族的、長遠的、人生的目光,審視教育與國家之命運。

古人云“文章合為時而著”,通過揭示教育與強國、抗戰與責任、人生與貢獻,鮮明的時代感、家國天下的責任心躍然紙上。

70多年前,寧夏中衛中學生的作文,滿滿的家國情懷

競賽第二名王銀科所寫《現代教育的新趨勢》,從我國“重文輕武”談起,對“文武合一”、“德術兼修”的施教目標從“立國之本”、“教育立場”和“民族運動”三個方面進行了歸納,他寫道:“我們當時時在學業上力謀充實,在人格上注重修養,在體格上不忘鍛鍊,將來才是國家有用之才。”

雖然題目相同,田鴻發同學則緊扣“目的和精神”討論了師範生如何以“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不以奪取為目的”體現出“一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他在文中列舉了兩則教育與戰爭實例:普法戰爭普軍凱旋,毛奇將軍說“此次普之勝法,其功完全由於各小學教師”;日俄戰爭,日本大將也說“戰爭功績是小學教師的”。

兩例所述,即是戰爭的勝利從小學課桌決定之學說,不知現今的中小學生知道此學說的又有幾人呢?但此學說於今日國家強盛之路仍有其現實意義。

70多年前,寧夏中衛中學生的作文,滿滿的家國情懷

此次競賽,寧夏省教育廳共取6名優勝者,依次是黃昱、王銀科、田鴻發、王國珍、張明、蔡復生,前四名均為中衛簡師,第五名張明為寧夏簡易師範,第六名蔡復生為寧夏女子簡易師範學生。

競賽分數相差甚微,第一名78.2分,第二名76.6分,第六名72.6分。

獎金數額第一名200元,依次遞減20元。對於每學期可獲30元補助的師範生來說,應是收穫頗豐。

經史料查找並詢問中衛市文史專家,未能得到黃昱等人的信息。想必他們就像當初所寫的那樣,終身從事小學教育,而默默無聞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