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碗裡,藏著你一生的福報!

你的碗裡,藏著你一生的福報!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先生,2019年開年即出版了新作《碗淨福至》,該書以幽默瀟灑的筆法,寫美食風味,述風土人情。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浸潤了煙火氣息的文字,蔡瀾向讀者傳遞了一道樸素的生活理念:


對生命心懷敬畏,對食物心懷感恩,方能以淡定的心態,從容而優雅的走完這一生。


這也是書名“碗淨福至”的意義所在。


大道至簡,知行合一。


最深沉的哲理往往蘊含於生活中的點滴,就如同在日常一餐一飯的不經意間,就隱藏著人一生的福報。


你的碗裡,藏著你一生的福報!


《朱子家訓》有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不僅是提倡節儉,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教育世人要學會感恩。


北宋年間,汴京城外有一富家子弟,仗著家境富裕,生活頗為奢靡。他每頓飯都要吃各種餡料的水餃,為此家人重金聘請名廚為他製作。


但這少年口味刁鑽,每次只吃裡面的餡,將外皮吐出,家人只當他頑劣,也一笑了之。


十幾年後金兵入侵,將汴京城洗劫一空。那個不經事的少年已成了中年人,此時他的家產散盡,親人也在兵荒馬亂中失散,早已不復當年的風光。


他一路跟隨著逃亡的人群,無奈路途艱辛,習慣了錦衣玉食的他由於吃完了乾糧,終於倒地不起。就在奄奄一息之際,一個老道長將他背到道觀裡,給他熬了一鍋麵糊,這才獲救。


他起身拜謝,老道長卻搖頭道:“無須謝我,你方才所食,本就源自你家,此時不過物歸原主而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他不由得愕然,隨後老道長指著房後的一堆口袋向他說明原委。


原來當他還是少年時,奢靡之風已被眾人熟知,這老道長每天早上就守在他家門前的河邊,將後廚洗碗倒掉的餃皮細心地收集起來,用清水洗淨後再曬乾,日積月累已堆滿了整個房間,如今身逢亂世,老道長用它救濟了不少人。


他聽完後,頓時伏地痛哭,羞愧不已。


你的碗裡,藏著你一生的福報!


曾國藩是晚清時期的風雲人物,他善於從細節中洞察人性,在其著述《曾國藩家書》中記錄了這樣一件小事。


曾國藩在安慶鎮壓太平軍時,一位遠親前來投奔。這位親戚出身貧寒,衣著樸素,言談誠懇,見到曾國藩時更是當面表示,願意追隨曾帥左右,不求富貴只圖溫飽。


幾天後,曾國藩在營帳中為他準備了一桌宴席,席間兩人侃侃而談,從天下大勢到征討策略,這人的言辭句句犀利精準,曾國藩對他的表現很滿意。


不料他席間的一個舉動,引得曾國藩心中不悅,吃罷飯後,曾國藩叫人送了他一筆盤纏,將其打發了。


身邊人大為不解,這個秘密直到後來曾國藩寫給他弟弟的信中才被破解:“某家赤貧,且初作客,去秕而食,寧其素耶!吾恐其見異思遷,故遣之。”


原來這人雖然自稱家貧,在吃飯時卻無意間流露了一處細節:


只因軍糧粗劣,他一邊與曾國藩交談,一邊將米飯中的秕糠挑出,曾國藩由此斷定此人心口不一,難當大任。


生命是由無數個細節的集合,大禮不辭小讓,在高手面前,你言行舉止的細節決定著你的成敗,而那些藏匿於細節背後的蠅營狗苟,終將在他們的慧眼下無所遁形。


你的碗裡,藏著你一生的福報!


不管多麼匆忙,在煙熏火燎中品味美食,依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遺憾的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缺乏的,正是這種對食物應有的尊重與耐心。


有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選擇將外賣作為自己的食物來源,習慣了在手機裡下單的雙手,再也回不去那載滿了油鹽醬醋的廚房了,與之相伴的,是高居不下的離婚率。


下廚與愛情是否有必然的聯繫?


對於那些常年在席間觥籌交錯的人而言,眼前的美食只是名利場上的道具而已,他們沒有對食物賦予應有的尊重,也就沒有了與愛人長相廝守的耐心,最終也難以獲得圓滿的愛情。


愛情無需珠光寶氣,它渴望的,是在柴米油鹽的現世安穩中慢慢變老。


那些紅男綠女眼前的玉盤珍饈,永遠都比不了白髮夫妻手中的一碗溫粥。


一餐一飯,一筷一碗,吃飯從某種意義上就是與天地結緣。


而食物,永遠是芸芸眾生與天地神靈溝通最直接的通道。


正因如此,你的碗裡,才會藏著你一生的福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