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核心創始人團隊“北洋三傑”,各自的背景和命運大不相同

清末民初,天津附近的新農鎮(小站)經常出現一幕壯觀的場面:茫茫原野,炮聲隆隆,手持新式槍械的士兵門精神昂揚在一陣地上一字排開,年輕英武的軍官們縱馬馳騁........

這裡就是小站“北洋軍閥”起家的地方。

這個不起眼的地方,除首領袁世凱外走出了幾乎北洋軍閥所有重要人物。

如:“北洋三傑”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俗稱王龍,段虎,馮豹。

後來擔任各省督軍或巡閱使的"李純、曹錕、吳佩孚、王佔元、陳光遠、段芝貴、倪嗣沖、陸建章、張懷芝、張敬堯、田中玉、盧永祥、齊燮元、孫傳芳"等等。

張勳也一度投身小站,馮玉祥是小站的小兵出身,還有一些革命黨(孫嶽)也是袁世凱的部隊出身。

這些人物在清末民初的歷史舞臺上顯赫一時。

而“北洋三傑”無疑是其中參與最早,成就最高的三個人。

袁世凱核心創始人團隊“北洋三傑”,各自的背景和命運大不相同

北洋三傑

01

小站練兵之初,袁世凱以文人而 “知兵”,他的幕僚長並不是軍事人才,也沒有戰功,而是前文提到過那個長於詩詞歌賦翰林出身的徐世昌。他還請唐紹儀來擔任文案。

袁世凱這個時候極需軍事幹部,天津有一個武備學堂,是李鴻章創辦的,武備學堂的總辦是旗籍道員蔭昌。袁世凱便請蔭昌推薦軍事人材,蔭昌推薦了武備學堂畢業的學生馮國璋、段祺瑞、梁華殿和王士珍。

袁世凱非常重視,立即派馮國璋為步兵學堂監督兼督操營務處總辦,段祺瑞為炮兵學堂監督兼炮兵營統帶,王士珍為講武堂總教習兼工程營統帶。步、炮、工兵學堂都是附設在新軍裡的隨營軍事學校,因此這三個軍官既要帶兵,又兼管訓練,所擔任角色的吃重可以想象。

此後袁世凱的練兵工作取得成功,得到清廷上下的認可和慈禧看重,袁世凱及各骨幹影響力越來越大。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凱署理山東巡撫,袁世凱邀請德國駐膠州總督到濟南閱操。德國總督看到袁世凱所練新軍確比舊軍操練精嫻,讚揚主持操練的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北洋三傑”。

平時,王善操權謀於腹中,段常行兇殘於外形,馮貪婪之於不顧,這所謂的“三傑”,又被人指為袁世凱的龍(王士珍)、虎(段祺瑞)、 豹(馮國璋),這北洋三傑的出身, 各自不同。

袁世凱核心創始人團隊“北洋三傑”,各自的背景和命運大不相同

王士珍

02

王士珍字聘卿,直隸正定縣人(現河北省正定縣牛家莊人),字聘卿,號冠儒。他憑藉過人的才智,得到以袁世凱為代表的統治階層的青睞,先後擔任軍政要職,直至北洋政府國務總理,被譽為北洋三傑之龍。

三人之中他的出身最為特殊。他家境貧窮,先為人放牛,隨後投入朝陽鎮總兵楊瑞生的旗下為馬弁。楊瑞生是湖南湘潭人,以“洪憲禍首”聞名的楊度便是他的侄兒。

王士珍雖姓王卻不叫士珍。有一年聶士成編練武衛新軍,曾向楊瑞生調用軍事人才,楊瑞生開了一張名單,保薦一批幹部,其中一名是守備王士珍,不料王被保薦後因病回家養病。恰好這位王馬弁為人能幹,立志向上,楊總兵見保單已送出, 缺了王士珍不好解釋,便叫王馬弁冒充王士珍,頂名前往武衛新軍報到。

他到武衛新軍後不久,又由武衛新軍選送到武備學堂受教三年,曾經參加過甲午中日戰爭,戰後隨聶士成駐軍蘆臺。他一直冒用王士珍之名,而真的王士珍卻晚年潦倒,淪落到在楊瑞生家做燒飯司務。

1917年9月1日,孫中山就任廣州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出兵北伐,開始了護法戰爭。北洋三傑內部出現矛盾,由於王士珍贊成馮國璋的“和平統一”政策,致使時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被排斥,並不得不於11月22日辭職。

幾日後,王士珍被馮國璋任命為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

1930年7月1日,王士珍因患腸癌,病逝於北平,終年70歲。

袁世凱核心創始人團隊“北洋三傑”,各自的背景和命運大不相同

段祺瑞

03

段祺瑞字芝泉,是安徽合肥人,原名啟瑞,字芝泉,在武備學堂畢業後,曾奉派去德國研究軍事。

段祺瑞14歲時家道中落,16歲時獨自懷揣1塊銀元從合肥去威海投親,之後獨自撐起三個幼年弟妹的養育重擔。

段祺瑞20歲考入北洋武備學堂,是袁世凱倚重的兩員大將之一。其人性格堅定,蠻橫粗暴,令人生畏,在“府院之爭”之時。他表面擁護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實際“挾北洋以令總統”,曾不止一次地說:“我是叫他(黎元洪)來簽字蓋章的,不是叫他壓在我頭上的。”是名副其實的“北洋虎”。

段祺瑞在史上有“三造共和”之美譽,即致電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他曾多次組閣,是北洋軍閥中少有的鐵腕人物。

段祺瑞一生甘於清貧,在其任政府總理時,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人稱“六不總理”。

三一八慘案後,被馮玉祥趕下臺。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曾脅迫段祺瑞去東北組織傀儡政府,段嚴詞拒絕。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於上海宏恩醫院,終年71歲。

袁世凱核心創始人團隊“北洋三傑”,各自的背景和命運大不相同

馮國璋

04

馮國璋,是直隸河間(今河北滄州)詩經村人,字華甫,出身秀才,在武備學堂步兵班畢業,曾供職於聶士成的武衛軍, 後來再度進入武備學堂研究戰術。

馮國璋是袁世凱倚重的兩員大將之一,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國會選馮國璋為副總統,他不願失去地盤,故在江蘇就職,仍兼江蘇督軍。

1917年7月,張勳復辟,黎元洪進入外國使館。馮國璋以副總統代理大總統,通電討伐張勳。是“北洋三傑之豹”。

馮國璋在皖系政客的交鋒中失利後,於1918年8月13日,通電辭職。

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1919年10月,馮國璋抵北京,1919年12月28日,馮國璋因傷寒在北京逝世,終年60歲。臨終前,馮國璋遺言:“和平統一,身未及見,死有遺憾。”

其實與以上三人同期投入袁世凱軍中的梁華殿表現也非常突出,可惜也許是他功名無份,到小站不久, 在一次夜間操作中,失足跌到水中淹死了。如果他在,北洋三傑也許會變成北洋四傑了。

END

作者:凡人問道

上篇回顧:掌握新軍、慈禧賞識、朝廷上下認可,看袁世凱如何把握人生機遇

下篇預告: 小站練兵對袁世凱意義重大,然而這次練兵的意義絕不止與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