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架構成為組織關注的焦點

多雲是指組織在單個網絡架構中使用來自AWS、Azure、谷歌雲平臺等全球主要雲計算提供商提供的多個雲計算和存儲服務。體系結構、提供的應用程序以及如何提供支持對於每個雲平臺來說都是獨特的,從而導致了安全性、成本和效益的複雜性。

由於這種複雜性,許多組織都會問,只使用一個雲計算提供商的雲平臺或雲服務是否更簡單?為什麼要冒著安全性、耗費時間和精力的風險,從不同的雲計算提供商那裡獲取和集成不同的服務?這些問題的答案在於這樣一個概念,即組織希望採用同類最佳的應用程序,而不是以統一的名義採用單一雲計算提供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以前在哪裡見過這種行為?

多計算架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像微軟、甲骨文和SAP這樣的主要技術供應商都在推廣他們的產品,並聲稱採用單一的集成架構可以運行各種應用程序(如人力資源、財務和採購)。然而,很多用戶並沒有進入這些陷阱。其中一個原因是某個雲計算提供商的技術適合組織的特定業務模型。例如,製造領域廠商採用SAP公司的製造流程應用程序,而將PeopleSoft用於人力資源。類似地,零售領域採用甲骨文公司的採購和供應鏈應用程序,但將Siebel用於客戶關係管理(CRM)。同時,他們都採用了微軟公司的技術,因為它們降低了數據庫和業務生產力應用程序的前期成本。

毫無疑問,將各種應用程序運行在單個集成技術平臺上始終具有互連性的好處。例如,當客戶關係管理(CRM)應用程序中的入職客戶與財務應用程序綁定時,可以確保相同的客戶及時支付服務費用,而無需在兩個不同的應用程序中分別創建客戶記錄。然而,許多最終用戶組織選擇從各種供應商購買最能滿足其特定需求的應用程序,並選擇使用許多數據集成技術人工集成這些應用程序。

向多雲的演進

與採用多計算架構相似,採用多雲方法並非一蹴而就。受益於降低運營成本的好處,很多組織開始將其系統和應用程序從數據中心過渡到雲平臺。雲計算技術使各行業用戶能夠專注於其核心業務,而不是與IT部門打交道,儘管這是必不可少的,但卻是一項開銷。在這個過渡過程中,組織以混合雲模式運行,其中部分應用程序在內部部署運行,其餘應用程序在雲平臺中運行。混合雲是指結合使用內部部署計算、私有云和公共雲的雲計算環境。多雲是混合雲的擴展,因為它將內部部署和在多個雲計算環境中運行的服務和應用程序合併在一起。

組織為他們已經使用的應用程序選擇某些雲計算提供商。例如,組織可能選擇Azure雲平臺,因為它們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Dynamics或Office360,然後將谷歌雲平臺用於某些數據科學應用程序。他們也可能選擇使用AWS雲平臺進行存儲S3。所有這些都可以被利用,同時仍在內部部署數據中心中運行某些原有應用程序。

好處與挑戰

多雲平臺開始興起的關鍵原因之一是,它們允許組織以符合其業務流程獨特性的方式自定義其技術基礎設施。該方法使組織可以利用每個平臺的優勢,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缺點。許多多雲環境通過為組織提供治理、風險管理和法規遵從性支持,使其更進一步發展。

但是多雲架構也存在挑戰。主要的原因是數據分散在不同的服務提供商之間,這使組織無法獲得運行其所需數據的整體視圖。另一個挑戰是安全性。每個雲計算服務提供商都在其自己的雲計算環境中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性,但是當必須跨不同的雲平臺訪問不同的數據時,它會造成安全漏洞,從而可能使數據對外洩露。

解決方案

過去的20多年中,數據集成在跨多個系統(例如客戶關係管理、企業資源計劃等)的數據集成以及將其交付到特定目的地(例如數據倉庫)方面一直髮揮著很好的作用。考慮到向雲平臺的遷移,這些工具不僅可以集成來自內部部署系統的數據,還可以集成雲計算系統的數據,從而實現了混合架構。隨著向多雲的演進,這些工具現在集成了分佈在多個公共雲和私有云中的數據,並且可以將其傳送到可能駐留在內部部署數據中心或雲平臺中的系統。

此外,這些工具還具有強大的安全功能,以確保數據受到應用程序制定的策略的保護,並且只能由最終用戶以其所擁有的身份驗證級別對其進行訪問。

有了雲計算數據集成工具,組織現在可以自由地選擇要存儲數據或運行應用程序的位置,例如內部部署數據中心或雲平臺中,以混合模式或在多個雲平臺中混合使用,無需擔心多個運營環境附帶的複雜數據管理。這種靈活性使他們能夠選擇滿足其特定業務需求的最佳應用程序,而無需解決可能來自單一雲計算服務提供商的應用程序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