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有光的人”,往往內斂低調,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積蓄力量,是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並不斷突破的實幹家。在完成而立之年的人生轉場前,他們遇到過大大小小的選擇題,傾聽內心的聲音,讓他們下定決心堅守熱愛。名利只是他們厚積薄發的附屬品,內心的那束光,才是保持本心與思考的源動力。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為馬化騰設計PPT

距離某科學獎發佈會開場還剩48小時,武超和設計師提前去會場做PPT調試。到了之後,才發現大屏幕的長度和預計的不同,無法正常呈現這項科學獎的歷程——一條從左往右緩慢展開的時間軸。

武超想要的效果,是貫穿屏幕的震撼。時間所剩不多,他們只能就地重新設計。原定1小時的調試,被不斷地嘗試、演練、迭代延長到10小時、20小時。就這麼在會場熬過一宿,天亮時,這幅高像素的時間軸終於以從中間向兩邊推移的形式,與屏幕完美契合,PPT終稿趕在最後一次彩排前完成。

武超,這位PPT設計創業者活動了一下手腕,長舒口氣。不留遺憾,是他和團隊對待每一個PPT作品的要求。

過去幾年,互聯網企業靠新品發佈會吸納著一批忠實觀眾,除了產品本身,演講人的發揮,還有他們背後巨大黑幕上的圖文視頻成了各家各廠比試能耐的新戰場。高管和KOL們也開始打造有自己標籤的演示風格,而PPT成為了他們人設和品牌形象的重要傳遞窗口。

2017年9月,探到這寶藏級的市場需求,武超創辦了PPT設計工作室AbleSlide(全屏本是),為大型發佈活動提供演示設計方案,在發佈會現場的目光焦點處,用一塊屏幕產生共情,傳遞觀點、知識和思想。他的作品的最終展示者不乏馬化騰、王小川等大佬。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圖|屏幕上的PPT由武超團隊設計

武超一向擅長抓住商機和積攢人脈。創業之前的兩年,他在廣告公司上班的同時,就會到知識付費平臺上授課,教過400多名學員做PPT,他們大多是創業者或企業市場公關人員,最貴的一節課能到6000元。

週末在咖啡廳待上一整天,見學員、梳理設計方案,到晚上已經累得無法起身。那段時間,他幾乎將全部熱情放在了PPT這個能決定很多職場人命運的工具上。

切入這麼小眾的市場創業也是一番心理博弈後的選擇。2014年9月,研一新生武超強迫自己待在實驗室,鑽研物流管理。因創業大賽獲得保研資格,但武超並不擅長學術,一學期後,他害怕見到導師,也感到自己這麼下去將“做不成任何事”。

但另一方面武超又清楚自己有更擅長的東西。幾個月前,他為微信6.0版本設計的PPT,被官方轉發,還收到了實習邀請。比起科研,他更懂得如何捕捉熱點、提煉內容、撰寫文案,再通過視覺呈現。他決定向導師遞交延遲畢業申請,回北京工作。

起初,武超對PPT設計的理解只是“好看”。他發現,創業者找他學做融資類商業計劃的PPT有一個需求共性:“我的項目非常好,故事的每個細節都想告訴別人。”武超會先替他們梳理一遍,再用漂亮的設計框住內容。

直到與客戶發生了一次激烈的討論後,武超才意識到不能單憑美感去做設計,PPT是有引導性的視覺講述和溝通。

一家精釀公司的老闆坐在武超面前,從滔滔不絕地講述公司背景,又延伸到“怎麼喝酒”。武超見縫插針就問他:“這段確定要全部放上去嗎?”對方仍然堅持要全部展示。武超繼續引導:“您覺得這個對聽眾來說是否重要呢?”在一次次追問中,對話一度陷入膠著。

直到武超將一個內容的兩頁不同版本演示出來,這位老闆的態度才緩和下來,自個兒琢磨一番,忙擺手:“這塊確實沒那麼重要。”最終,通過取捨驗證的方式,雙方定下了合適的設計方案。武超第一次總結出自己的設計理念:簡潔,讓觀眾更快更好地獲取客戶的信息。

化繁為簡,正如武超對待人生的態度,專注於PPT設計,追求極致,不受其他雜念和誘惑干擾。這個理念被他延續到後來的創業中,每接一個案子,團隊要用60%的時間梳理內容。

當PPT設計師的身份轉變成CEO後,武超充當著傳遞客戶需求的角色。他帶著團隊研究各個行業的話語體系,在每個細分領域挖掘可以共情的點,和設計師一起成長。

為客戶設計好PPT遠不算完工,武超會和設計師們一起跟完發佈會全程。會場裡通常是漆黑的,看不見陽光,常常不知道忙到了幾點。發佈會開始後,他們坐在整個會場裡最暗的控制檯後方,隨時把控著顯示、燈光、音效等細節問題。

2019年11月10日,雙十一發佈會的前一天,他們像往常一樣到現場進行最後一次彩排。熬了不知道多少個通宵才定下來的PPT,在臺上順利完成演示。其中一張slide上禮盒向外迸發的畫面,是武超借用遊戲音效的靈感設計的。一瞬間,紅色的光籠罩著整個會場,臺下沒有觀眾,武超第一次注意到,總是藏在幕後的PPT設計師身上,也被打上了一束光。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圖|彩排現場,紅色燈光下的PPT設計師

武超想起了2014年的夏天,大學剛畢業的他躲在宿舍裡,照著教材排列組合PPT軟件上的功能,像是發現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奇世界。他抓著互聯網熱點做刻意訓練,60天完成了30套PPT。

這段瘋狂而純粹的日子,是夢想的起點,成了內心指引他向前走的光。創業第三年,武超想在PPT設計領域設置可以量化的評定標準,讓更多人參與進來。他說,“人這一生,總要找到一兩件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如果還能因此改變一個行業,那簡直幸福死了。”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與食人魚同遊

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對寫作者來說是一種常態。2015年,26歲的雷磊在《智族GQ》從事特稿寫作。有一次,在交稿截止日期的前一週,他和同事跑到北京四環邊上的豪華住宅區,短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美其名曰“為了認真寫稿”,兩個人卻一起陷入了痛苦。乾坐一晚上,吃的東西都吐了,才在清晨勉強敲下幾行字。

寫稿的痛苦,是記者這個職業難以避免的,很多前輩相信“熬一熬”就過去了。但在這家時尚雜誌,雷磊陷入了一場更難以言說的職場危機。一年寫3到4篇長報道,還能去歐洲參加讓人豔羨的奢侈品發佈活動,年薪不菲。從事同齡人眼中的“光鮮工作”,雷磊卻感覺內心愈加落寞,為自己失去了許多與外界真實世界發生交互的機會而不安著。

這和雷磊之前在《南方週末》的工作狀態完全不同。2011年的傳媒業還很興盛,雷磊借跑新聞現場的機會,組建著自己對中國社會和普通人的認知。雷磊會寫採訪手記,在那些更口語化的文字裡,有他與自己內心對話後的答案。曾經一週要做4個選題,在這種高強度鍛鍊下,他畢業不到半年,便發出了代表作《天亮前死去》,當時他有的採訪時間僅兩天而已。

26歲的關口,潛藏著未來的不確定性,雷磊在等一個合適的契機,踏出舒適區。

這一年,雷磊回到了母校華中科技大學,帶著選題任務,也為自己尋找答案。彼時,位於中部地區的武漢趕上了互聯網創業浪潮,華科系創業者數量位列全國第七。雷磊的採訪對象,就是幾位處於社交邊緣但充滿創造力的華科男。

在和桌遊程序“誰是臥底”的開發者唐路遙交流時,雷磊發現這位直系師弟,更像是推動對話的採訪者。當他解釋一件事,發現雷磊沒有聽明白時,會馬上做修正,“那我換一種方式去講它。”“用戶友好”的產品理念,已經深植於唐路遙的日常習慣中。而這篇採訪稿發出來沒多久,雷磊坐在辦公室,發現同事在玩“貪吃蛇大作戰”——唐路遙團隊又新開發出了爆款遊戲。

這種不斷自我更新迭代的狀態,給原本就有創業打算的雷磊,帶來了一種隱隱的策動。回到北京後,雷磊決定在自己熟悉的內容領域探尋創業方向。源於在媒體行業的積累,2016年,雷磊和同伴在非虛構寫作領域發力,一起創建了“真實故事計劃”。

當初採訪華科男,雷磊想用一種更溫和的眼光去看待這群人,打破理工科男枯燥、呆板的印象。這與創辦“真實故事計劃”的初衷不謀而合——拋開片面化、標籤化的媒體敘事,讓故事的當事人成為講述主體,表達出他們自己最在乎的故事,並以此深入人的內心世界。

投稿郵箱平均每天能收到400多份故事,雷磊是傳遞這些故事的中間人,也是藉著別人的眼睛看世界的探索者。

他常常跟人談起《一個北大畢業生決定去送外賣》作者說過的一句話:我要找一塊粗糲的磨刀石。某種程度上,“真實故事計劃”的創業過程就是雷磊的磨刀石計劃。每一次打磨出好的故事文本,雷磊總會體會到快感。

這種快感來自於頭腦擴充後產生的共鳴。在《南方週末》時,雷磊也出走過,做報道走遍了國內各省後,他渴望親眼去看看更遠的地方。2014年夏天,他完成了一檔中國人環球探險節目的策劃後,隨隊做製片工作,前往巴西里約和亞馬遜。

為了前往食人族的村落,雷磊一行人帶著槍和補給,在亞馬遜河的上游航行了一整天。他們要時刻注意避開礁石,想辦法衝過激流,一旦翻船,就可能被食人魚吃掉。雷磊不禁抓緊船舷。夜幕降臨,河上騰起了一層薄霧,淡淡的霧氣像是在輕撫被陣雨和暴曬折磨後的探險者。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圖|在亞馬遜,雷磊親吻食人魚

“起霧了。”不知是誰喊了一句,雷磊一抬頭,看見了嵌在霧裡的朦朧星光。那是雷磊最奇特的一次看星空體驗,像是渾身被貫通了一樣,短暫忘卻生活的煩惱後,反而有了腳踏實地的力量。

在那段工作旅程裡,雷磊看到一牆之隔的富人區與貧民窟,未經現代文明撞擊的原始部落。他意識到“真實遠比想象的要龐大”,對紀實內容的理解,正是在此時被拓寬。冥冥之中,全情追求、挖掘和講述真實的故事,成了雷磊邁過30歲後仍然堅持在做的事情。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26歲站在荷賽領獎臺上

在30歲這年,陳榮輝打算去體驗另一種生活。2019年,他辭去澎湃新聞Sixth Tone視覺總監職位,前往耶魯大學藝術學院攝影系攻讀研究生。今年3月,他將參展作品送去紐約裝裱,每張照片裝裱成本700-1000美金。從事了9年新聞攝影,突然變成了追求藝術的“窮學生”,他第一次感受到無業的壓力。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攝影師陳榮輝選擇了前者。與過去穩定的生活告別,其實是為了追隨內心對藝術殿堂的嚮往,迎接更深邃的挑戰。

成為攝影記者前,陳榮輝的心裡便對拍攝有一股揮之不去的熱情。跑突發新聞,他總是第一時間衝到現場。那時候,他還分不清這種熱愛的本質。直到5年前,陳榮輝開始了一場漫長的抗爭。

他從杭州出發,前往義烏的“聖誕工廠”。那是一個紅色的世界,600家工廠,生產著全球60%的聖誕裝飾物。這個外來的節日,並不屬於在這裡每天工作12個小時的中國工人,他們常年戴著口罩,空氣中的粉塵將口罩表面染成了紅色。

拍攝了3天后,在準備離開的那個上午,陳榮輝拍下了工人小魏。這張新聞作品《聖誕工廠》,讓他獲得了2015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荷賽)當代熱點類亞軍,成為了荷賽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上臺領獎的那一刻,他更加確信自己喜歡的是攝影本身,新聞攝影只是其中一個門類,他想回歸探索更純粹的創作。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圖|工人小魏站在發光的粉塵下(陳榮輝獲獎作品《聖誕工廠》)

於是,陳榮輝決定讓相機慢下來,重新理解藝術攝影。雖然新聞攝影工作仍然佔據了他大部分時間,但他開始有意識地去尋找一張踏入藝術領域的門票——用作品說話。

陳榮輝開始了長期“在路上”的生活,出生在南方小鎮的他,將鏡頭瞄準了中國的城市化。在浙江郊區拍攝石油化工企業,思考化工汙染對居民生活造成的影響。在上海拍攝主題樂園,在這個“脫韁的世界”裡,成年人才能在奔波的生活外,得到短暫的快樂和掙脫。

推著自己跳出新聞的單一視角,去拍攝這些時間線較長的項目,陳榮輝擁有了更多想象的空間。

2016年冬天,陳榮輝終於鼓起勇氣開啟自己的純藝術攝影項目《空城計》。將拍攝地選在了東北,他想講述“收縮城市”中年輕個體的故事。

零下30攝氏度,他揹著30多斤重的大畫幅相機和腳架,走在雪地上。抵達伊春的第一天,便經歷了一場暴雪。困在一家連鎖酒店裡,他打開短視頻App,尋找他感興趣的拍攝對象——許多東北年輕人通過短視頻獲取觀眾,懷揣著網紅夢或者表演夢。

很快有人答應了拍攝。一個14歲的男孩,因親生父母離開而不得不退學,他從小接觸二人轉,現在用反串表演來養活自己。另一個肌肉壯碩的公務員,向陳榮輝分享了自己的夢想:“去一個有漢堡王的城市。”他曾在豆瓣同城上發起一個觀影活動,沒有一條回應,這讓他愈發想離開。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圖|靠反串表演謀生的男孩©陳榮輝

陳榮輝在這群東北年輕人的身上,找到了一種共鳴,他們都各自面臨著孤獨與不確定性。陳榮輝問他們,“你為什麼不離開老家去北京?”像是在問自己,“你為什麼不可以離開媒體去做更純粹的藝術?”

拍攝《空城計》的過程中,陳榮輝第一次產生了自我認同。他提醒自己,要以藝術家的狀態去創作。在連續四個冬天,去了東北五個城市後,他逐漸建立了對自己追隨藝術的信心。

今年冬天,新冠肺炎蔓延全球。陳榮輝人生中的第一個畫廊個展《空城計》正在臺灣的UP Gallery展出,因為這場疫情成為了“空城計”,他自己也被困在異鄉。

陳榮輝是耶魯攝影系這一屆唯一的國際學生,剛入學時,一些朋友提醒他紐黑文不安全。由於經常收到當地犯罪新聞的推送,害怕的情緒越來越強烈。每天晚上放學後,陳榮輝一路快跑,到家後來不及開燈,直接癱倒在沙發上休息。

窗外的光線照進房間,在牆上留下影子,格外好看。後來,陳榮輝去同學家裡,一起感受黑夜下,幽暗之光的美,同時用相機記錄下來。小時候,陳榮輝是留守兒童,跟著外公外婆生活。老人捨不得開燈,屋子裡很暗。陳榮輝總是喜歡往外跑,在夏夜裡追月亮和螢火蟲。那種對美的好奇,似乎從未消失過。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圖|An Ordinary Evening in New Haven©陳榮輝

疫情期間,陳榮輝少有機會出門拍攝,只好在家裡上網課、看書。即使是封閉的房間,也能成為他的創作空間。他看到網上有人說,許多夫妻經不住疫情下朝夕相處的考驗而離婚,他調侃道:“或許很少有人確定心裡的愛,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間裡,如果我還愛攝影,那就是真愛了吧。”

在藝術攝影上,執著地不斷向專業聚焦,是陳榮輝心裡最美的光影。

許多像武超、雷磊、陳榮輝一樣懷有理想的青年們,不張揚卻在心底鉚足了勁。他們一邊修煉打磨,積蓄實力,在目標的難度係數上加碼,一邊收穫豐富而有層次的內心,內斂卻又鮮活。他們既能光芒綻放,亦能迴歸本心。經過時間沉澱,曾經的少年蛻變多了一份穩重。曾經的天馬行空,早已兌現成腳踏實地。

他們的人生如琥珀般,豐潤充沛,心中有光。聆聽他們的故事,感知他們在不同階段裡的經歷,就像凝視琥珀醇配色的vivo NEX 3S,前調溫潤,中調深邃,後調熾熱,猶如通透紋路被射燈照亮的一瞬,有人看見熠熠星辰,有人看見不凡的態度,熾烈的信念,更有人透過這光看見自己。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全新升級的vivo NEX 3S 雙模5G旗艦手機,無界瀑布屏與無實體按鍵一體化設計,演繹純粹科技之美,搭載高通驍龍865芯片,以5G時代加速體驗力挺當代青年中堅力量。

「真實故事」這些心中有光的男人,選擇了對自己下手

4月16日至4月18日“嗨購418,秒速煥新”活動,多重優惠好禮酬賓,點擊“閱讀原文”,遇見絕配你的NEX 3S 5G高端旗艦新品。

- END -

撰文 | 成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