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唐詩的實景中 吟走唐詩路專題活動紀實

走在唐詩的實景中 吟走唐詩路專題活動紀實

導遊“級別”有點高

4月19日上午8時30分左右,一輛旅遊大巴從鼓山公園入口處出發,開啟了一段特殊的路程。

這是縣委宣傳部與縣文旅局主辦,縣圖書館、文化館、新華書店、閱讀聯盟、文星書店承辦的“詩路芳菲、閱讀最美”2020年“世界讀書日”特別策劃——吟走唐詩路專題活動,組織親子家庭以親子互動、“旅行+文化”等形式,走古驛道、吟誦唐詩。車上是來自我縣各行各業的讀書會的負責人及10多個家庭的家長和孩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人意外的是,擔任此次活動導遊的是我縣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高雪軍,他從這一膾炙人口的唐詩解讀開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對當天的行程充滿了期待。

一路上,高雪軍帶領大家遊覽了小石佛驛鋪、迎仙橋、落馬橋等唐詩之路上的文物遺存。唐詩和典故信手拈來,與沿途的古驛道、古橋、古樹、溪流、遠山有機結合……一景一物,與春色相呼應,都浸潤著唐詩的無窮魅力,帶給大家不一樣的遊覽體驗。

“想不到,那麼多唐詩名篇跟我們身邊的景物息息相關,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瞭解家鄉的文化。”“每一條阡陌小路都是唐詩鑑賞,每一個驛站村落都是歷史典故,每一座山脈石塊都是文華見證。原來新昌,是如此近在咫尺的文化瑰寶之地。”“這一次吟走太過詩情畫意。”“今天帶著孩子走了一遍,聽著如此專業的講解,感覺走一次不夠,也聽不夠,還想再走一遍……”大家紛紛感嘆,這次出遊的導遊級別有點高,這樣的“文化+旅遊”可以再多一點。

天姥山下的“詩詞大會”

因為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活動只能在小範圍內組織,活動也搬到了室外進行。

4月19日正好是穀雨節氣,陰雨綿綿。南明街道班竹村口,簡易的舞臺就搭在停車場邊,流水潺潺的惆悵溪和雲霞明滅的天姥山成了絕佳的大背景。趁著難得的雨停的間隙,一臺“詩詞大會”在天姥山腳下精彩上演。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孩子們用稚嫩的童聲與家長一起吟唱著《靜夜思》《春曉》《憫農》《相思》等經典唐詩,拉開節目的序幕。一首《夢遊天姥吟留別》在天姥山腳朗誦,襯著雲青青兮欲雨的天氣,特別應景有味;一曲根據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詩改編而成《別亦難》,唱出了天籟之音;讀書會聯盟給大家帶來了詩歌朗誦串燒《古道上的詩》,用一首首古人詩詞講述桃源村、班竹村的故事;媽媽唱詩班的美媽們穿著衣袂飄飄的白色衣裙,一曲《但願人長久》唱出對大家的美好祝願……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蔡浙飛是新昌囡。此次,她也應邀參加活動,並演唱越歌《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蔡浙飛一張口,聲音婉轉清麗,穿透雲霄,將節目推向高潮。耳畔歌聲繚繞間,彷彿看到在雲蒸霞蔚的天姥山中,李白正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應觀眾要求,高雪軍上臺講解《夢遊天姥吟留別》,並朗誦李白第一次來訪天姥山時所作的詩詞,現場叫好聲一片。現場還宣讀了世界讀書日倡議書,給班竹村唐人酒家頒發“2019全國十佳詩意客棧酒店”牌匾。

念好文旅“結合經”

“非常高興能夠來參加這次活動,讓我更深地瞭解我們新昌的人文美景。”蔡浙飛表示,新昌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路段,有那麼多膾炙人口的唐詩,還有那麼“仙”的自然風光,身為新昌囡,她感覺很幸福,“我要多回來,多瞭解新昌,下次有這樣的活動還會來參加。”

記者瞭解到,越歌《夢遊天姥吟留別》為原創作品。從去年萌生把唐詩改寫成越歌、把新昌的旅遊名勝和風土人情宣傳出去的念頭以來,蔡浙飛團隊目前已經完成改寫很多首,其中她本人原唱的有五六首,這項工作還在繼續,為助力新昌旅遊業的發展盡她的一分力。

在隨後舉行的讀書會分享中,讀書聯盟成員表示,當天的活動,他們走在了唐詩的實景中,一路走,一路景,一路詩,一路情,在詩情洋溢中走唐詩文旅之路,新昌的文化詩意在自然中流淌,喚醒與灌溉著每個人的心田,讓他們更加感覺到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

YOYO繪本讀書會負責人丁美鋒表示,雖然孩子還小,還記不了太多的事情,但是在這種氛圍當中成長,從小開始薰陶,對孩子的童年來說,也是一次非常寶貴的經歷。或許也可能在孩子心裡播種下詩詞文化的種子,激發他們對家鄉山水與唐詩文化融合的真切感受,也從小培養起良好的閱讀習慣,愛上閱讀。

高雪軍表示,新昌研究唐詩之路30多年,現在繼續在做深化、物化和轉化的文章,把以前深入研究的東西落實到我們具體的生活當中去,將自然和人文風光跟文化結合起來,打造新昌特色的旅遊品牌。此次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就是將旅遊和文化有機結合的一次有益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