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上網:央行剛剛發聲!人民幣大升級,萬億市場或引爆

今年,人民幣將迎來前所未有的升級——

數字人民幣即將與公眾見面,在蘇州相城區,一些人的部分工資就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什麼是數字人民幣?為什麼要發行數字人民幣?數字貨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瞭解這些問題,對每個人都十分必要。

01

蘇州相城區將用數字貨幣發交通補貼

據《科創板日報》報道,蘇州相城區是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試點地區。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資通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代發的工作人員,將在4月份完成央行數字貨幣(DC/EP)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5月,其工資中的交通補貼的50%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對此,一位蘇州相城區政府部門人士向每日金融表示,該消息屬實,央行數字貨幣應用確有落地,此前已經收到文件,具體是金融監管局在負責。

央行數字貨幣應用將在蘇州落地也印證了此前的一則消息。

4月14日晚間,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在網絡流傳開,消息稱,央行數字貨幣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四個試點城市測試。


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不斷推進,2019年以來,央行數字貨幣更是消息頻傳。

2019年11月28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出席“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時表示,央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下一步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範圍,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

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也在去年就表示,從2014年到現在,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究已進行五年,現在“呼之欲出”。

歷時5年,2020年我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終於要進入試運行了!

4月14日晚間,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在網絡流傳。

職上網:央行剛剛發聲!人民幣大升級,萬億市場或引爆


4月16日,數位銀行業內人士對每日金融表示,數字貨幣由央行牽頭進行,各家銀行內部正在就落地場景等進行測試,有的已經在內部員工中用於繳納黨費等支付場景。

職上網:央行剛剛發聲!人民幣大升級,萬億市場或引爆

從網上流出的農行數字貨幣錢包截圖看,其顯示的主要功能與銀行電子賬戶日常支付與管理功能基本相似,如農行數字貨幣錢包首頁中,有“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常用功能。

每日金融就此消息向多位銀行人士求證。一位農業銀行人士向記者表示,數字貨幣在央行的統一安排下有序進行,具體信息等央行發佈。

央行數字貨幣落地尚未“官宣”,但市場已先一步有了動靜。繼昨日大漲後,今天數字貨幣開盤走強,相關概念股大漲,截至收盤,眾應互聯、廣電運通、恆寶股份等15只個股漲停。

02

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


央行數字貨幣應用落地無疑一個大消息。但是,央行數字貨幣究竟是什麼,相信不少人還是一頭霧水。


央行數字貨幣就是指中央發行的數字貨幣,屬於央行負債,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還跟別的央行數字貨幣不太一樣,它的英文簡稱叫做"DC/EP"。


DC=digital currency就是數字貨幣

EP=electronic payment則是電子支付


此前,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對其進行了清晰定義,即"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


定位上,DC/EP是M0替代(紙鈔和硬幣),而不是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


職上網:央行剛剛發聲!人民幣大升級,萬億市場或引爆


具體來看,央行數字貨幣不計付利息,可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使用時應遵守現行的所有關於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規定,對央行數字貨幣大額及可疑交易向人民銀行報告。


央行數字貨幣是法幣,具有法償性,也就是說,不能拒絕接受數字貨幣。從法權性講,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


央行數字貨幣採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區別?

03

央行數字貨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什麼不同呢?

第一:央行數字貨幣替代M0,其功能和屬性與紙幣相似,只不過形態是數字化的。

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走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屬於M1和M2級別的數字化,不具有M0級別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現金

M1 :一般包括 M0 + 各單位的活期存款

M2:包括 M1 + 居民儲蓄存款 + 單位定期存款 + 單位其他存款 + 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第二,央行數字貨幣支付只需要電,央行數字貨幣的優勢是可實現雙離線支付。與終端設備綁定,能完成取現、支付和存儲數字貨幣等基本操作。

而支付寶、微信第三方支付需要電和網絡。

第三,央行數字貨幣具有法償性、匿名性;第三方支付皆不具備。

04

萬億市場或被引爆,將重構支付生態

央行發佈數字貨幣對內對外均意義重大。

東吳證券分析,對外而言,央行發行數字賬幣屬於戰略行為,希望在國家賬幣數字化方面搶佔先機,在大國競爭中佔據主動,為人民幣順利國際化奠定基礎。

對內而言,發佈DCEP有望降低紙幣發行成本,重塑支付生態,拓展商業銀行生存空間;提高賬幣投放效率,並平衡了便攜、匿名、三反(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稅);DCEP既能保持現鈔的屬性呾主要的價值特徵,又能滿足便攜和匿名的要求。


中信證券指出,央行數字貨幣的推進,年內公開版本上線存在可能,萬億規模或為中長期方向。

1)預計年內上線存在技術可行性和政策引導性:銀行科技項目的測試周期一般在半年至一年時間,3月央行年度貨幣金銀會議亦提出“堅定不移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因此我們判斷自上而下推動央行數字貨幣年內上線可能性較大。

2)中長期或將達萬億規模:目前國內M0規模8.3萬億(增速逐年下降至5%以內),作為M0部分替代,預計央行數字貨幣投放量將在萬億規模,受客戶習慣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取決於現金交易替換規模和電子支付替換規模。

同時將造成以下行業影響:預計將重構各類機構功能與定位,與電子支付或呈競合關係。

1)商業銀行:未來電子錢包使用提升手機銀行APP使用頻度,有助深度介入電子支付領域;

2)第三方支付機構:具備央行數字貨幣分發職能的頭部機構競爭力料將再提升,多元持牌機構亦有望借移動支付+增值服務發揮比較優勢;

3)現有支付清算機構:央行數字貨幣體系(或不需要集中清算)預計會帶來跨界競爭加劇、清算領域開放帶來業內競爭加劇,多元化經營或為中長期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