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性的問題上,總要覺得她會不會在誣告?”

“為什麼在性的問題上,總要覺得她會不會在誣告?”

韓國電影《素媛》改編自發生在韓國的一起駭人聽聞的幼女性侵案件,該片直接推動了化學閹割法在韓國的施行。“素媛案”罪犯原型將於2020年刑滿出獄,80萬人請願對其實施化學閹割。圖為《素媛》劇照 (資料圖)

“為什麼罪犯能夠脅迫得逞?這一點我們整個社會都需要反思。很多時候,正是主流社會放大了性的汙名效應。本來,一個女孩被別人拍了裸照,她的人格和價值並沒有減損,但主流社會觀念可並不這麼認為,人們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她,好像她被人拍了裸照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

“有一個人喊抓小偷,我們就相信他遇到了偷竊,一般來說不會覺得他在冤枉別人。但是為什麼在性的問題上,總要覺得她會不會在誣告?會不會是翻臉後陷害?關鍵是很多性犯罪的證據會不會得到採信。這個跟得到授權處理這類案件的人的觀念,包括性和性別觀念有關。如果這些證據格外難得到法官、警察的認可,報案就很難,報案之後立案又更難。這裡面是觀念在影響。”

2020年4月13日,韓國“N號房”案件主犯趙主彬被送上法庭。據韓國媒體報道,他涉嫌威脅至少25名女性拍攝性剝削視頻,其中包括未成年人,並他運營的38個“博士房”中。

受害女性中包括知名女明星,警方調查發現,一位女演員和一位女團成員擺著“博士”要求的特有手勢拍攝了照片。趙主彬利用兩位女藝人的照片進行炫耀,宣傳“博士房”。

要求懲罰所有觀看者的輿論在韓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