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怎麼讀書嗎?

有的人喜歡讀書,有的人會讀書,而讀書數量的多少有時直接體現在一個人的學識、才華、眼界上,讀的多了自然能夠輕而易舉旁徵博引,信手拈來。我們常說在對一個事情不瞭解時就沒有發言權,但

如果你在書中有過相關涉獵,腦海中存有印象,你開口的機會則要大很多。放在現代商業社會中,便是一次提升展現自我的機會。而閱讀是幫助我們取得機會的最好通道。

宋朝詩人黃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但是出現更多的一種情況是大部分人讀了很多書後,還是無法瞭解書中所講,關上書後也無法作一個口頭的評論介紹,看了等於沒看。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於缺乏一定的閱讀技巧。下面我將以《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為例來闡述一些我們可以借鑑的讀書方法。

你真的知道怎麼讀書嗎?

該書分為5個章節,告訴了不知如何去讀書的人可從以下方面著手:設立讀書目標、找到一本書的精髓、學會製作思維導圖、思考行動。

《實用性閱讀指南》作者大巖俊之自己本身就是一個閱讀技巧的受益人,曾經在閱讀上花費大量時間,卻一無所獲,後來通過研究總結習得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並付諸行動,產生了驚人的效果。

2010年大巖俊之正式獨立創業,作為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開展了更多的讀書、講座活動。2013年起,成為指導教學的講師。正因為自己是讀書的受益人,所以他倡導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至關重要。

一、怎樣才是有效的讀書方式

1.學會對書提問

讀完一本書,你是否會常常想不起細節,不知書中所云?明明花了很多時間卻一無所獲?當大腦沒有聚焦意識,只是被動的接受書本給予的知識,很多信息會如過眼雲煙般散去。沒有觀察,便沒有結果。

這就好比我們往往想不起昨天一日三餐具體都吃了些什麼,能想到的只是早上吃了面,中午晚上吃了飯而已。

所以在讀之前帶有主動意識的對書提出3個問題,如下(其它的也可以)

這本書的優點在哪裡?

有什麼值得我借鑑的地方?

哪些對我的工作有所幫助?

帶著這些疑問進行閱讀,驗證作者要講的是否和自己所想一致,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吸收書中內容、理清思緒。

2. 重點閱讀:序言、目錄、後記

最容易被忽視的東西往往是最重要的。當你覺得應該直奔主題,節省時間,其實是在反向增加時間花費的成本。花幾分鐘閱讀一下書的序言和後記,瞭解目錄的大綱,比讀完一整本書後再梳理脈絡要高效的多。

通常來說,序言濃縮了一本書的所有要點,就像一道菜告訴你它的亮點是什麼;目錄則將所有細節部分一一呈現出來,告訴你做這道菜的方法,要準備的主料和輔料為哪些;後記多為作者對家人、編輯和出版社的感謝,表達做這道菜所費的心思是為了做給誰吃。

在開始讀書之前,學會閱讀這三部分,能幫忙我們迅速找到書的主幹,進而清晰的知道作者講述的主題是什麼,表達的觀點有哪些。

二、筆記的神助力——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最早是由英國教育家託尼·博贊提出的一種思考方法。通過畫圖的方式將一本書的脈絡按層次整理出來,並利用色彩的刺激,讓人的腦海產生形象記憶。區別於一般的筆記整理法,它能幫你整理思路、生產創意、總結要點並提高記憶力。

製作思維導圖的方法也非常便捷,簡單的紙、筆、書3樣東西,就能開始一個思維導圖的製作。利用圖形、顏色可以勾勒出一個思維的載體。和我們學習語言一樣,有畫面感的的圖像更能被人類的大腦所接受。

你真的知道怎麼讀書嗎?

新手使用思維導圖時,不知道如何理清書的主旨大意,可以以三個問題為核心,然後往外延伸,構建整本書的框架。

你真的知道怎麼讀書嗎?

除了思維導圖,《實用性閱讀指南》提出還可以通過畫線、摺頁、便利貼等方法圈住重點內容。在不瞭解一本書的知識點有多少時,用這些方法先行記錄,對後期製作思維導圖無疑形成了一個奠基石。這些我們日常不引以為然的小秘訣,卻實實在在的在影響著我們的閱讀質量。

三、掌握一本書的真相

1. 記住一本書內容的真相——反覆閱讀

愛因斯坦說過:“天才都是靠1%的靈感, 外加99%的努力。

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要背的古詩文,數學概念,英語對話,化學方程式,無一不是讀上幾遍甚至幾十遍才記下來的,但是現在網絡上很多充斥的學習方法,例如“5分鐘教你如何記住100個單詞”、“ 3分鐘幫輕你松搞定談判法則”,這些廣告的營銷策略讓我們誤以為學習真的是可以分分鐘完成的事情,只要花上幾分鐘幾個小時的時間,就能取得別人幾年的成果,我們的思維被它們影響,而忽略了真正的成功靠的是日積月累的沉澱。

現實生活中不是沒有那種過目不忘的人,但是鳳毛麟角,起碼大多數人的成就和努力分不開關係。閱讀也是一樣,尤其對於實用類型的書(小說除外),反覆閱讀會使你對這本書的內容印象加深,形成逐漸熟悉的感覺,大量的來回操作讓原本模糊的概念變得清晰深刻起來。如何牢記一本書的內容,除了反覆閱讀,別無他法。

2. 必要的斷舍離

正常情況下,一本薄書也有幾萬字,將其全部掌握於百分之九十的人都難以做到。關鍵在於要學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作者的經驗來看,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佔整本書的20%,這20%中最重要的僅有4%,就如著名的二八定律一樣,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類80%的智慧。對信息一定的斷舍離,給自己減壓,反而能促進重點內容的消化吸收。

你真的知道怎麼讀書嗎?

3. 情感刺激的閱讀體驗

很多人失戀後回憶起過去的場景更加痛苦,是因為人類大腦的正中位置有一塊叫作“海馬體”的區域,主要負責接收記憶。而它的旁邊,則是“扁桃體”,負責處理情緒。當感官情緒被充分調動後,會刺激到“扁桃體”,而它的友鄰“海馬體”在看到這樣的反應後,便直接儲存了這個記憶。有的時候不是難以忘記,而是情緒的波動性過大,會對大腦產生大量刺激

閱讀時如果以感官的方式去體驗,調動身體的能動性,無論是喜悅、讚歎還是悲傷、憤怒,都會加深閱讀的記憶力。

四、付諸行動“SMART”法則

古人常說“學以致用”,學到後馬上運用起來,才會加大知識的掌握力度。而在具體行動之前,需要先有一個計劃,設立一個行動目標,用《實用性閱讀指南》裡的話來解釋就是“SMART”法則。

你真的知道怎麼讀書嗎?

“SMART”法則分為5個階段,其中每一個行動目標都有具體的解釋。

拿我要學吉他為例。

Specific:學會彈一首吉他曲子(偏簡單類型的)。

Measurable:看了很多網友的評論,並諮詢過身邊會彈吉它的朋友,這個目標是可以達到的。

Achievable:我之前按照網上的教學方法自學過一段時間,可以斷斷續續的彈小星星,所以學會一首曲子應該不難。

Realistic:家鄉每年過年有自己組織的春節晚會,每人都要上臺表演一個節目,學會吉他可以讓自己進行才藝展示。

Time-bound:兩個月之內(每天可以練2-3小時)

按照上面的步驟將目標進行分解,大目標變得簡易化,操作流程變得清晰有可實施性。如果你已經想到了一個目標,可以先試著運用“SMART”法則,嘗試它的可實現性。同時,正視自己目前的處境,以及需要達到的目標值,從最簡易的做起,即刻著手。就像作者大巖俊之一樣,從學會讀書開始。

其實,找到正確讀書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讀書達人。21世紀是一個科技日趨發達成熟的時代,每個人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都有種無形的焦慮感,而閱讀能在知識的洪流中,幫助理清思緒,指導未來的方向,你讀過的書會幫助你通向前進的道路。在成功的前面,借鑑一些方法,剋制自己的惰性,拿出那麼一些勇氣,夢想或許就照進了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