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王傳喜是山東省蘭陵縣代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當選全國黨代表,先後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時代楷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最美基層幹部、中國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等榮譽。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王傳喜生於1968年,屬典型的山東漢子形象,他身材魁梧、面龐黑紅,目光堅毅,炯炯有神,話不多,厚實而穩重,具有很強的人格魅力。這個敦實的漢子,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和魄力,戰勝各種困難,引領代村從負債380多萬元、矛盾錯綜複雜、群眾上訪不斷的“後進村”,變成如今村集體總產值28億元、純收入1.2億、村民人均收入6.8萬元的小康富裕村。

頂著壓力 用公心啃下土地不公硬骨頭

代村是革命老區,地處臨沂市蘭陵縣的一個城鄉結合部,村域面積3.6平方公里,現有原住村民1200多戶、3600餘人,居住總人口7000多人。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代村曾經是蘭陵縣的一面旗幟,連續3年向國家上交愛國糧百萬斤,成為產糧大村,村支書李桂蘭把村集體搞得有聲有色。因她能力強,最後一步步當上縣委副書記、副縣長、縣人大副主任在縣政協主席位子上退休。當時別的村還在吃窩窩頭,代村人卻吃的是大米白麵煎餅卷大蔥。可她之後的繼任者卻不思進取,再加上各種原因,村集體經濟日漸衰落,債務卻越積越多,累計到了380多萬元。這一切都被一個叫王傳喜的年輕人看在眼裡。他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代村人,1983年7月高中畢業後回村務農,從事過農副產品經銷,還幹過建築公司的項目經理,年薪50萬元。當代村周圍的十里八鄉村民還苦巴巴地過著不太富裕的日子時,王傳喜有一天竟把一輛小輛嶄新的小轎車開回了家,村民見後前去圍觀,驚得直咂嘴,這小子有出息。

自家的日子好過了,可王傳喜的心裡卻空蕩蕩的,他躺在床上難以入眠,總感到自己應該幫大夥一把。

王傳喜經過反覆思考,最後下定決心要擔任代村的領頭人。

聽說王傳喜要當村支書,他的父親王德勝感到十分驚慌。

“你憑著好日子不過,要去當那個又苦又累收入又低的村支書?”王德勝有些氣惱地質問道。

還沒等王傳喜張嘴,王德勝就板著手指頭繼續說道:“俺們王家祖祖輩輩都是種地的農民,還沒有一個當官的,對吧?”

“村支書也不是個什麼官,是為老百姓服務的。”王傳喜很憨厚地微笑著回答道。

“村支書也是官呀!管著全村幾千人,咋不是官?”王德勝大聲道。

王傳喜沒有和父親爭辯,沉默片刻,便換了個話題道:“昨天晚上村東頭老程家的一頭牛被偷了,心疼得直落淚。還有,一天晚上一組有兩戶人家被盜,盜賊撬開房門,把糧食偷了個精光,這兩家人接下來怎麼生活呀?”

“唉!都是因為窮而鬧騰的!”王德勝一聲嘆息。

王傳喜站起身,看著父親說道:“代村再不能這樣窮下去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支部書記領頭改變現在的狀況,貧窮的日子何時才是個頭啊?”

王德勝老漢點了點頭,但沒有吱聲。

1999年3月,代村進行“兩推一選”換屆選舉,王傳喜當選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他毅然辭去蘭陵縣第二建築公司項目部經理職務,回鄉擔任每年只有幾百元誤工補貼的“村官”。

在卞莊鎮領導宣佈代村換屆選舉結果大會上,王傳喜堅定地說道:“我的能力很有限,但既然大夥相信咱,我就要對得起大家的信任,決不辜負老少爺們的期望,想辦法改變代村的貧窮面貌,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那時的代村,不僅村民窮、民心散,村風亂,矛盾糾紛不斷,村集體還債臺高築。王傳喜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走馬上任,主持召村“兩委”新班子第一個會議還未開完,就來了一院子要賬的人,吵鬧聲讓會議無法再進行下去。第二天上午一上班,本打算把昨天的會議繼續開完,卻接到法院法官送來的開庭傳票,催著還村裡的欠債。上任初期的兩年間,王傳喜因村裡的欠債被起訴出庭當被告126次。有時候一天下來就有數次坐在被告席上,村裡有人給他取了一個外號,叫“王傳票”。一個小小行政村竟惹上了這麼多官司,連縣法院的好幾位法官就感到不可思議。

王傳喜不僅為連續出庭當被告而苦惱,更為村裡的矛盾糾紛多,上訪不斷而犯愁。交不起水電費,三伏天全村被連續停電、停水一個多月。村裡的小汶河成了臭水溝,罵街的,打架的,不孝敬老人的,偷雞摸狗盜傢俱的,亂象叢生。他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將代村的各種問題進行了細緻梳理,竟有80類。包括人地不均、債務清償、治安管理、環境整治、計劃生育、產業開發等。其中,問題最集中、反映最強烈的是村民的承包土地不均:人均土地不公,有的戶人均三畝地,最多的竟有一人佔地8畝多,少的家庭人均不到一分地,還有人長到十幾歲沒有一分地;有的村民家分的都是好地,而有的村民更分的都是貧瘠的土地;土地分塊太多,一戶村民的土地達7、8塊、甚至十幾塊之多,不便耕種和管理。

王傳喜的父親王德勝聽說兒子要重新調整全村的土地,極力阻止他不要給自己惹麻煩。

王傳喜很清楚,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讓哪家把地拿出來,特別是將好地從自己名下劃給別人,那就是腕他的心,割他身上的肉。他知道是個麻煩事,也是個坎,弄不好會引火燒身。但這個坎如果翻不過去,代村就走不出當前的泥潭,各種矛盾就不會平息下去。自己這個村支書也不會贏得村民的信任。

王傳喜不得不緊不慢地給父親說:“都想當好人,那問題怎麼能解決?光說不落實,那不是哄老百姓,時間長了誰還相信我這個村書記?”

為重新分地,王傳喜可是下了大功夫。分地方案是他自己費了很大勁,親自帶隊起草的。他心中就一個原則:公正、公平、公開。將村裡的2600多畝土地攏起來,打破組與組之間的界限,按現有人頭重新均分,一家人的地不超過兩塊,肥瘦平均搭配。方案經過村“兩委”開了幾次會進行反覆討論、修改,然後在村民代表大會上表決通過,取得了絕大多數人的支持。可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困難,有四個農民穿著大衣,躺在自家的田地裡,日夜堅守,並揚言誰要是動他家的地,就和誰玩命。包括王傳喜等幾名村幹部主動把自己家的地拿出來重分,影響了想賴著不退地的村民。王傳喜一個個反覆勸說才鬆口。

這一年的春天,王傳喜幾乎都是在地裡度過的。村裡組織了幾個土地測量小組,小組成員都是群眾信得過的各方面代表。每量出一塊地,就在地界上豎起一根木樁。一個多月下來,近萬個木樁打在了田間地頭。王傳喜的臉上露出了一臉笑容。這一夜,他睡得很香,很踏實。第二天早晨他起得很早,剛擦把臉,正想著下步棋怎麼走,大門就咚咚響個不停,值班村幹部推門進來說:昨晚不知是哪些缺德鬼把地裡的界樁拔走了一大半,剩下的扔得滿地都是。

王傳喜聽後楞在那裡,隨後拔腿就往地裡跑。到了田間地頭,他隨手拾起幾根被拔掉的木樁呆呆地看著。

王傳喜冷靜下來,悄悄打聽是誰背後搗的鬼。原來是村裡有位叫龍治江的人,在學校教書,由民辦轉成公辦教師,腦袋靈活,鬼點子多,人稱“大明白”。重新分地觸及到他家的切身利益,他發動幾個要拿地出來的村民,把木樁全拔了。王傳喜找到龍治江誠懇地說:“大叔,您是個明白人,村裡亂成這個樣子,不整治能行嗎?我們得齊心協力改變現狀,讓大夥過上好日子呀?您得支持我呀!”句句都是掏心窩子的話,龍治江看看王傳喜,點了點頭。

可事情仍然沒有那麼簡單,一些既得利益者仍在暗中使壞,有的人趁夜深人靜的時候,朝王傳喜家院子裡扔石頭,還有人給他寫恐嚇信。最難忍受的是有人在背後甚至當面指桑罵槐。有時候一群女人正扯著閒話,看到王傳喜的妻子劉會芳快走到跟前,就躲開了,他的兒子正和一群小夥伴玩耍,對方家長上前拉著自家孩子,從屁股上拍一巴掌,罵罵嘰嘰地說:以後別跟那個混賬王傳喜的兒子玩。兒子回家哭訴,劉會芳聽了也放聲大哭。更讓王傳喜鬧心的是,一些村民跑到鎮裡上訪,說王傳喜是逞能,給自己的臉上貼金子,想撈政績。

王傳喜感到很委屈,身心疲憊地回到家裡,覺得自己四面楚歌,可秀才見著兵,有理說不清。已經是午夜時分,剛回到家裡,妻子劉會芳就開始嘮叨起來,越說越傷心,到最後竟是身俱淚下:你放下一個幾十萬元收入的經理不幹,偏偏回來當個什麼村支書。本來一家人的日子過得好好的,你卻逞這個能,把村裡的一些人得罪光了,鬧得雞飛狗跳,老婆孩子跟著你捱罵遭白眼受氣。你心裡如果還有俺娘倆,就別幹了!

奔波了一天,幾乎湯水未進的王傳喜本來就很煩,回家一看是冷鍋冷灶,還遭到劉會芳劈頭蓋臉的一番數落。心底裡火直冒,強壓著火鐵青著臉說:既然我選擇了這條路,再艱難也絕不會當縮頭烏龜!

劉會芳深知王傳喜犟起來牛都拉不回來的個性,便跺著腳,提著嗓門道:這日子沒法過了,既然你把我的話當成耳旁風,我就死給你看!

王傳喜沒在意,以為劉會芳是說氣話,嚇唬他,氣乎乎地摔門而去。可沒走幾步,就聽到房間裡有很大的響聲,他轉身快速推門一看,妻子劉會芳已躺在地下不省人事,整個房間充滿著刺鼻的農藥味。王傳喜立馬撥打120急救,並抱著妻子快速往外衝。由於搶救及時,劉會芳脫離了生命危險。

村“兩委”班子成員都替王傳喜捏了一把汗。

“這地還能調嗎?乾脆先停下來,慢慢做工作,等部分人的思想通了再進行吧!看這陣勢怕鬧出什麼事來,不好向上級交待呀?”兩委幹部直言。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能有人出來設障礙我們就退卻,那今後再遇到困難怎麼辦?這一腳如果踢不開,村民會怎麼看我們?今後誰還會相信我們?既然制定政策是徵求了大夥意見的,經過了反覆討論,就得不折不扣地執下去,不能半途而廢!”王傳喜很乾脆地回答道。

轉眼到了收割小麥季節,王傳喜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小組長和部分共產黨員吃住在地裡,白天給忙於麥收的村民送水、送飯、送草帽,晚上組成巡邏小組輪番巡夜,防止有人偷盜村民曬在場上的糧食。有人譏諷道:“這小子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當時正值乾旱,王傳喜又組織機械灌溉,為村民排憂解難。全村男女老少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龍治江主動站出來說話了,若再不同意調整這地,就對不起傳喜和其他黨員幹部了,他帶頭把自己的地拿出來。王傳喜用了10天時間做通了少數幾個人的思想工作,使思想上還有些糾結的人都同意調地。王傳喜又同上次一樣,組織分地小組再次丈量,並打下了近萬多個木樁。

龍治江握著王傳喜的手說:“大夥都看出來了,你做事有定力,這些年村民的心都散了,現今被你撿起來了。人心齊,泰山移,看來咱們村裡是有希望了!”

土地分配不公的硬骨頭終於被啃下來了,王傳喜又馬不停蹄地發動大家大力整治環境髒、亂、差問題,並組織聯防隊晚上輪流在全村巡邏,確保村民財產安全。

清理債權債務又成了一個難啃的骨頭,村集體欠外債380萬元,但也還有100多萬元的債權。王傳喜帶領清欠小組逐戶耐心做工作,終於讓800多戶村民拖欠村集體提留款90萬元予以還清。還有外地村民和單位租用代村的土地辦企業、辦實業,租金一直拖著不交,清欠小組逐戶上門清繳。一名外地村民長期佔用村裡的磚瓦廠不交租金,王傳喜多次上門做工作,對方卻以沒錢為由拖著不交。有天晚上,他帶著刀具衝進王傳喜的家裡揮刀亂舞亂砍,被他制服後交給當地公安派出所處理。

在王傳喜的執著努力下,代村的清欠工作用了二年時間順利結束。

一系列的舉措之後,村民的心安定了,也沒有人再去上訪告狀。

盤活土地 代村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治完亂,又開始治窮。代村的出路在哪裡?怎樣才能讓集體增收,村民致富?這一連串的問號在王傳喜的腦袋裡反覆盤算。有人提出,靠山吃山,咱們村地多,乾脆賣土地,來錢又快又省事!經過激烈思想鬥爭,他最終否定了這一提議。班子中有人感到不可思議,不賣地,不搞房地產開發,村裡怎麼發展?村民怎麼致富?所欠380元外債雖然還了大部分,但還有100多萬元用什麼償還?王傳喜回答得很乾脆:“玩龍玩火不如玩土”這是蘭陵縣的老傳統。土地是咱農民的根本,得下功夫盤活土地,做好土地這篇大文章,在生態、高效農業上下功夫。

王傳喜上任不久,就註冊了山東新天地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怎樣把這個公司運轉起來,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一直是他苦苦思考的問題。

2002年,代村對部分村民的土地實行了返租倒包,即將不願種地農民的地反租過來,實行種植規模化。全村1200名具有勞動力的村民中有200多人專心種地,成了種植大戶,其他將土地返租給村集體的村民外出經商、務工,獲得了較高經濟收入。裝飾裝潢就是從那時起,逐漸形成代村村民經商的一個品牌。村裡還留下幾塊地,辦起了一個佔地90多畝的養豬場、佔地160畝的奶牛場、佔地300多畝的養貂廠,建起了一所佔地120畝的誠信中學。

王傳喜嚐到了土地的甜頭後,更加堅定了盤活土地的信心和決心。2006年,村集體將代村村民的2600畝土地全部流轉過來,實行集體經營。

在王傳喜的倡議下,代村擬建設一個現代農業示範園。2006年3月邀請中國農科院的專家進行整體規劃,10月份完成。經過反覆研究,並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2007年代村流轉了附近5個村的7000多畝土地,形成萬畝規模。

在王傳喜的精心謀劃下,農業示範園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很快完成。縣裡又將蘭陵農場的1萬多畝土地整合到一起,與農業示範園連成一片,形成了2萬畝的規模。

記者在代村採訪時,走馬觀花地乘車參觀了蘭花館、華夏菜園、輝煌中國、蔬菜館、知青村等主要景點,花了半天時間,陪同的村工作人員說,這只是看了五分之一,如果細看所有景點得三天時間。公園內有小火車,遊客坐在上面觀賞現代農業風景。滿目花海,黃的是油菜花,紅的是桃花,粉紅色的是荷花,還有金錢菊、鬱金香。在這裡能觀看雨林王國、竹林水岸、荷花溼地、知青歲月。再就是500餘畝的千米溫室長廊,這裡是生態高效農業示範區,每年有大量的新鮮蔬菜流向全國四面八方。智能溫室內的蔬菜都是無土栽培,不施農藥,最讓人稱奇的是溫室內培育的南瓜都在100斤以上,最大的一個266斤,“輝煌中國館”內,都是用生薑、土豆等蔬菜做成的天安門,遼寧艦等國家標誌性建築和重大成果,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讚不絕口。到代村國家農業公園遊覽的遊客每年達150萬人次,僅門票收入就達4000萬元。承包給經營戶每年上交的場地租賃費用是另一筆收入。

國家農業公園內建設了一座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的臨沂農展館。從2013年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七屆蔬菜博覽會,吸引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多家企業、農業專家及各地政府代表參加,僅2019年第七屆菜博會成交額就達到78億元。不僅推動了代村蔬菜產業的發展,同時推動了鄉村旅遊、商貿物流等產業發展,形成了以蔬菜博覽會為中心,油菜花節、葵花節、荷花節等多種節會互動的“會展經濟”,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村民增收致富的強勁動力。

做好了盤活土地這篇大文章後,他要在代村建一座商貿城。黨委委員王傳海是個退伍兵,村黨委決定讓他負責這個項目,可他心裡沒有底,曾想打退堂鼓,在王傳喜的鼓勵下,他勇敢地挑起這幅擔子。又是千難萬難,代村商城於2010年開始運營,佔地800畝,入駐商戶3000多個,每年能為村集體增加收益4000多萬元。

2015年,代村又投資建設了,集餐飲、民俗於一體的沂蒙老街一期工程,入駐商家300多戶,生意十分火爆,二期工程投資2億元,規劃建設荀子書院、禮賓樓、民俗區、村史館、小吃區、百貨區等9大功能為一體的印象蘭陵於2018年6月開工,2019年底將投入運營。

改善民生 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

“讓村民享受村集體發展成果,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追求。”王傳喜說。王傳喜上任不久,就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到江蘇華西村等地取經學習,逐步堅定了走集體道路,實現共同富裕的信念。到河南臨潁縣南街村參觀結束後,王傳喜豪情滿懷,羨慕不已,他在該村村史展覽館留言簿,寫下了“南街村的今天,就是代村的明天。”

村集體有了一定收入後,王傳喜首先想到的是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2006年,村集體蓋了兩棟40戶的單元房住宅樓,

2007年,代村流轉了村民的土地後,制定出“10年建成全面小康村莊”總體規劃,並組成工作組對全村村民住房現狀一次次進行詳細摸底,一次次研究補償政策。2008年春節前,代村的新農村建設序幕正式拉開,按照王傳喜的指導思想,根據村集體的財力,“統一規劃,小步慢跑,逐年實施。”村黨委委員龍新建說:村裡雖然都是一些破破亂亂的磚瓦房,但真要拆,很多村民反對。

王傳喜沒有逼村民上樓,而是尊重大夥的意願,堅持循序漸進,實事求是,一步步讓村民自願上樓。

2012年,代村對沿街房屋進行拆遷,拆到縣城南環路邊的付青泉家,兩層樓,七間房,600多平方米,蓋起來還不到10年。

付青泉是幹建築的,蓋房時用的都是貨真價實的材料,房子質量很好,所處位置也很優越,每年的出租收入就是七、八萬元。按照村裡的評估價政策,這棟房子的拆遷補償款只有50萬元,只能分兩套房。算完這筆賬,付青泉氣得直蹬腳。拆遷陷入僵持狀態,怎麼也做不下付青泉的工作。王傳喜的內心也充滿糾結,“這樣的樓房怎麼捨得拆?”王傳喜甚至懷疑自己制定的政策是否合理,感覺與付青泉的這個坎過不去。經過反覆掂量,他還是決定貫徹落實村集體經過反覆研究討論的拆房政策不能變。

有一天晚上,王傳喜把付青泉約到自己的辦公室,從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性到整個拆遷政策的制定,談了很多,很多。“為了村裡的大局,您支持一下我,就把房子拆了吧!”王傳喜十分誠懇地說。付青泉低著頭,就是不表態。說到下半夜,王傳喜已經感到口乾舌燥,十分疲倦。付青泉突然站起身來擺擺手說:“不說了,就按你們說的辦吧,拆,明天就拆。”說完他轉身離開辦公室,消失在夜色中。

付青泉走後,王傳喜關上門哭了:“咱村裡的老百姓太好了,太好了,如果我不好好幹,就對不起他們。”

拆房的進度在逐步加快,村民們逐步認識到住單元樓的便利和好處,阻力越來越小。到後來,一些農戶主動要求村裡拆他們的房子。

在整個舊村改造,拆遷安置過程中,王傳喜始終堅持人性化操作,先安置後拆遷。一部分中老年人的房子面臨拆遷,人卻不想上樓。而一些生於80後、90後的年輕人,房子所在區域尚未拆遷,人卻想提前上樓。村裡採取了獨創的“舊房流轉”模式,讓雙方的意願都得到滿足。據王傳喜介紹,村委會按照5000至1萬元的價格,回收想住樓房這些年輕人的舊房子,再以同樣的價格轉讓給面臨拆遷暫時不想上樓的中老年人,作為過渡性安置房。在上樓過程中,村集體的政策是“評估補償、低價安置、按需分配。”即:按照村民房子的面積、新舊、高低、結構評估補償;以成品房每平方米500元的低價進行安置;根據各戶家庭人口、分戶需要分配成品房。

科學的方法、優惠的政策、有力的措施,代村的新農村建設於2015年結束,歷時9年。讓全村1200戶、3600人告別了過去住房破破爛爛的歷史,搬進了整齊、乾淨、方便的單元樓。在沒有佔用一寸耕地建房的情況下,還騰出土地500畝,分9批次順利完成舊村改造任務。實現了零佔地、零違章、零投訴。

記者用無人機在500米高空中拍攝的照片顯示,代村全體村民的住宅整齊劃一,村民文化廣場、體育場、老年健身廣場人群熙熙攘攘,幸福地生活著。漫步在代村社區的大街小巷,你很難想象到這裡一排排統一規劃的樓房是在破爛不堪的村民住宅上建設的。總面積30多萬平方米,暖氣、天然氣、寬帶、有線電視等設施一應俱全。

如今周圍的村民不僅羨慕代村村民的住房,還羨慕代村的公共設施和集體福利。村裡建有規格較高的便民服務中心,村民是不出村就可以就地就近辦理戶籍、醫保等10多項便民服務,方便、快捷。建有8000平米的文化廣場、省級規範幼兒園、小學、老年活動中心、公共浴池、便民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居民區家家戶戶有太陽能熱水器,物業統一管理,汙水和垃圾集中處理。村集體共投入了2個多億資金,用於村民住房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使全體村民就地實現城鎮化。

土地收入加股金分紅,村民的口袋逐年鼓起來了,支出卻減少了。每位村民享受由村集體提供的“五個統一”福利待遇:統一發放米、面、油等日常生活必用品;統一按最高標準繳納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金;統一安排60歲以上老人入住村老年公寓;統一發放口糧補貼每人每年1000元;統一實行村民子女助學獎學金制度。

村委會旁,由村集體投資建設的4個單元的老年公寓,共有192戶,每戶居住面積70多平方米,床、沙發、茶几、電視、衣櫃、灶具,抽油煙機、窗簾統一配置,拎包入住。代村有570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不僅可以免費入住老年公寓,還按月領取“老年優待金”。

記者來到老年公寓苗生連老人的家,他開門後對著一個像有線電視機頂盒的“天貓精靈”說道:“天貓精靈”。一個女子回答道:“您好!主人,有什麼吩咐?”老人接著說:“請把燈、電視、空調、窗戶打開”。女子高興地答道:“好的,主人”。瞬間,這些物件自動打開。老人又重複了一句:“天貓精靈”。對方問道:“主人,您還有什麼吩咐?”老人說:“請把燈、電視、 空調、窗簾關上。”女子答道:“好嘞!”瞬間全部自動關上。

苗生連的老伴與他同歲,共有6個子女,村裡每月發給他倆1000元“老年優待金”,住的是一室一廳帶廚房、衛生間的單元房,自己做飯吃。老人說:“住在這裡可方便了,做夢就沒想到老了能過上這麼幸福的日子。”

“大明白”龍治江已過了60歲,說起他當年鼓動村民拔樁一事,他笑得前仰後合,連聲說道:“俺和村裡的人打心底裡佩服傳喜書記。這麼多年來,他太不容易了,付出的太多了。沒想到代村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人們過上了這麼幸福的生活。”說著說著,他的眼圈紅了。

看著村民過上了幸福日子,王傳喜很欣慰地說:“只要大家過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追求和滿足。”

忘我工作 清政廉潔樹立良好威信

打開王傳喜辦公室的文件櫃,200多個筆記本,擺放得整整齊齊,記錄了他當書記20多年來的7000多個日日夜夜。

翻看王傳喜的工作筆記可以看出,村“兩委”的工作內容天天在變,但辦公制度卻始終不變,那就是不管颳風下雨、下雪,晨會一直堅持。村“兩委”成員每天早晨六點開早會,王傳喜每天早晨6點就到辦公室,晚上很晚才回家。記者在代村採訪期間的一天早晨起來很早,乘坐村裡的一臺車在農業公園轉了很久,才追上王傳喜和村幹部在幾個施工點召開的“早會”,現場安排工作,強調應注意的事項。

張德華是一名軍轉幹部,2013年3月從縣人大副主任的崗位上退休後,來到代村當顧問,義務奉獻。當年在縣裡當蔬菜局、農業局長時就與王傳喜打交道,對他知根知底很瞭解。認為他是個好人,是個有作為的人,值得一幫。在張德華的影響下,兩名叫潘兆宗和王瑞勝的縣直退休幹部也自發到代村幫助王傳喜當顧問,辦《新代村報》。

王傳喜是個工作狂,一年四季,沒有休息時間,更沒有節假日,總是忙於處理村裡的各種事務。只要在家,他每天總要抽出一定時間到村裡各處轉一轉,心裡才會踏實。每年的大年三十、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晚上,本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可他卻在村裡忙工作遲遲迴不了家,妻子劉會芳把已做好的菜熱一次又一次,一直等到很晚,他才能回來。

一忙工作,王傳喜就忘掉了一切,經常忘了吃飯。2017年6月份的一天下午5點多種,王傳喜來到張德華的辦公室,想聽取他關於如何貫徹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努力讓代村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的意見。老張上了趟衛生間,回來後見王傳喜在他辦公桌旁的餅乾吃,連忙大聲說道:“那是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能吃!”

王傳喜邊吃邊笑道:“沒事,實在餓了。昨天下午從濟南參加完省裡的黨代會回村裡後,忙著處理了一大堆事。晚上到村裡巡邏,到處轉了轉,回去已是12點多鐘了,會芳睡了,也沒叫醒她做飯。今天早晨5點鐘起床後要趕到村裡開早會,也沒顧得吃飯,上午忙於各種事務,中午過了飯點又忘記了吃飯,這會兒感到胃疼才想起來吃飯。”張德華一聽才知道,他已超過30多個小時沒吃飯。

老張心疼極了,連忙掏出手機給老伴朱茂榮打電話,讓她以最快的速度送煎餅到他辦公室。

沒過多久,朱茂榮送了煎餅和幾個雞蛋、鹹菜到張德華的辦公室,王傳喜一口氣全部幹掉,吃得一乾二淨。

事過幾年之後,當張德華、朱茂榮夫婦給記者講完這個故事時,已是淚流滿面。

朱茂榮老人還給記者講了另一個故事:2018年6月,王傳喜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央視記者要拍一個短片在頒獎儀式上播放。當一名女記者手持話筒採訪王傳喜的小孫女王優雅“你爺爺好不好?”時,小女孩答道:“爺爺不好!”女記者吃了一驚,便追問道:“你爺爺是全國‘時代楷模’,為什麼不好啊?”王優雅答道:“爺爺從不陪我玩。”

代村老年公寓內,經常有孩子去看望父母。有的老人見了王傳喜的母親就問:“怎麼很少見你的兒子來看望你們呀?”王傳喜的母親為了給兒子撐面子,就說謊道:“俺兒忙,白天沒有時間,都是晚上來,你就看不到。”

有一天晚上,王傳喜忙完一天的事來到了父母家。兩位老人已經睡了,母親一聽是兒子來了,連忙披衣起床,見王傳喜十分疲憊的樣子,便問道:“你還沒有吃飯吧?娘給你做點吃的。”他喊了聲:“娘……”本想說什麼,還沒說出來,淚水就掉了下來。母親忍不住地流淚。

王傳喜顧不上家,妻子劉會芳辛苦操勞,兩個兒子結婚、生小孩,都是她一人操辦的。

記者請她說說心中的王傳喜,劉會芳始終低著頭,一言不發,只是一個勁地流淚。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王傳喜當村支書書記20多年,一直注重把那些人品好、有能力、有奉獻精神的能人黨員吸收到村“兩委”班子中。他還制定了村幹部聯繫村民小組,共產黨員聯繫村民戶制度,先富帶後富,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化解矛盾、調整土地、拆遷舊房等工作中,黨員幹部都帶頭衝在前面,主動擔當。

“公生明,廉生威”、“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軟”。王傳喜經常拿這些話告誡村“兩委”的全體班子成員,並“約法三章”:村裡的工程絕不允許親朋好友插手,惠民政策絕不因沾親帶故而徇私,幹部選用絕不讓直系親屬沾光。

王傳喜當村支部書記第二年的一天,他收到一個老闆送來的紙箱子,外面用膠帶密密麻麻地纏了好多圈,說是水果,讓他嚐嚐鮮。沒過多久,便接到那位讓送水果老闆打來的電話,告知箱子裡裝的是200萬元現金,只要他高抬貴手,賣給一塊土地搞項目,除這200萬元之外,還另有重謝!王傳喜一口回絕。

村民們念著王傳喜的好,逢年過節,有些人給他及父母家送些禮品和土特產。鄉里鄉親的,當面拒絕會駁了送禮人的面子,王傳喜只好收下,回頭讓妻子劉會芳買來同等價值的禮品,騎著三輪車帶著兒子挨家挨戶回禮。時間久了,大夥也就不送了。

“當村支書就得一心一意為老百姓服務,就要保證自己乾乾淨淨做人。否則誰會相信你!想錢就不要當村支書,當村幹部就不要想著撈好處。”王傳喜說。

王傳喜當村支書20年,已經過了7次換屆選舉,每次都是滿票當選連任。他說,這就是村民對自己最大的獎勵。

記者點評:

蘭陵縣人大原副主任張德華退休後,無償到代村當顧問,他對該村黨委書記王傳喜作出的評價用了7個特別:“特別講政治、特別顧大局、特別敬業、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愛學習、特別重感情。”記者在代村採訪了方方面面的人,感受到了他所作出評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王傳喜具有寬廣的胸懷,他的心中時時想著村集體,處處裝著老百姓。1999年3月,他放棄年薪幾十萬元不幹,回村擔任一年只有幾百元誤工補貼的村支書,20多年如一日,忘我工作,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努力。王傳喜還具有堅強的意志力,在解決全村“土地不公”,清收債權,治髒、治亂、治窮過程中遇到常人難以想象到的困難和阻力,他始終堅持,沒有妥協,沒有退卻。否則就會前功盡棄,一切都成為空話。

王傳喜就是靠自己腳踏實地帶領村民苦幹加巧幹,才讓代村在短短20年時間從一個集體欠債380萬元,發展到如今擁有固定資產13億元,年產值28億多元,集體收入1.2億元、人均純收入6.8萬元的小康村。

王傳喜無私奉獻,清政廉潔,面對著吃請、送禮誘惑;面對著打招呼說情等等,他都鐵面無私,嚴正拒絕,為廣大村支部書記樹立了榜樣。

在農村一些地方出現土地撂荒或擠佔耕地搞房地產開發或開辦工廠的背景下,王傳喜卻始終把土地當成農村的命根子和有利條件,注重盤活土地,做好農業這篇大文章,使集體增收,村民致富,探索出一條很好的發展之路,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無疑會起到了一種引領作用。希望廣大村支部書記能從中得到啟發和思考!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2) 王傳喜在認真學習黨章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3) 每天堅持開“早會”,王傳喜(右一)現場安排佈置工作。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4) 王傳喜接受媒體記者採訪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5) 在蘭陵縣蔬菜節開幕式上,王傳喜帶頭高唱國歌。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6) 王傳喜出席蘭陵縣蔬菜節開幕式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7) 王傳喜到代村國家農業公園內的蔬菜館,認真查看無土栽培蔬菜長勢情況。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8) 王傳喜在認真思考代村未來的發展道路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9) 代村國家農業公園內,蔬菜大棚與花海構成一幅美麗的農業畫卷。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0) 昔日髒亂差的代村村民住宅,經過王傳喜艱苦努力,統一規劃改造,如今已成為美麗鄉村。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1) 代村老年公寓內,一位80多歲的老人對著“天貓精靈”發號施令。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2) 代村國家農業公園藍花館內栽培的蝴蝶蘭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3) 代村國家農業公園蔬菜館內的無土栽培蔬菜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4) 代村國家農業公園蔬菜館內的200多斤重的大南瓜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5) 代村國家農業公園知青村內建築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6) 山東棗莊市兩位90多歲的老人,在子女陪同下專程到代村國家農業公園參觀現代農業種植技術。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7) 代村榮獲的國家級榮譽之一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8) 代村榮獲的國家級榮譽之一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19) 代村榮獲的國家級榮譽之一

《全國著名村支書9》王傳喜:盤活土地資源 引領村民發展奔小康

(20) 代村被授予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