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臨西:積極探索建設“健康臨西”新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的健康服務。

近年來,河北省臨西縣緊緊圍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堅持預防為主,不斷提升健康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健康臨西”建設取得紮實成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臨西縣出現確診、疑似各1例,未發生感染傳播問題。

臨西縣有的放失,“三管齊下”打造“健康臨西”。

前移關口,提早介入,實施農民免費體檢,推動健康服務創新開局

為建設健康臨西,以大衛生、大健康觀念創新提升健康服務,如何破題開局?臨西縣相關單位經深入調研發現,農民群眾“有病不知,小病拖治”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未病先防,健康生活”意識更是普遍淡薄。對此,該縣堅持關鍵處謀劃發力,關口前移,提早介入,自2017年起,以“免費體檢、免費開方,提供優質治療、優質服務”為主題,每年組織開展農民健康體檢活動。

配齊各項檢測設備,做實民生普惠工程。臨西縣在縣域內確定9家鄉鎮衛生院為服務主體,抽調400多名醫護人員,配齊各項檢測設備用品,為該縣近30萬名農民群眾,集中開展涉及常規、影像、血氣、心電、實驗室檢查5大類18個項目的“兩免兩優”健康體檢服務,並對高齡、病殘等特殊群體採取上門體檢,對外出務工人員實行預約體檢,保證了健康體檢工作的全覆蓋。

做好宣傳引導,推動群眾提早防治。體檢中,臨西縣堅持提前對體檢群眾開展健康保健知識的宣傳教育;對查出的慢性病患者,提出指導建議,或免費開具藥方;對檢查出體徵異常,經臨西縣醫院專家遠程會診,按照分級診療規定,適合在鄉鎮衛生院治療的,及時制定方案就地治療,需要轉診的直接進入“綠色通道”到縣級醫院就診,有力地推動了臨西農民群眾對疾病的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建立電子檔案,促進健康服務開展。臨西通過體檢,全面瞭解農民群眾身體狀況,有效增強農民群眾健康意識的同時,該縣把體檢信息全部錄入“臨西縣農民健康數據庫”,建立了電子檔案;並運用“大數據”進行分析,清晰地掌握了縣域群眾易發病症,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等高發慢性病的詳細信息數據,為創優開展健康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融入日常,全面覆蓋,建立健全服務體系,擴大健康服務公平共享

健康服務如何實現覆蓋全民、系統推進、享在日常?該縣堅持因地因人制宜,創新思維,健全機制,開出了“三張處方”。

區域施策,建設健康小屋進鄉村。臨西縣充分運用健康體檢大數據分析成果,選擇在慢性疾病人數相對較多的村域,以村連片擴面,按照有場地、醫生、設備、宣傳資料、健康檔案的“五有”標準,分批次建設“健康小屋”71個。臨西每個“健康小屋”由1名全科家庭醫生、1名健康指導師和1名村醫服務,配備健康書櫃,供群眾自行借閱;定期舉辦專家講座,小範圍、面對面指導群眾科學用藥、合理膳食、運動健身;為慢性病、65歲以上老人、孕產婦、0-6歲兒童等重點人群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進行“一對一”健康理療及跟蹤回訪;對腦血管疾病導致的偏癱等方面的康復訓練,配備站立床、訓練梯、上下肢訓練機等設備,進行專業指導康復;對空巢老人、特殊家庭、留守兒童制定一人一冊計劃,多方式進行心理輔導,構建了健康科普、疾病治療、健身運動、防治指導、疾病篩查、心理輔導、康復訓練“七位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系。

重點監護,實行健康巡診上家門。臨西縣建立縣、鄉、村醫務人員組成的健康巡診服務隊,配備巡診車輛,配齊基本醫療衛生設備,對孤寡老人、殘疾人、長期臥床病人等上門進行健康巡診服務,縣級醫院每年巡診4次以上,鄉鎮衛生院對轄區每年巡診8次以上,村衛生所每週巡診1次以上,逐人建立監護檔案,精心提供定期體檢、指導用藥、康復訓練、心理疏導、健康教育等各項健康服務。巡診中注重促進群眾健康生活,對健康素養不高、健康意識不強的慢性病患者開展健康知識培訓,制定健康提升計劃,開具健康教育處方,免費發放健康限油壺、限鹽勺和藥盒,引導其多吃少油少鹽食物、按時服藥、適當運動,參與“健康家庭”評選,參加“健康積分”活動,養成吃動兩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巡診網絡涵蓋臨西縣農村,還堅持採取“定期+按需”的形式,為1305名失能半失能老人開展了手機“一鍵通”上門巡診服務。

全面覆蓋,發展健康智能到指尖。一是藉助“互聯網+”技術,建設覆蓋臨西縣的手機家庭醫生簽約移動平臺,隨時提供線上互動諮詢、專家問診、慢性病管理、預約轉診等服務。二是依託中醫智能輔助診療和智能共享藥房兩大系統,以縣中醫院為中心,建立輻射臨西縣299個行政村的全省首家中醫智能醫共體,村醫將病人的症狀輸入智能診療系統,開出“智能藥方”,再上傳中醫智能共享藥房,經中醫院醫師審定、規範化煎煮包裝後,最短時間內由冷鏈物流配送到患者家中。三是以縣人民醫院為中心,建設覆蓋臨西縣鄉鎮衛生院、健康小屋和鄉村衛生室的縣鄉村分級診療遠程醫療服務網絡,開通互聯網醫院、遠程會診平臺、院外延伸護理等服務,成立了省內首家縣級互聯網醫院,建立了以“基層醫療首診+專家遠程支持+家庭醫生簽約網絡化服務”為一體的醫療服務模式。四是開通24小時諮詢熱線,建立“陽光工作室”,對群眾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指導。

優先發展,多元投入,夯實公共基礎支撐,提升健康服務質量水平

健康服務如何保證質量、持續提升水平?臨西縣堅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全面加快公共衛生事業發展。

加大重點工程建設。2018年以來,臨西縣相繼實施了總投資4.3億元的縣人民醫院遷建、4000多萬元的中醫院擴建,以及1100萬元的婦幼保健和計生服務中心擴建等一批重點工程;完成了7家鄉鎮衛生院門診、醫技科室、病房擴建、國醫堂新建等一批建設項目;建成了健康主題公園、健康步道、陽光健康一條街、健康單位、社區、學校等各類健康場所129個。

拓寬多元投入機制。一是加大財政投入,臨西縣財政堅持每年專項列支300萬元用於農民免費健康體檢,相繼購置配備了基本醫療檢測設備300多臺(套)、醫療耗材300餘萬件;2020年一次投資230萬元,新購置了負壓救護車、疫苗冷運車等醫療專用車14輛,實現了救護車所有鄉鎮全覆蓋。二是爭取社會資助,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先後捐助彩超、全自動生化儀、智能篩查機器人、新能源節能鍋爐等總價值達4000餘萬元的設備;北京聯慈基金會對臨西縣0-3歲貧困家庭幼兒,實施了“國奶扶貧工程”。三是激勵企業捐助,中偉卓特液壓公司等縣內企業捐助了救護車等裝備。

建強醫療衛生隊伍。2019年以來,臨西先後為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招錄專業人員84人,與河北醫科大學合作,建立首個鄉村醫師培訓基地,實施鄉村醫生全員輪訓3期,學習普及中醫藥技術8種,同時採取“請進來、走出去、坐下來”等多種方式,常態化加強醫療衛生隊伍業務培訓,堅持每年評選表彰“最美鄉村醫生”等一批先進典型,多舉措加強醫療衛生隊伍建設。

提升技術服務水平。臨西縣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天津弘泰醫學檢測中心、河北省第二人民醫院等十幾家醫療科研機構建立了醫共體合作關係;建設了胸痛中心、卒中中心、腫瘤癌痛病房、新生兒及孕產婦危重症救治中心等,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啟動了北京糖協糖衛士遠程協作項目,打通“綠色轉診渠道”,實現身在臨西也能便捷“看京醫”。

“健康臨西”戰略實施以來,該縣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健康觀念日益深入人心,群眾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以及生病後方便看病、看得好病正在逐步實現,人民群眾生活質量越來越好。

一是增強了臨西縣群眾“預防為主”的健康意識。通過健康服務,深入推進健康教育進農村、進學校、進家庭、進頭腦,促進臨西縣群眾主動掌握三減三健、膳食、運動等方面的知識技能,飲食上做到“熱量控制、結構調整”和“低鈉、低脂”,科學用藥、合理膳食、運動健身的健康生活方式正在加快形成。

二是提高了慢性病綜合防控能力。近兩年,臨西縣農民群眾慢性病患者服藥率提高了20.5%,控制率提高了22.2%,就診頻次同比下降了52%,節約醫療費用約478萬元,防止因小病轉大病約2.1萬人,慢性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創建以最高分通過省專家組考核驗收,被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授予“全國老年重大慢病防控試點示範縣”“老年慢病大數據研究基地試點單位”。

三是實現了因病致貧返貧“零”發生。臨西縣健康服務精準扶貧築牢了因病致貧返貧的“防火牆”,2017年以來,共實施農民免費健康體檢75.4萬餘人次,220餘名重大疾病、5.7萬名一般疾病患者得到及時救治,4336名因病致貧群眾摘掉貧困“帽子”,2018年9月整縣脫貧出列,臨西縣因病致貧返貧發生率由2016年初的43%,降至目前的“0”發生。

四是提升了公共衛生應急能力。臨西縣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出加強健康服務,利用家庭醫生簽約APP、“一鍵通村醫”、線上電話、微信群、雲鵲醫平臺、短信等方式,對12.9萬重點人群,實行了24小時全天候線上服務;運用中醫智能醫共體平臺,煎制預防中藥湯劑免費發放給重點疫區來臨人員、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等重點人群及貧困人口;開通了24小時抗疫心理諮詢熱線,對轄區內貧困人口、五保戶、孤寡老人、失能、半失能人員進行健康巡診,免費發放防護物品和藥品;建立了務工人員免費體檢綠色通道,取得良好防控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