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很多人最近都在追電視劇《清平樂》,在為皇帝和皇后之間的那種永遠沒人肯捅破窗戶紙的愛情感到惋惜的時候,也為張妼晗的跋扈感到氣憤。

皇后曹丹姝和最後晉升到貴妃的張妼晗,一妻一妾,一個名門閨秀,知書達理,一個舞娘出身,不懂禮數。但是張妼晗卻得到了一生的獨寵。

就像苗心禾所說,很多女子也從心中羨慕張妼晗,能得愛人寵溺,那我們就也向這位"張皇后"學習一下能讓夫妻感情和睦的方法。

在當今社會,男人雖沒有三妻四妾,可如果能讓男人沒有一顆出軌的心,或者在"婆媳大戰"中,能讓自己稍微佔些優勢,那也是好的。

為什麼皇帝更偏愛張妼晗,甚至在她早逝後,不顧當朝皇后的顏面硬要追封張妼晗為皇后呢?沒錯,就是因為張妼晗貌美

歷史上的趙禎,是一位十足的"顏控"皇帝,皇后曹丹姝雖不至於像劇中開始傳言那般貌醜,可也確實是相貌平平。

從外貌來看,曹丹姝和張妼晗這"交戰"第一回合的印象分,曹丹姝就敗了。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可即便是皇家,過日子最終也還是看人的品性而非樣貌,那張妼晗又是如何做到在宮中囂張跋扈,卻始終能夠得寵的呢?那就是靠,撒嬌

都說撒嬌女人最好命,這話一點不差!張妼晗的殺手鐧就是人前張狂,人後只對著官家撒嬌

在張妼晗小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母親帶著她投奔家裡的親戚,孤兒寡母自然受到了不少白眼和奚落。

後來她入宮做舞娘,想必為了生存,她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了看別人眼色行事並討好別人的本事。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所以當知道小時候傷心時遇到的那位哥哥正是當朝皇帝的時候,她就拼了命地利用這段往事死死抱住這根能讓她飛黃騰達的"稻草"。

甚至不顧及廉恥的每見到官家一次,就要當眾對官家表白一次。對男人喊出"我喜歡你"這件事,在那個女子要遵守禮教的古代,可並不是那麼光彩的。

因為能充分拿捏人的心理,她在看出官家因為她身份卑微而猶豫時,又能屢次三番不顧尊卑和禮節,又能掐好時機地直撲到官家懷裡,最終成為官家的娘子。

張茂則對她"既會撒嬌,更會撒潑,沒有半點皇室體面"的描述,真是十分貼切。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很多人說張妼晗是真心愛著官家的,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也許是吧。如果官家換做另外一個人,我相信她也會這般"死心塌地"的愛著,只要那個人是官家。

與其說張妼晗愛趙禎這個人,不如說她愛著擁有無上權力和財富的宋仁宗。她的成功上位看似是賈教習的謀劃,可實際上都是她自己一步步的接近和經營。

她的目的只不過是想要得到更高的權利,過上更好的生活,然後在熟人面前揚眉吐氣一番。不僅想活得讓人羨慕,還想讓那些以前欺負過她的人,今後再也沒有好日子過。

她心狠手辣、蛇蠍心腸、睚眥必報的性格,早在她打死那隻咬死她小白兔的老鼠時,就表現了出來,更在她一盆熱湯澆到許蘭苕頭上的時候,暴露無遺。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可在外人面前如此狠毒的她,卻十分擅長在官家面前裝單純,扮演小白兔。

當張妼晗還是一位侍女的時候,她為宋仁宗準備了一道菜,食材是三隻出生了五天小羊羔脊背上最嫩的裡脊。

宋仁宗知道後十分生氣,認為為了取這幾條肉,太殘忍,而且這三隻羊羔如果養大,可以供尋常百姓家吃很久,一隻成羊就夠西境兩班哨兵飽餐一頓,所以便不吃了。

(接下來仙女們,這個名場面,值得劃重點)

張妼晗見官家不吃還生氣了,自然十分委屈的跟官家撒潑。但是她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從頭到尾沒有跟宋仁宗抱怨一句,我找食材和方子很費力,我做羹湯很辛苦。

而她字字句句都在表達,我只是為了讓你吃的舒服些,我是心裡全都想著你,才為你準備的這些,你卻誤會、不理解我的苦心。

這等於是在告訴宋仁宗,你把我滿滿的愛,扔到了地上,而不是像很多女人在跟男人抱怨時說的,我很辛苦,你卻不領情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而且在情緒到位之後,她還不忘渲染下氣氛,說哪怕需要她的心頭血,她都不會有半點猶豫。她充分拿捏住了仁宗的性格,又誇大了自己的付出。

仁宗仁慈,連周圍內侍伺候不周他都從未懲罰過,別說他還對張妼晗有感情,就是沒有感情,也不會殘忍的去要她那心頭血。

可張妼晗這一通的撒潑,反倒讓本來有理的仁宗心生愧疚,看著面前這位梨花帶雨的侍女,自然是格外的心疼。

(所以仙女們記住了嗎,女人撒潑要使對勁,別總強調自己有多不容易,要強調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始終要強調那被忽視的滿滿的愛啊……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之後,她篤定官家會覺得辜負了她的心意而想辦法彌補她,便若有似無的提到了自己沒有名份,也不求名份。

為的就是加深官家的印象,適時就會給她個位份,這不當天晚上,她就如願被封了郡君。

難道她真的不求名份嗎?當然不是,不然就不會剛從官家屋裡哭著走出來,就趾高氣昂的等著當時位份比她高的張茂則向她行禮。

之後還質問張茂則,為何不趁早巴結她,難道覺得她一輩子只能是侍女嗎?可見她對自己的未來,早就有精準的把握。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再看看我們那位飽讀詩書、知書達理的皇后曹丹姝,名門之後又是武將家庭長大的她,自然不會做那些諂媚男人的舉動。

而且她心性十分善良,也不肯因為後宮紛爭而給官家增添煩惱。

不然在張妼晗第一次說出:"我為何要同別人比,十多個比我位分高的嬪妃,又有幾個是官家想要的,而非按規矩納的。"和第二次譏諷皇后:"娘娘果然是沒有當過母親"的時候,就能治了她罪。

曹丹姝自從嫁入宮中,便藏起了她任性、愛胡鬧的性格,處處用賢德、規矩,把自己包裹的嚴嚴實實。

我們都看得出,哪怕有一次皇后撒潑打滾兒的跟官家訴說自己的委屈,他們也不會鬧到成婚十多年,也沒有圓房的地步。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也許正是因為大婚之夜,官家讓她獨守空房,才讓她在心裡認定,自己只是她的臣,而非她的妻,從此便只有輔佐,沒有吃醋。

可宋仁宗真的不喜歡皇后嗎?顯然不是,官家唯一為後宮娘子畫的畫像,便是曹丹姝;用膳時聽到丹姝來了,會急忙讓人備碗筷……

還有次官家在看劄子,下意識就說了句:丹姝,你可曾還記得朕跟你說……回頭看見身後站著的是懷吉,便急忙拿著劄子,跑到了丹姝那裡。

仁宗自己也對丹姝說過:"有了些得意事,我最先便想告訴你,我做的甚好;若那些做砸了的事,我曉得你會知道,便不想見你;可是擔心憂懼時,我卻總想著你。"

連懷吉都明白,如果官家不喜歡娘娘,又怎會連前朝開心之事,都急於與她分享?這怕是歷代最得寵的女子,都極少有的殊榮。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可如此相愛又有共同話題的兩個人,為何折騰到這副模樣?只因為皇后那獨立、要強的性格

官家曾誇讚皇后:"以你的眼界才華,若不是生為女兒身,原當是出將入相的。"

作為范仲淹學生的曹丹姝,對朝政、對後宮都有自己的想法,而官家也十分喜歡與這位睿智的皇后交流看法。

雖然官家喜歡丹姝的有主見,可兩人的感情也敗在了這"主見"上,畢竟丹姝的丈夫是官家,是全天下都要臣服於他的皇帝,有一位時刻給他潑涼水又經常意見不合的皇后,也難免他有些小脾氣。

如果女人能有張妼晗一半的心機,離婚率肯定能降一多半

在宋仁宗心裡,曹丹姝和張妼晗一個爭強好勝、不服軟,又心懷天下,而另一個用盡心力討好,心裡沒有天下,只有他一人。

張妼晗雖然也會頂撞官家,卻不像曹丹姝那般"堅硬",也不會因為任何與二人無關之事鬧脾氣,她所有的情緒、不滿都是圍繞著我的眼裡、心裡都是你,你看不到嗎?

張妼晗永遠在發脾氣的時候,所有語言站的角度永遠都是:我都是為了你!很少不強調我付出了多少,我多麼委屈!

可當今社會,很多教女孩撒嬌和撒潑的媒體和文章,都讓女孩強調,我是最重要,你要珍惜我的付出、體會我的感受,理解我、在意我等等,都是把女生的感覺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但如果同樣的話能從另一個角度說出來,讓男人知道那份貌似因為不理解、不在意而產生的憤怒,實際上是源於對對方濃濃的心意被辜負的失落,那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和相處,會不會變一個樣呢?

有情緒,不能憋著不說,但說,也要講究方法。既能讓對方體會你的苦心,為自己之前的行為感到愧疚,又能避免爭吵,不是更好嗎?

女人,確實需要學會張妼晗那套撒嬌和撒潑之道。有時撒嬌不僅僅是一種示弱,更是一種溝通的方式;而撒潑也一定要找對方向和方式,否則,只會把兩個人越推越遠……

——END——

春渢儘量每天更新

文字/晨涵 插圖/網絡 校對、排版/沙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