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人發展史來說,比爾蓋茨的崛起,來自喬布斯犯的2個錯誤

​01 微軟帝國的“分裂”

2000年的夏天,微軟董事會主席威廉·蓋茨三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比爾·蓋茨,出現在電視裡。

當時的比爾蓋茨,正在為“壟斷和反壟斷”一事而頭疼不已。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抗爭”中,微軟因為觸犯“反壟斷法”,為了彌補對手的損失,被強行拆分為2個公司,獨立運營。

拆分後的微軟公司,一個負責電腦操作系統,一個負責系統軟件運營。

當天,微軟的股票“斷崖式”暴跌,市值從5000億美元縮水至不到3000億,一直到5年前,也就是2015年,才重新回到4000億(美元)市值。

從個人發展史來說,比爾蓋茨的崛起,來自喬布斯犯的2個錯誤

02 傳奇人物:比爾蓋茨

對全球IT業來說,微軟一直都是所有公司最可怕的敵人,在整個個人電腦時代,微軟作為計算機生態鏈最上層的一環,一方面刺激整個行業的發展,一方面靠“壟斷”扼殺無數創新公司。

直到2020年,微軟依舊是世界上最賺錢、現金最多的科技龍頭企業。這家企業的內部,孕育出無數傳奇人物,而創始人比爾蓋茨,本身就是一個傳奇。

從個人發展史來說,比爾蓋茨的崛起,來自喬布斯犯的2個錯誤

03雙雄會:針尖對麥芒

1981年,史蒂夫·喬布斯在硅谷的蘋果公司總部,舉行了一次“劃時代”的個人電腦“雙雄會”。當時年輕的比爾蓋茨,也受邀參加了這次科技界的“雙雄會”。

這一年,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都是26歲。這兩顆熠熠生輝的新星,誰都想不到,未來的個人電腦時代,將是他們的“天下”。

假如時光能倒流,相信喬布斯絕對不會舉辦這次雙雄會。

在這場重大的會議上,喬布斯犯了2個致命錯誤。首先,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個人電腦”在未來的重要性;其次,他嚴重低估了比爾蓋茨:讓誰來都可以,就是不該讓他來。

從個人發展史來說,比爾蓋茨的崛起,來自喬布斯犯的2個錯誤

​04 “未來IT時代的主人”

參加完這次會議,比爾蓋茨回到公司,心情更加沉重了。一方面,他對於計算機的未來充滿信心,一方面,當時的微軟還不足以和蘋果抗衡。

於是,比爾蓋茨採取了“亡羊補牢”的措施,首先刻意減緩對蘋果公司研發軟件的速度;其次冒著的被“吞併”的危險,正式和IBM公司進行合作,開發新的OS/2操作系統。

在蔣老師看來,蓋茨這麼做有3大好處:第一,可以制約蘋果操作系統的推廣,第二,可以藉著IBM迅速壯大,第三,瞞著2家公司,自己招兵買馬,自主研發Windows操作系統。

為了加快進程,蓋茨找到自己在哈佛的老同學鮑爾默,並委以重任,加速操作系統的研發和麵試(2000年,鮑爾默接任微軟CEO)。

從個人發展史來說,比爾蓋茨的崛起,來自喬布斯犯的2個錯誤

​05 開放、兼容、廉價

雖然喬布斯在“雙雄會”上看走了眼,但實際上是有時間進行反擊的。但過重的功利心,讓他失去了進攻微軟的機會,讓這隻小綿羊,迅速成長為猛虎。

在這片空白領域,微軟最終花了9年的時間,成功研發出自主運行的操作系統,即Windows 3.0。

和蘋果的“壟斷”經營不同,微軟通過開放、兼容和廉價,以近乎免費的價格開放給各大PC製造商,同時對各大軟件開發者以支持和合作為主要手段。

從個人發展史來說,比爾蓋茨的崛起,來自喬布斯犯的2個錯誤

在個人電腦這盤大棋上,喬布斯搶佔了不少實地,比爾蓋茨則是先“造勢”,再蠶食掉剩餘的空白市場。

為了圈到很多的實地,蓋茨甚至對國內外的盜版系統視若無睹,默許這種破壞自身企業利益的行為發生,直到2008年,才著手處理這件事情。

事實證明,這一舉措取得重大的成功,間接幫助幫助比爾蓋茨成就微軟帝國,登上“首富”王座。

從個人發展史來說,比爾蓋茨的崛起,來自喬布斯犯的2個錯誤

​06 當代“拿破崙”

Windows 3.0系統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的出現,使得整個計算機工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對比蘋果的“麥金託什”個人電腦,雖然早就有了圖形界面,但是由於系統封閉,開發者和用戶群都太少,始終沒有形成氣候。

1997年,這一年的微軟公司,市值首次超過IBM,一統當時的科技界,被譽為當代科技界的“拿破崙”。

而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直到這時才重新取得公司的控制權,並被董事會授予“臨時CEO”頭銜。(1985年,喬布斯被董事會逐出自己創辦的蘋果公司,於1997年重新掌權。)

從個人發展史來說,比爾蓋茨的崛起,來自喬布斯犯的2個錯誤

07 結語

眾所周知,希臘是歐洲文明的基石,孕育著繁榮的文化、科學和藝術。我時常把蘋果比作希臘,把微軟比作羅馬。

蘋果是個人電腦的創辦者,微軟學到了很多東西,然後轉頭將自己的老師給打敗了,這一點很像羅馬對希臘乾的事情。

巧合的是,羅馬帝國的崛起,和微軟帝國的誕生,前後正好相差20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