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農貨要向PDD學

賣農貨要向PDD學

傳統的農業價值鏈——由於在農戶和終端消費者之間的中間商多如牛毛——堪比一輛敞篷綠皮火車。此價值鏈上面趴著密密麻麻蜂蟻般的寄養者,從農戶,到一道販子到二道販子到N道販子到批發市場到零售終端等等,這條鏈,無論是空間上或時間上都極度分散,且無論是空間上或時間上都受巨大制約(空間上受銷售半徑制約,時間上受成熟週期制約)。

價值分散、競爭激烈、准入門檻低、下游議價能力極強—— 如果我們做波特五力或者任何其他行業分析方法,結論一定會是“這是爛行業”。也正因為這條價值鏈上的價值極度分散,農戶作為商人的“成本”,只會成為被無情“壓縮”的對象

農產品的流通目前還是以線下渠道為主,行業效率低,整個流通的時間長,同時當中產生巨大浪費,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往往是農產品在田間地頭的五倍甚至十倍。

而我這裡有一組數據,在咖啡的產業價值鏈中,種植僅佔利潤的1%,加工佔利潤的6%,而各種流通環節佔掉了剩下93%。土地以及土地上膚色黝黑、大汗淋漓的農戶,連蛋糕的錫箔紙都舔不到。所以有句話叫做—— 咖啡是暴利行業,但與咖農無關。

流媒體(包括直播)+電商的模式(“直播帶貨+下沉拉新”模式),卻已經是中國農業價值釋放膨脹的一條引線。這種膨脹釋放也吸引了TMT大玩家大巨頭們,躍躍欲試、重塑行業。

2015、2016的高速增量後,全網農產品年銷售額一直無法突破2500億的天花板——而2500億元其實也僅是天貓雙十一全天銷量。

以拼多多、快手、抖音為主要平臺,以社交裂變、直播、短視頻為主要方式的“大規模在線農業博覽會活動”。此種業態大約出現於2018、2019年,於是我們看到了2019年農電商如光頭陽線一般的突破—— 僅半年全網銷售額就已超過1800億。

那為啥這兩年“直播帶貨+下沉拉新”就突然火了?

首先當然是因為硬件技術到位,中國農村的網絡通信覆蓋率到位了,移動支付接入水平也到位了。截至 2019 年 6 月底,我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 4G 比例均超過 98%,農村網民規模達到 2.25 億。終於,直播可以不卡、帶貨可以不花。

其次在軟件上或者平臺服務商上,這自然就是諸如拼多多這樣的新電商平臺的湧現,重塑了價值鏈模式,把價值的大頭留在了前段。好的電商會讓小農戶與大市場直接如膠似漆,去中介化,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件事概念直白,但要做到非常得難。最大的難題有:

1. 農副產品附加值很低,並較難做到品牌化和差異化;

2. 受制於銷售半徑與生長保質週期,農副產品配送時間要求高(保鮮),物流要求高(控制損耗),所以物流成本高昂。


2019 年拼多多實現農產品的成交額為1364 億元,如果《興農報告》裡的數據靠譜,那拼多多一家就吃了整個市場 36%的份額。

截止 2019 年底,其農產品年活躍買家數高達 2.4 億,同比增長 174%;平臺農產品活躍商家數達58.6 萬,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而這個數字還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因為中國農業就業人口一共大約是2.4億。


利益所至,人才所往,把利益留在農村,自然能收攏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