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三年前,改名“TikTok”的抖音海外版,沒有讓張一鳴失望。

短短三年,TikTok踏足30多個國家,攻佔180多座城市,俘獲全球10多億用戶,利用算法和荷爾蒙體驗,拳打海外巨鱷,腳踢創業蝦米,火速在國際短視頻賽道里,拿下第一。

頻傳捷報讓張一鳴心情大悅,其公司甚至也為此做出組織架構的變動。今年3月,字節跳動成立8週年,在給全員的內部信中,張一鳴宣佈將親自掛帥,集中精力攻佔海外市場。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字節跳動CEO張一鳴

就在張一鳴欲加快全球擴張的步伐時,2020年中,“令全球發抖”的TikTok突遭變量。它下注的最大兩個市場——具有最大增量的印度市場和具有最大價值的美國市場,在短短一個月內,先後寄來了“分手信”。

一旦失去這兩個市場,不單字節跳動的估值將大幅縮水,其全球化戰略也將遭受致命打擊,損失無可估量。

而且,能讓張一鳴渡過此劫的時間不多了。

圍獵與斡旋

印度開了個壞頭。6月30日,印度政府以國家安全的名義,封禁TikTok。在下架之前,TikTok已收割6億印度“老鐵”。而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稱,其公司或遭受超過60億美金的損失。

痛失印度,僅過去一週,一顆炸彈又從美國飛來。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政府正在考慮禁用該軟件。7月22日,禁令升級,美聽證會通過了該禁令,下一步將提交參議院全體投票。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美國當地時間7月22日10時,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召開聽證會通過“禁止在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應用”的法案)

為守住第二大海外市場,7月,美國華盛頓,距離白宮數百米的K&L Gates律師事務所裡,字節跳動僱用的職業說客們正試圖按住美國政府封禁TikTok的決策。

作為一個被圍獵者,TikTok在這個盛夏的連續打擊,簡直讓它糟糕透了。

只是,為什麼是TikTok?

TikTok可以稱得上迄今為止中國出海最為成功的產品,它做到了騰訊、百度都做不到的事:在別人的地盤上爭到最大的蛋糕。

它是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其裝機量擊垮了它的同類巨頭競爭者們,包括YouTube、Instagram、Facebook等。

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抖音及其海外版的全球總下載量已經突破了20億次。這個數值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每個美國人都下載了一遍,並且他們同時還擁有六臺手機。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抖音和TikTok季度下載量(不包括中國和其它地區第三方安卓商店)

更可怕的是,它的用戶活躍度也十分可觀。數據機構App Annie數據顯示,目前TikTok的全球月度活躍用戶數已高達8億。走到這一步,TikTok用了三年,而YouTube花了六年,Instagram花了七年,Facebook則花了十二年。

流行不知所起,一發不可收拾,用戶願意停留在TikTok上的時長也相當驚人。Prioridata的數據顯示,在美國,人們每天要打開TikTok約8次,平均每次4.9分鐘。對應到Facebook、Instagram 和Snapchat身上,則分別是4.7分鐘、3.1 分鐘以及1.6 分鐘。

但是,快速征服海外的速度在給予字節跳動榮光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風險。

事實上,商業夾擊和政治風險一直伴隨TikTok左右。三年裡,TikTok一會兒被指控,在保護用戶隱私方面做得還不夠,一會兒被質疑,恐涉及更加複雜的“信息流”安全問題。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從競爭的角度來看,它需要與硅谷裡走出來的貴族產生面對面碰撞,也要解決摻雜著國際政治的複雜博弈。就這一點上,它與華為有些相似。

而字節跳動也在最大限度地為TikTok保駕護航。但除了採取不斷地去中國化、招募更多的外籍高管和員工、重新理順投資者關係,以及在新加坡建立數據備份系統等措施外,不可否認的是,它依然樹大招風,就像白宮顧問所宣稱的那樣:“即使 TikTok 被賣給美國公司,也不能解決問題。”

Born to be global的豪賭

張一鳴曾表示,互聯網產業在經歷了從“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時代後,如今,中國公司已經和美國公司一樣,來到了“born to be global”的階段。

出海,對TikTok來說,就意味著,不得不進入老牌霸主們佔據的地盤,虎口奪食,不得不穿過扎克伯格所帶領的社交帝國一直牢牢把控的大門,時刻準備好谷歌和油管出其不意的突襲。其難度可想而知。

幸運的是,張一鳴憑藉一場價值10億美金的豪賭,迅速獲得了進入美國市場的入場券。

張一鳴要的賭的對象名叫“Musical.ly”。這個軟件由上海一家初創公司開發,主打15秒音樂短視頻,2014年在中美等地上線。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Musical.ly雖然沒有能打開國內市場,卻在國外一炮而紅——僅一年時間,就登上蘋果應用商店美國地區榜首,深受北美地區年輕人的追捧;2017年年底,這款軟件在全球累計了2.4億註冊用戶。

要知道,大多數能夠快速累積用戶的軟件,早期都和打擦邊球的野蠻生長分不開,Musical.ly亦不例外。它打擦邊球的方式就是網絡大量未成年人使用。

這樣,問題就出現了,監管立刻找上門來。在臨苦尋不到變現的時候,Musical.ly迎來了併購。而想要收購它的人,大有人在。

扎克伯格算一個。

為了應對同樣以年經用戶為主的社交軟件Snapchat的挑戰,扎克伯格企圖通過收購Musical.ly來與之抗衡。為此,扎克伯格努力了一年零兩個月,甚至當時他還經常在Musical.ly上與其CEO陽陸育互動。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2015年7月,Musical.ly登頂iOS總榜第一

快手宿華也蠢蠢欲動。

2017年,在競購過程中,Musical.ly的天使投資人傅盛跳出來,以他的一票否決權坐地起價:想要收購,就必須要捆綁買走獵豹旗下另外兩款海外產品。當時快手的現金不足,宿華給傅盛打電話質問:你怎麼能這麼流氓?

一個磨蹭、一個沒錢,出手快準狠的張一鳴則毫無遲疑地掏錢了,並全資收購。2017年11月,就在TikTok海外正式發佈三個月時,張一鳴一聲沒吭地以10億美金將Musical.ly收至麾下,剛好是一個標準獨角獸的價格。

這是一個拼戰略眼光和手速來爭奪用戶的年代,事實證明,張一鳴這一次的豪賭沒有錯。收購完Musical.ly後,TikTok開掛,在全球範圍內颳起一陣“TikTok旋風”。

對張一鳴來說,這場價值豪賭的目的不僅是獲得2.4億用戶,關鍵的是,Musical.ly團隊對海外市場的運行機制和用戶喜好有更深的理解。這等於是TikTok登陸海外全面發力之前,已經建好了巨大跳板。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除了豪賭的運氣,張一鳴的厲害之處就在於,TikTok全球征伐的成功路徑,可以複製。海外版抖音如此吸引人,玩的方式上其實沒有太多改動。海外的玩家同樣玩著整蠱遊戲、情景劇、段子手、翻跟頭、唱歌對嘴型,以及正中寶萊塢、百老匯觀眾下懷的舞蹈,不同的只是畫面裡的人不是東亞面孔了。

不同的是本地化內容。縱觀不少公司做國際化,做到最後就只是成立一個“海外第二總部”,針對當地市場開發新的產品。但張一鳴不一樣,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出來,就是一句:“做全球化的產品,加本地化的內容。”

具體而言,TikTok在不同海外市場的破冰,固然有偶然的成分存在,但大體上,其運營思路和國內一致。首先,增加了數億的投放預算,燒錢吸引紅人入駐。然後,明星效應為其帶來了大量年輕的種子用戶,拉來第一批流量。接著,靠著超強運營引爆口碑。

這三板斧在日本、歐美等成熟市場屢試不爽。

席捲外國後浪

即使張一鳴的開局豪賭和燒錢階段都富有成效,但他的最大競爭對手——叱吒社交風雲的扎克伯格,壓根沒有把這股來自東方的力量當回事。

扎克伯格心裡認為,自己有100種方法能打敗TikTok。但三年後,等到“100種方法”使盡之後,扎克伯格開始察覺到情況不對勁。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扎克伯格終於承認,TikTok是中國科技巨頭製造的第一個全球爆款,也是臉書在全球市場遇到的第一個中國對手。

面對這個來自東方的特殊存在,國際巨頭們並不打算放過短視頻這個利潤巨大的市場。它們的手段簡單粗暴——Copy。

從頁面設計到算法技術,但凡叫得上名字的社交軟件都看準了TikTok對全球網民,尤其是年輕人的致命吸引,於是,視TikTok為靈感的繆斯,進行瘋狂的臨摹。其中,動靜最大的當屬扎克伯格。

2018年11月,臉書發佈了一個與TikTok一樣支持用戶拍攝長達15秒的短視頻應用Lasso,希望能夠適應墨西哥等國家市場。不料卻遭到《紐約時報》毫不客氣地評價:“一個蹩腳的克隆版,借用了TikTok許多核心功能,甚至試圖吸走一些有影響力的用戶。”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臉書推出的“Lasso”使用界面

TikTok實則完全是一種“產品怪物”,難以超越。在同臺競技的過程中,Lasso不堪一擊,其月均下載量不到TikTok的1%,根本談不上造成威脅。在Lasso推出數日之後,領導這款應用開發的布雷迪·沃斯就離開了臉書。

隨後Instagram、YouTube頻頻發起挑戰,抖音的國內老對手快手的海外版本Zynn也用瘋狂燒錢的方式,試圖從短視頻賽道中分得一羹。可惜,結果都一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要說TikTok崛起為什麼能改寫海外互聯網商業版圖,原因就在於,它深知“後浪經濟學”的奧秘。

如果YouTube、Instagram是精英階層展示優越生活的聖地,存在一種炫富式消費文化,那麼,TikTok則主打草根、下沉年輕。

以美國市場為例。TikTok去年曾透露,其在美國擁有2650萬月活躍用戶,其中約60%的用戶年齡在16歲到24歲之間。儘管只有9%的美國互聯網用戶說他們使用過TikTok,但在青少年互聯網用戶群體中,這一比例上升到了49%。換言之,TikTok才是海外後浪們樂此不疲的社交王國。

被圍獵的TikTok,留給張一鳴的時間不多了

意想不到的是,早期,讓TikTok處於輿論鄙視鏈底端的、被美國中產階級瞧不上的,正是這群低齡的用戶群體。但是,到了近期,沒有人再這樣以為。打開TikTok,那裡面除了充滿著青春痘的面孔,也有寫字樓的上班族,TikTok的用戶圈層已經“出圈”到青少年之外。

TikTok的風生水起,就是敏銳地抓住了過去十餘年間互聯網精神,也就是管理學大師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說的“顛覆式創新”:大公司之所以無法預見自己被顛覆的命運,恰恰是由於它們專注做“正確之事”的過度理性——專注於為最優質和最能貢獻利潤的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而忽視了來自創新型小公司、高端市場之外市場帶來的潛在威脅。

這個道理,在中國,除了字節跳動以外,拼多多等公司已經講過了。也許老外還不太熟悉。


作者 | 南風窗高級記者 何子維

編輯 | 譚保羅

排版 | 阿麗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