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從了,以一種非常滑稽的方式

特朗普從了,以一種非常滑稽的方式

直新聞:美國聯邦總務管理局致信拜登團隊,開始總統權力過渡,你有什麼觀察?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如果不是特朗普一直拒絕敗選,拒絕發表敗選演說,可能大家都不會注意到總務管理局這一機構。在常態選舉之下,計票結果出來之後,敗選的候選人將會禮節性地向勝利一方祝賀,並承認自己敗選。

雖然這只是一個儀式而且持續了一百多年,但其中的價值就在於敗選演說,意味著選舉之戰的結束。2000年的時候,戈爾先是承認敗選,後來又收回,由此導致權力過渡遲遲不能展開,直到最高法院作出判決之後,聯邦總務管理局才啟動了權力過渡,向小布什團隊撥付資金啟動權力交接。

這次大選結束之後,特朗普和拜登先後宣佈勝選,即便拜登的選舉人票已經超過了270,但特朗普拒絕接受結果,而是在幾個關鍵的搖擺州開始了法律之戰。也就是說,選舉的競爭沒有結束,從法律和制度來說,選民票的統計的確不是選戰的結束,但是在過去相當長時間中,大選計票結束之後的程序都只是走過場的程序,但如果特朗普較真的話,這些程序就要履行下去,權力過渡就不能開始。

負責權力交接的聯邦總務管理局在這次大選中就被夾在兩個自稱勝選的總統之間。拜登團隊呼籲開始權力過渡,但是聯邦總務管理局沒有權力和職責來判斷大選的結果,認定勝選一方。

直到現在聯邦總務管理局負責人致信拜登當局,其理由是根據法律和事實作出的獨立判斷,而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聲稱是自己基於美國國家利益的考量,同意聯邦總務管理局,根據相關規定行事,當然,也會讓自己的團隊進行配合,與此同時,他也宣稱會繼續法律之戰,也堅信自己將最後勝出。

事實上,特朗普以實際行動接受了敗選的事實,換句話說,聯邦總務管理局應該是在得到特朗普默許的前提下,才能夠作出判斷,向拜登團隊撥付幾百萬美元的經費,同時特朗普政府也會接受拜登過渡團隊進入聯邦政府機構,熟悉業務啟動權力交接,所以這次大選以一種非常滑稽的方式宣告結束。由聯邦總務管理局這一服務於權力過渡的機構的實際行動宣告了大選的結果,也以行動代替特朗普表達了對選舉事實的接受。

對於聯邦總務管理局的通知,拜登團隊也是期待已久,首先是宣佈了自己大選的勝利。同時在第一時間公佈了一批內閣成員的人選。可以說,聯邦總務管理局的信是拜登時代開始的標誌。

備受關注的是拜登政府上臺之後,會採取什麼樣的內外政策,從現在初步的內閣人選以及後續潛在的人選能夠看到的是拜登用的人基本都是前朝元老,就是在拜登當選副總統期間自己核心圈層的成員,也有人懷疑拜登政府會不會成為奧巴馬第三個任期,其實這種質疑大可不必,距離拜登副總統不過只有四年時間,但是美國和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經過特朗普四年非常狂野的折騰,拜登政府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競選期間,拜登也沒有提出非常清晰的施政綱領。從現在來看,拜登的思路與特朗普倒是非常相似,那就是隻要特朗普的政策基本都要調整或者反對。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拜登未來一段時間的政策指向的話,那就是撥亂反正、消除特朗普政府帶來的混亂,至於說回不回到奧巴馬政府時期還需要再觀察,畢竟當下世界處於急劇的變局之中。

特朗普從了,以一種非常滑稽的方式

直新聞:拜登上臺之後,對華政策會有什麼樣的調整?

特約評論員 孫興傑:這是美國內外都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拜登上臺之後,中美關係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有人認為拜登上臺之後會大幅度調整對華政策,也有人認為拜登對華政策會更加強硬。我個人認為從拜登個人以及他選擇的團隊來看,對華政策總體來說會迴歸到中美戰略競爭的框架之下。

雖然拜登離開白宮不過四年,但是中美關係的性質和結構,尤其是美國對華認知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便是拜登所任命的外交政策高官,他們對中國的認知在最近幾年中也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國務卿人選布林肯最近認為,中國是美國在經濟、軍事科技乃至外交上的競爭對手,因此對於中美關係的基本態勢可能並不會發生多大的變化。

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最大的後果就是急劇惡化了中美關係,從對華接觸到競爭再到現在幾乎無差別的對抗。拜登及其團隊的調整可能有兩方面,一方面,就是從特朗普極端的政策中往回撤,中美不是敵手是競爭對手,有競爭也有合作,而不是純粹敵對關係。

另外一個方向是在對華軟制衡方面會更加全面,尤其是在經濟結構、人權等問題上拜登團隊會施加更大的壓力,同時拜登會從“美國優先”向國際合作方向轉變,所謂的國際合作是與其他國家合作來制衡中國,所謂的迴歸多邊主義也是鞏固或者建立美國主導和領導的多邊組織,以多邊體系來應對中國的挑戰,甚至是“馴服”中國。

拜登與特朗普同樣的目標是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而且認為,中國對美國的霸權地位構成了主要的挑戰。從這個角度來說,拜登取代特朗普,並不會改變中美戰略博弈戰略競爭的方向和態勢,但是拜登會以不一樣的風格和套路來制衡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