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__漢 從業證書編號:S0880514060011

王佳雯 從業證書編號:S0880117080024

報告導讀

2020Q3貨政報告較以往發佈時間晚了近兩週,通讀全文,我們認為有以下四大關注點:

短期信用風險與長期打破剛兌需要做出權衡。永煤事件爆發,與包商衝擊性質不同,央行也並未明確出面維穩。結合措辭來看,“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結合報告公佈時滯以及相關表態,央行或在應對短期衝擊以及長期打破剛兌的目標之間做了一定權衡。

把好“總閘門”彰顯政策定力,貸款利率上行或是隱憂。關於貨幣政策基調,此次貨政報告還是彰顯了政策的定力,要求做到“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搞大水漫灌”。數據上來看,9月金融機構超儲率為1.6%,銀行間資金留存減少,可能導致了三季度貸款利率有所上行。未來若因資金面收緊導致貸款利率轉為持續上行,則可能帶來一定緊信用效果,或成為貨幣政策微調的催化劑。

“跨週期”調節的考量和設計,政策退出難。央行對三季度宏觀經濟的總結延續了二季度的樂觀,但相對而言,更需要關注短期內海外形勢不確定性仍較高,主要包括:疫情反覆、永久性失業、債務槓桿、財政可持續性、金融市場空拔估值而無盈利支撐。海外短、中、長期不確定性要求國內政策轉為“跨週期”的綜合考量和設計,也加大了政策退出的難度。

全球大宗商品暴漲,國內通脹預計溫和。隨著海外政策不斷加碼,11月以來,全球大宗商品暴漲反映到國內,大宗商品引動了國內低估值的鋼鐵、煤炭板塊等連番暴漲。對於2021年通脹水平,央行認為“中長期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總體而言,此次貨政報告並未給出政策邊際調整的信號,仍是維持中性基調。事實上,隨著經濟週期收斂,宏觀調控進化到“跨週期”維度,政策或再難看到“驚喜”。未來政策會逐步迴歸常態化,但考慮到應對可能的“灰犀牛”風險衝擊、海外不確定性有增無減,政策退出或較為困難。

正文

從2001年第一次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公佈以來,三季度報告最早在10月底(2001~2003年)公佈,最晚在11月17日公佈(比如2017年),因此本次貨政報告較常規發佈時間晚了近兩週。遲到的2020Q3貨政報告到底說了些什麼?我們認為有以下四大關注點。

短期信用風險與長期打破剛兌需要做出權衡。從時點來說,11月10日永煤兌付風波衝擊債市,至11月21日金融委要求嚴厲處罰各種“逃廢債”行為,信用風險衝擊方才很大程度上緩和。與包商違約性質不同,央行此次並未立即出面維穩,導致市場因債基贖回、被動降杆杆、拋售瑕疵資質信用債而衝擊了資金面,並導致了流動性分層。此次,央行在貨政報告中,明確表態“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隨著離散風險更充分暴露,投資者教育逐步到位,信用債定價將擺脫“信仰化”而更趨“市場化”。但實現理性、主動、積極甄別風險的前提是,債市信用不被惡意逃廢債等行為損傷,一級融資與二級定價能實現良好聯動。結合報告公佈的時滯以及相關表態,央行或在應對短期衝擊以及長期打破剛兌的目標之間做了一定權衡。

把好“總閘門”彰顯政策定力,貸款利率上行或是隱憂。關於貨幣政策基調,此次貨政報告還是彰顯了政策的定力,要求“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做到“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搞大水漫灌”。8月至10月,銀行間DR007中樞穩定在2.2%,一個季度的時間證明了央行有能力也有意願將資金利率“精準”維持在合意中樞。僅在應對突發事件中,通過加大投放“暗中”出手維穩。從回購市場成交量來看,11月25日的天量在之前的包商事件、跨年維穩、2月3日疫情後第一個交易日均有類似操作。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10月份以來,同業存單利率持續走高,主要有三個原因:貨幣工具運用更加“精準”,商業銀行負債端持續調整,以及政策從依賴金融體系作為中介,轉為更加強調“直達性”導致的銀行間資金留存減少。數據上來看,9月金融機構超儲率為1.6%,比去年同期低0.2個百分點。11月DR007的波動中樞也較此前一個季度上行10bp至2.3%。結合貨政報告中的措辭“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平穩運行”,未來或將看到資金波動較此前略有加大。

截至當前,LPR定價基準轉換已經全部完成,然而9月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環比小幅回升6bp至5.12%;其中,一般貸款利率環比上行5bp至5.31%,票據融資利率環比上行38bp至3.23%。票據利率受到狹義資金面牽引,波動相對較大,需要關注的是貸款利率有所上行。未來若因資金面收緊導致貸款利率轉為持續上行,則可能帶來一定緊信用效果,或成為貨幣政策微調的催化劑。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央行另闢專欄一,強調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擴張與貨幣創造並未直接關係,目的在於說明兩件事情,其一,寬信用還是必須選項;其二,長期維持貨幣政策常態化。

當前的背景是海外主要經濟體均處於加速寬鬆的進程中,根據美聯儲的預測,聯邦基金利率將維持0-0.25%水平至2022年;11月初澳洲聯儲將基準利率由0.25%下調至0.1%,可能很快步入零利率;歐央行12月將加碼貨幣政策寬鬆,並強化了財政與貨幣的協同,以實現“復甦基金”式的財政一體化進程。在各國央行都加速購買規模的情況下,中國央行擴錶速度卻遠遠不及。因此可能存在部分聲音,認為這就是廣義貨幣增速開始回落的主要原因。而M2通常被認為是包括了一切可能成為現實購買力的貨幣形式,反映的是社會總需求變化和未來潛在的通脹壓力。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央行在專欄中,則指出M2的創造是由銀行通過信用擴張形成的,和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基礎貨幣之間並無直接關聯。舉例來說,降準導致儲備貨幣減少,產生縮表的效果,而再貸款則增加了“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產生擴表的效果,但兩者均可以實現信用擴張。因此,要判斷是否“緊信用”,需要看的是實際的貨幣供應量和社融規模。因此,即便中國央行未效仿海外央行加速寬鬆,也並不妨礙寬信用的實現,也符合了避免低利率和維持貨幣政策常態化的重要政策導向。

“跨週期”調節的考量和設計,政策退出難。國內經濟延續復甦勢頭,雖然近期新疆、天津、上海零星出現了陽性案例,但並未引發系統性風險。延續二季度的樂觀,央行對三季度宏觀經濟的總結是“經濟增長好於預期,供需關係逐步改善,市場活力動力增強”。從經濟增長的趨勢項來看,2008年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增長中樞就轉為不斷下行,週期性明顯減弱;參考美國案例,危機對經濟中樞構成的負面衝擊達到1.5~2.0%。因此,央行也點出了未來貸款不良率上行,經濟中還存在固有的體制性、週期性矛盾。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但相對而言,更需要關注短期內海外形勢不確定性仍較高,主要包括:疫情反覆、永久性失業、債務槓桿、財政可持續性、金融市場空拔估值而無盈利支撐。從級別來說,股市暴漲而無盈利支撐,級別在1年以內,如果沒有進一步強刺激政策出臺,則海外股市調整可能通過資本流動影響國內金融穩定;疫情影響的是復工復產進度,社交恢復程度,級別也在1年左右;債務槓桿、財政可持續性至少5~10年級別,直接影響的是經濟增長中樞和彈性,主要通過出口影響國內經濟;永久性失業,涉及的是經濟根本性結構改變,影響30年級別的週期性運動。總體而言,海外短、中、長期不確定性要求國內政策轉為“跨週期”的綜合考量和設計,也加大了政策退出的難度。

全球大宗商品暴漲,國內通脹預計溫和。隨著海外政策不斷加碼,11月以來,全球大宗商品暴漲——倫銅4月以來持續走高,已突破7400美元,較4月低點累計漲幅接近70%,照此趨勢將很快突破2018年6月高點;WTI原油主力合約持續走高,最新收盤價約為45美元,創下年內新高。大宗商品漲勢凌厲,不少投資機構押注2021年迎來新一輪牛市,非能源類商品領漲,能源類商品跟漲。反映到國內,大宗商品引動了國內低估值的鋼鐵、煤炭板塊等連番暴漲。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對於2021年通脹水平,央行認為“中長期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我們對於2020Q4~2021Q4的通脹預測為:CPI五個季度表現為0.4%、0.7%、2.0%、1.7%、1.8%;PPI五個季度表現為-1.3%、-0.3%、2.5%、1.7%、1.8%。PPI走出通縮,結合經濟持續復甦,更有利於權益市場表現;CPI溫和,不會成為下階段貨政主要掣肘因素。

遲到的貨政報告說了些什麼?

總體而言,此次貨政報告並未給出政策邊際調整的信號,仍是維持中性基調。事實上,隨著經濟週期收斂,宏觀調控進化到“跨週期”維度,政策或再難看到“驚喜”。未來政策會逐步迴歸常態化,但考慮到應對可能的“灰犀牛”風險衝擊、海外不確定性有增無減,政策退出或較為困難。

我們的心願是…輕鬆投資,快樂生活…

國君固收研究 覃漢/王佳雯/範卓宇/潘琦

注:本訂閱號不屬於國泰君安證券官方發佈平臺,原文引用請具體參見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團隊發佈的完整版報告。

免責聲明

本公眾訂閱號(微信號:ficcquakeqin)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簡稱“國君研究所”)固定收益團隊(以下簡稱“國君固收研究”)依法設立、運營的官方訂閱號。團隊負責人覃漢具備證券投資諮詢(分析師)執業資格,資格證書編號為S0880514060011。

本訂閱號不是國君固收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所載內容均來自於國君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固定收益研究報告或對報告進行的跟蹤與解讀,如需瞭解詳細的報告內容或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國君研究所發佈的完整報告。本訂閱號推送的信息僅限完整報告發布當日有效,發佈日後推送的信息受限於相關因素的更新而不再準確或失效的,本訂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