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3D打印機無人提及”的朋友,被「打臉」了嗎?


一直以來,大眾對3D打印機的態度是譭譽參半。接受3D打印機的人,多實際享受過3D打印機帶來的利益。而不接受3D打印的理由是林林總總,如價格、耗材成本、使用門檻、應用領域、利潤空間、技術原理等。早些時間,網上出現的一篇名為“為什麼3D打印機無人提起”的文章,其3D打印成本高、耗材價值不菲、技術不完善的觀點可能代表了現階段一部分人對3D打印的看法。

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受眾接收相關信息渠道有限、3D打印機行業普及率不夠、影響力匱乏等。接下來一起談一談大家對3D打印存在一定誤解,以及存在感低的原因。

說“3D打印機無人提及”的朋友,被「打臉」了嗎?

關於3D打印機成本高的問題

3D打印機大體上可分為金屬3D打印機和非金屬3D打印機。其中非金屬3D打印機中又包含FDM(熔融沉積)、光固化等。產品構造原理不同,價格也相差甚遠,市面上的設備價格從幾千、幾萬、幾十萬、上百萬不等。

首先得出成本高結論的先決條件是要有對比,有對比才有高低,其次對比物要有實際參考價值,最後是預期實現價值與付出成本的對比。

很多人會將3D打印機與普通打印機相比。這個比較首先就是錯誤的,打印機是二維平面的打印,3D打印機是三維立體模型的打印,使用用途也相差甚遠,一種是日常辦公,一種是生產輔助。

3D打印在實際生產中,可以實現原型驗證,與傳統開發模具相比成本能節省50%,驗證時間也能提升一大步;也可以生產需求較小或者不再量產的零部件,解決一部分產品庫存和供應鏈的問題,已經在航天、科研、汽車、文創、建築等領域都有比較成功的案例。如此看來3D打印機非但不是成本高,反而是在創造利潤。

說“3D打印機無人提及”的朋友,被「打臉」了嗎?

耗材成本高的問題

3D打印耗材與3D打印機是配套使用的,價格高低同樣取決於最終打印出來的模型產品的價值,以及賦予企業經營的核心戰略利益。作為能夠提高企業生產效能、降低成本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耗材價格高低相信用戶自有判斷。況且FDM的耗材一公斤最低只有幾十元,質量好一些的價格大概是上百到幾百不等,光敏樹脂、金屬粉末費用也沒有高的離譜。企業完全可以結合目前3D打印技術的使用預期和企業利潤情況選擇3D打印機的類型和耗材,而且3D打印設備和耗材的成本區間跨度足以讓企業保持足夠的靈活性。


說“3D打印機無人提及”的朋友,被「打臉」了嗎?

技術不完善問題

相信任何行業都處於不斷髮展的進程中,3D打印機自然也不例外。外觀已經從基礎的組裝概念機無外殼甚至木頭外殼的階段發展到鈑金外殼。打印精度更是獲得了諸如NASA、中國航天、寶馬汽車等眾多企業認可。

3D打印機的產品特性也在不斷完善,遠程控制、語音播報、監控已經成為標配,部分企業的斷電續打、集群控制等功能在實際應用中已經獲得廣泛認可。


說“3D打印機無人提及”的朋友,被「打臉」了嗎?

在3D打印的基礎構造方面,同樣出現諸多創新。比如為保證平臺穩定和精度提出的3+2平臺結構;保證設備供料順暢運用的雙電機供電原理;金屬粉末設備的耗材使用率等提升。

目前擺在全球3D打印企業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突破3D打印速度的問題,能率先取得突破的企業,相信會佔領行業發展的制高點。

3D打印機存在感低的問題

確實3D打印機不像汽車、快消品、電子產品那樣人盡皆知。最大的原因是使用者主要集中在醫療、教育、工業設計、生產製造等B端用戶中。核心用途是改善企事業單位運作方式、供應鏈優化、生產效能等,旨在提升產品質量,企業經營靈活性、產品及服務的可靠性等。而且個人用戶只佔據很小的比例,而且僅限於個人愛好。這樣的情況,某種程度上也能解釋3D打印機為什麼存在感低。

說“3D打印機無人提及”的朋友,被「打臉」了嗎?


現實中的3D打印行業

3D打印今年來已經多次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出臺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國製造2025》等多次將增材製造、3D打印作為關鍵技術提出要求並給與大力支持。

應用領域也覆蓋航天、汽車、醫療、教育、建築、文創、食品、運動產業、影視動漫等方面。3D打印正在利用自身靈活生產、成本低廉的優勢為企業節省經營成本、提升經營效率。

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3D打印重新制作身邊物,如收納盒、香皂盒等物品。

說“3D打印機無人提及”的朋友,被「打臉」了嗎?


如此看來,3D打印機無人提起的說法是沒有說服力的,不論從國家戰略層面、企業經營層面還是個人接受使用3D打印層面,都體現出3D打印機比較良好的發展態勢。

3D打印機實現真正的普及,可能需要與生活場景創造更多的關聯,降低使用門檻,才方便走進大眾生活,但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個過程需要大家對3D打印行業的嚴苛要求,才能鞭策3D打印行業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