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丨孟鳴的墨意山水

山水深處有人家,怡然自得似桃源。

孟鳴先生的墨意山水,

意境表達的深邃自然,

虛實之間、濃淡之外,是人間又似桃源,

畫面既呈現山河的壯麗秀美,又體現了宜居宜遊的自然景象。

走進孟鳴先生的山水畫中,一起欣賞他筆下的淋漓墨意:

《山深煙雲近》

賞析丨孟鳴的墨意山水

孟鳴的山水,用筆恣意,揮墨淋漓,所以觀其山石勾勒線條,或筆跡明顯,硬朗屈勁,或筆墨混一,兼併難分。若看其用墨之法,則濃淡變化豐富,諸如苔點之濃重,遠山之清淡,皆見變化意趣。這是從最基本的筆墨技法上來看的,如果品味繪畫意境,則作品亦得山居之志,若神遊畫中,只見數座山舍臨水而居,水非小溪,對比之下,實為大溪,溪水蜿蜒而過,泉石激宕,流至前景,穿小石橋而過,溪岸之上,皆為茂林,雖為意筆,卻有生機。山舍對岸,是為峰巒疊嶂,雲煙層起,山雖不高,具備秀潤可愛之情,雲雖不厚,卻有煙雨迷濛之意,這種意境正是題款所見的“山深煙雲近”之畫面。因此,從畫家所用技法及所營造出的意境這兩點來看,可謂佳作。

《濃嵐忽飄蕩,積翠浮雲端》

賞析丨孟鳴的墨意山水

孟鳴這件橫式山水,景緻深邃,極見溪山林泉之佳勝。只見山澗之中,有一道山泉,曲折蜿蜒,傾瀉而下,流至山腳後,向右奔湧,直至匯成清溪,這自遠及近的山泉激流有如一道連貫的線索,將全畫貫穿起來,倘遊目觀於其間,自然得其曲徑通幽之妙。左側山腰處,所見許多山寺屋宇,雖多為岩石遮蔽,僅見飛簷翹角,此間體現者,卻為山中人煙之氣息。畫中多作松樹,挺拔其間,或傾或直。孟鳴前景所作巨石,用筆勁道,有疏野之態。中遠景之山則筆墨不分,皴染不辨,無所限定,全然天成。作品基本上以純水墨畫成,局部偶爾設色,頗具神采。

《客來客去吾何孤,山靜山深事亦無》

賞析丨孟鳴的墨意山水

何謂“無事”?心無所拘,意無所束也。老子既悟“無事”,名之曰“無為”,莊子既悟“無事”,名之曰“逍遙”,淵明既悟“無事”,名之曰“歸園”,摩詰既悟“無事”,名之曰“獨坐”,東坡既悟“無事”,名之曰“誰怕”,雪芹既悟“無事”,名之曰“夢幻”,此皆古來大賢所謂之“無事”也。故而元高士王蒙亦曰:“客來客去吾何孤,山靜山深事亦無。一卷黃庭看未了,紫藤花落鳥相呼”,觀王蒙此詩,乃能讀懂王蒙山水真意。一如落款所見,實際上孟鳴此幅山水真正的核心內涵亦在這裡,我們現結合這點進行具體評析,即使不作細緻分析,一望畫面即有一種溪山幽靜之感,細觀畫境,群松掩映,松風若存;溪流潺潺,其聲若聞;雲橫秀嶺,其態若生;小廬自在,心源若逢。山廬中一高士無事靜坐,置身此境,獨與天地相往來,山居在此,臨流待客,不亦宜乎?此“無事”之樂也。此其境也,若觀其技,用筆率意,墨韻靈動,構景幽深,設色秀潤,總體來看,作品論意境有意境,論筆墨有筆墨,我們不由得說一句,山居無事之味,前賢既悟,皆有所述,孟鳴悟此,乃作此圖。

畫 家 資 料

孟鳴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水彩畫家協會會員、

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席、

山東美術家協會理事、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

山東水彩畫會副會長、

山東畫院高級畫師、

西藏自治區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山東科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

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藝術研究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