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方便麵就想“勸降”我軍?看解放軍是如何化敵為友


一桶方便麵就想“勸降”我軍?看解放軍是如何化敵為友

近日,臺海那邊推出了一系列“投誠食品”,譬如桶裝泡麵,泡麵蓋上面印刷著“請保留此方便麵,並且放下武器投誠,我方保證提供熱水和安全”,看了真覺得挺有意思的,妄想大陸投誠已經屬於痴人說夢了,還妄想用一桶方便麵來“勸降”我大軍,不知道解放軍的東風“盲盒”有多麼豐盛嗎?但是說到“勸降”,在戰爭中總是不免有人會成為俘虜。

最近的戰爭就是塞-阿戰爭了,在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曠日持久的戰爭中,阿塞拜疆的社交媒體上出現了一組照片,照片中死亡的亞美尼亞人很多都是綁著雙手被處決的戰俘。除此之外,阿塞拜疆士兵還會割下亞美尼亞士兵的耳朵,用右耳代替首級,以領戰功。

這樣的戰爭罪行在國際社會上並沒有引起轟動,一方面是因為兩個都是小國,另一方面殘害俘虜這種事在戰場上已經司空見慣了,恐怕不少人都覺得這沒什麼不對的。

實際上,根據《日內瓦公約》的第三條,各個國家都不能處死或虐待戰俘,要給予人道待遇和保護。只是在實際戰爭中,會按照日內瓦公約對待戰俘的國家屈指可數,俄羅斯人亞·尼·雅科夫列夫在其所著的《一杯苦酒》中說過:在戰爭中,一旦淪為戰俘,就成為了世界上最不幸最痛苦的人了。不過凡事總有例外,中國就是會寬待戰俘的“屈指可數”之一。

一桶方便麵就想“勸降”我軍?看解放軍是如何化敵為友

要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寬待戰俘的例子,志願軍碧潼戰俘營就是最好不過的典型了。詹姆斯·喬治·溫納瑞斯是一名美國軍人,參加過二戰,後來又被送往朝鮮戰場。在第二次戰役中,溫納瑞斯被中國人民志願軍俘虜,和其他戰友一起被送往了碧潼戰俘營。按照溫納瑞斯的預想,等待他的大概會是敵軍的折磨、骯髒陰冷的牢房、棍棒交加的審問。然而,在碧潼戰俘營的生活,卻成為了溫納瑞斯一生中的快樂回憶。能產生快樂回憶的碧潼戰俘營裡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志願軍會同意我們的合理訴求,我們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烹飪食材,還可以搭建活動室。”在碧潼戰俘營當過俘虜的人如此回憶道,“志願軍還帶了棒球、橄欖球等運動用具,讓我們鍛鍊身體。”中國志願軍尊重這些外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

據一些戰俘後來的回憶,在碧潼戰俘營,俘虜和看守之間沒有太多的衝突。這些戰俘中,有人曾經被德國俘虜過,說德國對俘虜特別殘忍,會從肉體上和精神上進行殘害;還有人被日本俘虜過,日本人就叫他們做勞工,還打人,最後他們得出結論——做中國的俘虜最好。有日本戰俘在營裡接受了教育和薰陶之後,回到日本後還成為了日本共產黨領袖人物。

一桶方便麵就想“勸降”我軍?看解放軍是如何化敵為友

碧潼戰俘營這到底對戰俘有多好,以至於讓所有人都交口稱讚,化敵為友呢?有一次,美國戰俘突發了離奇死亡事件,一個戰俘前一天還活得好好的,後一天看著家人照片樂呵呵地就死了。志願軍立馬派專家進行調查,最後得出原因:一是美國人不習慣現在的飲食,二是嚴重營養缺乏症。當時,大家吃的都是黃豆玉米粒之類的,土耳其戰俘吃的沒啥事,中國志願軍吃這個也沒啥事,可能因為土耳其人和中國人都是吃過苦的,腸胃更加堅強。只有美國戰俘,脫離了原來的物質經濟條件,就不太行了。這怎麼辦,就這麼個特例?

雖然只有美國戰俘如此,中方還是想法設法解決戰俘的吃飯問題。中國當時也難啊,經歷了八年抗戰,三年解放戰爭還沒結束,經濟貧瘠,運輸物資還要應對美國不要錢似的丟炸彈。但是還是保證了戰俘的伙食標準達到每人每月4公斤肉、40斤菜,糖油鹽各一公斤。

當時朝鮮的老百姓都感到不解,他們說這麼好的東西應該給前線的志願軍吃啊,為什麼戰俘吃那麼好?問題的答案其實在戰爭末期自然會顯現。

志願軍還會對戰俘進行教育,最開始因為文化上的差異等原因,政治教育還引起了反感。俘虜中的一個刺頭不滿這種教育,要領導一些人搞暴動。參與暴動的人數不多,還被人偷偷告訴了志願軍,刺頭就給抓去關了禁閉。這個刺頭不服氣,在禁閉室裡滋兒哇亂叫,排長也不知道他在叫些什麼,就用衝鋒槍推了一下門,想嚇唬一下這個俘虜,讓他別嚎了。然而衝鋒槍一推上去,一梭子彈就打了出去,結果排長倒下去了,俘虜嚇壞了,覺得自己這肯定沒命了。

一桶方便麵就想“勸降”我軍?看解放軍是如何化敵為友

那段時間,碧潼戰俘營出奇地平靜,戰俘們都認為志願軍肯定會對他們採取嚴厲的措施,大家都要倒大黴了。出乎意料的是,志願軍並沒有對他們進行嚴懲。最後這個俘虜對志願軍感激不盡,說中國人民志願軍解決問題是實事求是的,如果在他們那邊,就算是對方自己擦槍走火,也非得槍斃俘虜不可。志願軍對他們的教育也轉為了和平教育,呼籲要和平,不要戰爭。

平時志願軍在外面做什麼,戰俘營裡也能看到,有一回戰俘們看到志願軍給朝鮮老百姓收莊稼,就問做這個能拿多少錢。志願軍告訴他們幫老百姓勞動是應該的,戰俘們都很訝異,表示“全世界都找不到這樣的軍隊”。

碧潼戰俘營裡的生活是充實而豐富的,甚至舉辦了一次碧潼戰俘營奧林匹克運動會,美國人、英國人、土耳其人,大家都群情激昂地參與進來,這場運動會是全世界第一個戰俘運動會,也是唯一一個。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志願軍們還為思鄉心切的戰俘們舉辦過聖誕節晚會,大家盡情高歌,其樂融融,戰俘在席間高呼“中國人民解放軍萬歲!”。有人說這就像一個現實的烏托邦。

1951年秋冬兩季,美軍飛機5次轟炸碧潼戰俘營。當時的戰俘營幹部回想起來,說當時炸得地動山搖,戰俘營變成一片火海,哭喊聲一片。戰俘們非常憤怒,開大會控訴美國的所作所為,還一起用戰俘的名義向全世界發通電,控告美國的罪行。他們自己也慢慢明白美國不該出兵,從志願軍的和平教育開始轉變為俘虜們的自我教育。

一桶方便麵就想“勸降”我軍?看解放軍是如何化敵為友

在戰俘營的生活讓他們對於和平更加渴望,當美方違反《日內瓦公約》,要求“雙方戰俘一對一交換,若一方戰俘不夠,就當地平民進行交換”時,戰俘們都極為憤慨,成立了“和平委員會”,大喊“要求和平、反對戰爭”進行遊行,朝鮮老百姓看了都訝異,又覺得美國大兵要和平了,那還挺好。

雖然中國的確對戰俘很好,可是西方世界對中國有偏見,對此半信半疑。直到美聯社的隨軍記者諾爾將自己在戰俘營拍的照片發給西方媒體,大家看到戰俘們的笑容和日常文娛活動,才相信了中國軍隊的確寬待俘虜。這不光是證實了中國的仁厚和遵守公約,美國代表團也因此在談判桌十分被動,更為尷尬的是前不久他們還在抹黑中國虐待俘虜。

另一邊,戰俘的家人們看到了照片後紛紛要求停止戰爭,英國政府在輿論的壓力下,向美國要求派出英國代表直接參與板門店談判,力促停止戰爭。據1951年5月英國《工人日報》的報道,英國陸軍大臣赫德表示從戰俘寄給親戚的6000多封信裡,他們都眾口一詞說中國的待遇很好。

遣返戰俘的那一天,不少人都哭了,經過這麼久的相處,大家都像是朋友一樣,儘管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立場,但是人都是有感情的。志願軍們後來還收到了1000多封感謝信。在遣返的時候,有21名美國戰俘和1名英國戰俘不願意回去,美國那邊怎麼勸都沒有用。這其中就有前文提到的溫納瑞斯就是其中之一,他與志願軍戰士在相處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相信志願軍是一支好的隊伍,戰俘營的那段生活,溫納瑞斯很快樂。

回到美國的戰俘,被嚴格檢查。據美國軍方估計,美國戰俘中有1/3的人對美國製度產生了懷疑,有1/7有嚴重通敵罪。美軍眼中的“洗腦”,其實不過是正常人對“好”的嚮往,對和平的嚮往,還有人與人之間情感的力量。

一桶方便麵就想“勸降”我軍?看解放軍是如何化敵為友

英國將軍法勒·霍克利曾在碧潼戰俘營度過了兩年多的戰俘生活,在1992年接受港媒訪談的時候,他表示“志願軍嚴格執行命令,不槍殺和虐待俘虜,有時候供應緊張,志願軍就自己吃差的,俘虜吃好的”,對於中國軍隊這個敵人,他十分尊重。

回到美國的戰俘之中,也有人為了錢去說中國的壞話,但是也有人不為金錢所惑,他說:“餵過我食的手,我不會去咬它。”所有的付出與善意總會有回報,參觀過碧潼戰俘營的英國婦女大會主任費爾頓夫人,讚揚碧潼營戰俘營是“沒有鐵絲網的戰俘營”。有一點誣衊又能如何呢?沒有人能抹殺掉真實。

聯合國總司令李奇微曾言“中國軍隊既是兇橫的敵人,又是文明的敵人,因為他們對俘虜友善,會和俘虜分享食物”。中國軍隊可以捨生忘死、浴血奮戰,也可以寬待戰俘、仁慈渡人,而碧潼戰俘營如人所言,它展示了人類之間是可以有除了戰爭以外方法去解決矛盾的。(白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