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常說國民黨反動派,那麼國民黨的正統在哪裡呢?

說到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國民黨的簡史。


1894年,孫中山成立檀香山興中會

1895年,孫中山興中會與楊衢雲輔仁文社成立香港興中會,因楊衢雲在香港人脈廣泛,被推舉為會長。

1898年,戊戌政變,病入膏肓的譚嗣同以死激勵其舊部。

1899年,畢永年等譚嗣同舊部與鄭士良等孫中山嫡系合併哥老會、三合會、興中會興漢會,兩派推舉孫中山為總會長。

1900年,在譚嗣同舊部與孫中山嫡系支持下,孫中山取代楊衢雲,成為興中會會長。

1905年,譚嗣同另一舊部黃興等華興會與孫中山興中會合並,成立同盟會,孫中山為總理,黃興為協理。不久浙江光復會加入,數年後又退出。

平時常說國民黨反動派,那麼國民黨的正統在哪裡呢?

1912年,孫中山黃興聯袂退出政壇,併力推宋教仁主事,宋教仁聯合眾多小黨派,統合革命派立憲派舊官僚為國民黨,孫中山作理事長為宋站臺,宋為代理理事長。

1913年,宋教仁遇刺,袁世凱派兵鎮壓起兵的國民黨,國民黨一分為二,參與起兵的孫黃國民黨流亡海外,未參與起兵的國民黨留在國會、為虎作倀,不久,袁世凱在當上正式大總統後,取締留在內地的國民黨、解散國會。

1914年,孫中山成立中華革命黨,黃興舊部成立歐事研究會,黃興本人退出政壇,流亡海外的國民黨一分為二,此時一戰爆發,中華革命黨繼續反袁,歐事研究會對袁妥協。

1915年年底,全國反袁風起雲湧,歐事研究會自知袁不可再興,於是自我解體,僕從孫中山反袁。

1916年,袁世凱絕望中死去,民國重光,孫中山因一貫反袁立場,先聲奪人,成為全國革命派無可爭議的領袖,黃興回國,國民黨再次合流。

平時常說國民黨反動派,那麼國民黨的正統在哪裡呢?

1919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中國國民黨,而此時孫中山有了自己的軍隊(建國粵軍)和地盤(閩南護法區)。

1920年,孫中山鳩佔鵲巢,驅逐陸榮廷,佔領兩廣。

1922年,陳炯明叛亂,國民黨、粵軍、廣東根據地分裂,孫中山下野。

1923年,孫中山平定叛亂,回到廣州主政。

1924年,國民黨一大,國民黨再次改組,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平時常說國民黨反動派,那麼國民黨的正統在哪裡呢?

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國民黨清洗黨內左派、中間派與中共,又雙叒改組了,以後國民黨重組(吸納了大批北洋軍閥)和分裂(中共分立,粵系分裂)。


看了這麼多大家可能會有一個問題,國民黨究竟是什麼?

平時常說國民黨反動派,那麼國民黨的正統在哪裡呢?

不同於歐美鬆散的政黨,國民黨始終有一個權威領袖。

又不同於布爾什維克式的政黨、法西斯主義政黨,國民黨一次又一次的改組,改組改的是什麼?


從國民黨源頭的檀香山興中會開始,先統合香港輔仁文社,再統合譚嗣同舊部,統合三合會、哥老會,又統合華興會,後統合立憲派舊官僚,再統合歐事研究會,最後統合中共。

孫中山的國民黨滾雪球般的壯大,一次次分裂,一次次統合,一次次改組。——這是一個圍繞孫中山形成的革命陣營。吸收一批又剔出一批,甭管你革命資歷如何,反對革命的全被剔出去。


在當時最資深的幾個元老之一,因為不滿孫中山聯俄聯共,就被開除黨籍了……

黨內元老多的是反對聯俄聯共,但是孫中山放出狠話:你不讓中共加入,我就加入中共。全部都老實了,因為國民黨都意識到一件事:

不是孫中山依附國民黨,而是國民黨依附孫中山。

這是世界歷史上都罕見的,從沒有哪個人在一個組織裡形成這種權威:個人>他所在的黨派,而這個黨派又不像一個黨派,更像一個多黨聯盟。


國民黨正統在哪兒?

尊重孫中山遺囑,遵循孫中山民族、民權、民生主張的,即為國民黨正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