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愛情是個美好的東西,每個人都夢想自己的愛情能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但是美好的東西似乎都是短暫的,似乎都與痛苦緊密聯繫在一起。

正如魯迅說的一樣,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愛情在中國人的眼裡總是逃脫不了悲傷、憂鬱和惆悵。長期以來對中國女性的禁閉使得詩歌總是帶有哀怨悽美的情調。例如女詞人李清照一句“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道出了內心的孤寂和空虛。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古代人的愛情“悲”在何處呢?

現在很多人都很羨慕古代人的愛情——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但是殊不知因深受儒家思想中“禮”的影響, 在抒發感情上, 包括愛情, 均比較含蓄, 古語有云: “非禮勿視, 非禮勿看, 非禮勿聽。”由於禮是儒學四端中的其中一個原素, 所以在中國傳統修身立德上, 禮便促使中國人在抒發感情上比較內斂含蓄, 如把感情抒發在書法和詩畫中。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 人們相信婚姻是把一個家庭與另一個家庭聯繫的橋樑, 所以出現了以婚姻圖利的政治婚姻, 在這錯誤的政治婚姻影響下, 婚姻變成了一種政治工具, 如促進兩家的生意關係, 所以出現了階級上的限制。恩愛不明: 往往把恩愛當作愛, 為了報恩而付出愛情。其實, 恩情是站在不公平立場出發的, 一個在高處施恩, 一個在低處受恩, 但卻無力回報, 只好“以身相許”。

但這種恩情卻不是愛情, 愛情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就是必須男女雙方站在平等的立場上作情感的交流。感恩該報無可置言, 但卻不該, 也不能以愛情回報。恩愛的不明, 是中國傳統對愛情的最大誤解。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牛郎織女的故事充分表達了人民對自由戀愛的渴望,人民渴望如牛郎織女他們相愛的可走在一起, 但也反映了人民對受命運束縛的絕望, 他們知道命運弄人, 即使相愛也沒有好結果,。

其實這和古時中國婚姻制度有關, 因為古時中國婚姻往往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擺佈,由於父子一倫在五倫中比夫婦一倫更為重要, 所以基於孝的表現,儘管大多數人民也渴望自由自主的戀愛, 但對盲婚啞嫁也不會作出反抗, 所以自由戀愛的事, 便寄情於傳說中。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是的,那個時代如果想要自由的愛情是需要付出很多東西的,因為對封建禮教的反抗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和災難。因為只有愛情沒有婚姻為載體,那麼再偉大的愛情都會遭受唾棄,而為了這個所謂的愛情有可能會失去榮譽、未來的幸福甚至是身家性命,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很多人不會選擇這麼做。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人們把對愛情美好的願望甚至是愛情的悲劇全都寄情於文學作品中。

在社會的壓制和傳統的束縛下,以至於人們只能盡最大力量掩飾這種模糊而強烈的願望,然後私交,接著總會有點什麼插曲, 要麼是戰爭使得兩人身處異地,要麼是其中誰被父母強硬地包辦了婚姻, 要麼公子趕考期間發生變故, 致使雙方等待、翹盼、焦慮。感情真摯熱烈的話, 會得個相思病,這種模式在中國愛情故事中是驚人的相似。為情所困, 面無血色,眼神暗淡,父母擔心,再迅速安排個婚姻, 正如中國戲曲通 常的大團圓結局的最後一句所唱: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總之古代人的愛情是自己做不了主的,試想如果賈寶玉和林黛玉能夠穿越到現代,那麼他們也許會生活得很好吧!相對這種哀怨的處境, 現代的戀人們應該算相當幸福的了。沒有上級對下屬的所謂“賜婚”; 沒有在母親肚子裡就開始的指腹為婚; 沒有一女只侍一夫的社會倫理要求。

社會的文明程度能改變愛情的方式, 卻扼殺不了愛情。無論什麼社會屬性,統治階級如何把女性禁閉起來灌輸成套的傳統道德教育,愛情都是客觀存在的, 並不會因為社會背景的變遷而發生改變, 改變的只是形式上的現象罷了。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跳轉到現代, 人的自由意識增強了, 卻也多了些灰色的影子。時間緊湊, 現代人生活忙亂,無暇顧及太多的情調、浪漫。社會是個大的轉輪,人人都求發展, 事事求效率。做任何事情都在時間的預定下, 過著規矩但不規範的生活, 包括愛情。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改革開放帶給了人們幸福的生活,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思考,當年輕人對愛情充滿幻想時,

又持有現實主義的態度,那麼選擇有愛情沒麵包的婚姻生活,還是丟棄愛情追求麵包的的生活。也許在沒有接觸到這些新時代的誘惑時,人們對愛情的態度也許是羨慕《西廂記》中崔鶯鶯不攀權富貴,為了愛情私定終身的堅貞愛戀。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現如今,在現實的衝擊下,很多人對待愛情的態度已經變成了“寧願坐在寶馬車裡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很多人明白談戀愛可以,但是要結婚還是算了,對男性而言壓在頭頂的是房子車子還有彩禮,這些大山可能會讓人一輩子都過得很喘息。對女性來講結完婚就壓面臨著失業、被拋棄、被出軌的風險,想想還是算了。人還是現實一點的好,哪怕做夢也一個人做好了。

現代人愛情的“悲”在於現實生活的無奈,就像網絡上很火的一個帖子,男人最廉價的三樣東西:一事無成的溫柔、一貧如洗的真心和窮人的紳士。而女人則是擔心嫁錯人威脅自己的生命,網絡上因為產後抑鬱跳樓的新聞時有而出。前幾天網絡上出現江蘇一對夫婦,男子因為想要獨吞女子財產安排策劃一場去泰國的旅行,男子將懷孕的妻子推下山崖……種種論調和事實讓人不再相信愛情!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然而, 愛情是不分時間和空間的, 不是因為社會有了制度才分出不同的愛情, 愛情本身就存在, 制度只制約了人們的表達方式。純真的愛情自古就一直在被人們追尋, 一種理想的境界一直被世人所向往。誠摯交流, 坦誠相對, 沒有欺瞞, 沒有勢力, 沒有階級, 沒有佔有, 沒有分離, 沒有悲傷……似乎是一種不可能達到的境界。從財產私有化開始, 人就是不可能平等的。

淺談中國人愛情觀中從古至今的“悲”

不過最近人們的愛情觀又有了新的變化,那就是寧缺毋濫,女孩子要嫁給愛情,男孩子要娶愛情,這是一種社會進步。同時我們也正在努力地尋求真正的靈魂伴侶,來自靈魂的愛情是美麗的。任何時代、任何國度的人,對愛情的渴望是一致的。愛情來了, 要以最誠摯純淨的心靈去接受, 去體驗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