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十七——莫扎特

莫扎特

  人物傳記片的頂峰之作

  轟動世界的第一流的視聽享受音樂片

  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

  1984年出品

  導 演:米洛斯·福爾曼

  主 演:湯姆·赫爾斯

  默裡·亞伯拉罕

  伊麗莎白·貝里奇

  ·第五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八項大獎

  ·第四十二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編劇獎

·百部美國經典名片之一

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十七——莫扎特

1823年一個下雪天的夜晚,在維也納的一家精神病院裡,一個名叫安東尼奧·薩列裡的老人自殺未遂。他向一位神父懺悔,講述多年前自己妒忌和暗害天才作曲家莫扎特的經過。

  在30多年前,薩列裡在約瑟夫二世的王宮裡任宮廷首席樂師,當放蕩不羈、玩世不恭而又擁有絕世才華的莫扎特來到維也納後,薩列裡的心裡開始感到了強烈的不平。

  莫扎特的才華既令薩列裡驚歎,也使他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心胸狹窄的薩列裡由嫉轉恨,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毀滅掉這個強大而可怕的"對手"。

  由於約瑟夫二世的喜愛,莫扎特一直留在維也納寫歌劇。他創作的歌劇《後宮誘逃》、《費加羅的婚禮》都是不朽之作,然而雖然莫扎特的音樂造詣超塵脫凡,但在生活中他卻是個不修邊幅、行為恣肆的人。在薩列裡的挑唆之下,保守、刻板的維也納主流音樂界視莫扎特為"異端",處處為他設坎施絆。莫扎特的樂譜遭到大量刪改,作品無法在劇院上演,即使能夠上演,也常常不超過1星期,因此他的經濟收入很少,生活日漸困窘。於是,薩列裡一面假裝是最關心莫扎特的人,一面在精神上折磨他,他甚至收買了一個女僕,把她安插到莫扎特家做奸細,以瞭解莫扎特的家庭和創作情況。由於他的偽裝,天真的莫扎特把他視為知己。

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十七——莫扎特

  莫扎特的父親突然去世,這使他悲痛萬分,精神上受到了很大刺激,身體狀況也一落千丈。薩列裡知道自己的機會終於來了。於是,他戴上莫扎特的父親生前用過的假面道具,敲開了莫扎特的家門,要他譜寫一篇《安魂曲》,莫扎特就在恐懼和疾病的雙重摺磨下夜以繼日地工作。不久,他所創作的歌劇《魔笛》在劇院上演了,由他自己擔任樂隊的指揮,終於有一天,在演出進行到一半時,莫扎特由於體力不支而暈倒在地。

  在莫扎特的病床邊,薩列裡還逼他寫《安魂曲》,病床上的莫扎特極度虛弱無法執筆,薩列裡建議由他執筆而莫扎特則口述。莫扎特的靈感像泉水般噴湧,薩列裡甚至來不及記錄。

曲子完成了,天才的生命之火也熄滅了,年僅35歲的莫扎特英年早逝。而薩列裡雖然陰謀得逞了,但自感莫扎特的冤魂日夜索命不休,他備受道德與良心的煎熬,最後精神失常,被送進瘋人院。時光流逝,曾經顯赫一時的薩列裡漸漸被人遺忘,而莫扎特的作品卻成為人類音樂殿堂裡的瑰寶,在世間永遠傳唱……

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十七——莫扎特

《莫扎特》反映了藝術上的創新與模仿、生活中的天真與世故、人生道路上的善與惡的衝突,揭示了人類文化發展史上因無知和缺乏鑑賞力而扼殺天才這一可悲事實。莫扎特全名為"沃爾夫岡·阿瑪迪亞斯·莫扎特",片名《AMADEUS》正是取自中間的一段,拉丁文指"上帝所鍾愛的人",莫扎特是上帝鍾愛的人,而薩列裡卻一手毀滅掉了他的絕世才華。上帝愛之深,庸人害之切,這是對世事的絕妙諷刺。

在第5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音樂傳記片《莫扎特》一舉奪得8項大獎,轟動了全世界,這一夜也被稱為"莫扎特之夜"。影片透過宮廷樂師薩列裡的視角,折射出莫扎特的瘋狂天才。薩列裡兢兢業業,但資質平庸,莫扎特才氣逼人,但不知天高地厚。妒火中燒的薩列裡最終害死了莫扎特,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剛愎保守的維也納音樂界中惟一能領悟到莫扎特作品精髓的人,是莫扎特絕無僅有的音樂知己。兩人本可成為西方的俞伯牙和鍾子期,卻由於一方的嫉妒,最後雙雙以悲劇告終。嫉妒,這一人類最原始的陰暗心理,它毀滅掉了一段本應成為現實的人間佳話。

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十七——莫扎特

  在音樂歷史中總會有一個時刻:各個對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緊張關係都消除了。莫扎特就是那個燦爛的時刻。

  ——美國音樂學者 約瑟夫·馬克利斯

  我們不得不承認,影片《莫扎特》的音樂性、前瞻性和現實性都是極具深度的,它確實是一部高水平的、富於挑戰性的影片,同樣,導演米洛斯·福爾曼的導演技巧也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導演學習的。

  ——美國著名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音樂堪稱是本片一項重要的電影因素,影片的配樂中採用了大量莫扎特的原創作品,其與情節銜接之巧,烘托氣氛之精妙,令人歎為觀止。它讓人們在為莫扎特的坎坷一生慨嘆的同時,又不得不為他高超的音樂天賦而感動。

——影評人 劉芷麗

一生要看的50部電影之十七——莫扎特

喜歡可以點贊、關注、收藏、評論並轉發和大家一起分享哦!歡迎私信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