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殲-15登上中國彈射航母 3.0版殲-31艦載機一設計和F-35撞臉

接替殲-15登上中國彈射航母 3.0版殲-31艦載機一設計和F-35撞臉

殲-15的尾鉤

接替殲-15登上中國彈射航母 3.0版殲-31艦載機一設計和F-35撞臉

殲-15著艦時候最關鍵依賴的就是尾鉤

2018年12月23日,央視的節目中最新出現了殲-15艦載機部隊的身影,這是繼遼寧號航母大修接近1年後,殲-15艦載機部隊再次曝光。

這次曝光主要是展示和介紹了殲-15艦載機相對於第三代戰鬥機特殊的地方:尾鉤。艦載機的尾鉤對於艦載機和航母都是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尾鉤設計不好,航母勾不住,艦載機起降就會失敗,殲-15艦載機就會多次復飛。小小的尾鉤看似很小,但是從設計再到測試,最後再到量產,每一步都十分的艱難。

接替殲-15登上中國彈射航母 3.0版殲-31艦載機一設計和F-35撞臉

尾鉤需要勾住攔阻索

影響艦載機尾鉤設計的包括了,第一,艦載機尾鉤的安裝位置,第二,尾鉤的長度是否合理,第三,尾鉤鉤子的形狀是否與航母阻攔索相互匹配。從遼寧號航母2012年服役以來,殲-15艦載機在航母起降十分的順利,沒有出現俄羅斯航母那種阻攔索勾不住蘇-33艦載機的情況。

而阻攔索和艦載機尾鉤配合不好,那麼對艦載機來說很容易造成損傷,特別是俄羅斯因為阻攔索問題連續損失米格-29K和蘇-33艦載機,這一點對於寶貴的艦載機來說損失不起。

接替殲-15登上中國彈射航母 3.0版殲-31艦載機一設計和F-35撞臉

看似小巧 內含大量玄機

所以殲-15艦載機尾鉤看似簡單、小巧,但是卻包含了我們科研人員大量的心血。那麼殲-15艦載機能否給下一代艦載機殲-31使用呢?答案是否定的,殲-31艦載機如果上艦的話,那麼就需要重新設計艦載機尾鉤,這是因為兩種艦載機尺寸、重量、體積相差太大了。

並且四代機尾鉤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美國F-35C艦載機再設計尾鉤初期,曾經測試8次,8次全部失敗尾鉤鉤不住阻攔索,最後結論重新設計尾鉤,尾鉤設計上有問題。

接替殲-15登上中國彈射航母 3.0版殲-31艦載機一設計和F-35撞臉

尾鉤的長度也很有講究

而這就需要重新設計殲31艦載機的尾鉤,從第四代機戰鬥機來看,第四代艦載機需要一款新式的尾鉤。

艦載機尾鉤上的每一個細節都影響了艦載機具體使用,尾鉤角度太大就會造成掛鉤卻掛不住阻攔索,甚至遼寧號航母4條阻攔索都掛不住,如果角度太小,機體承受的力度就會太大,飛行甲板所需要承受的艦載機降落的衝擊力也會增加。而艦載機尾鉤的長度也需要大量的試驗。

接替殲-15登上中國彈射航母 3.0版殲-31艦載機一設計和F-35撞臉

最新對外展示的殲-31尾鉤

殲31艦載機設計尾鉤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尾鉤的安裝位置和長度,安裝位置會影響殲-31艦載機的機身強度或者對機身飛行姿態、機動動作等發生了作用。那麼尾鉤如何設計才不影響這些缺點,並且保證尾鉤可以完全勾住阻攔索呢?殲-31艦載機設計尾鉤的時候最好是在主輪接觸甲板後立刻停下,艦載機的尾鉤設計越長越好,特別是尾鉤越長鉤住阻攔索越早,阻攔制動系統停下飛機就越早。

接替殲-15登上中國彈射航母 3.0版殲-31艦載機一設計和F-35撞臉

F-35C的尾鉤位置

四代機有一個特點就是隱身,戰鬥機隱身要求就保障機體外部沒有凸起的物體出現,這就需要殲31艦載機在設計尾鉤的時候,必須保證尾鉤是在戰鬥機內部。也就是說殲31艦載機的尾鉤設計再不能像殲15直接掛在艦載機外部。

美軍F-35C艦載機就是包含在機身內部,屬於內置設計。從現在曝光的殲-31艦載機模型來看,其尾鉤採用了內部設計,並且內部當中包括了液壓緩衝裝置、隱形蓋收放裝置,尾鉤也要保持兩節式,保證尾鉤的長度。

接替殲-15登上中國彈射航母 3.0版殲-31艦載機一設計和F-35撞臉

中國航母發展 需求越來越大

一個小小的艦載機尾鉤卻有這麼多說道,但其實尾鉤僅僅是中國艦載機的其中一個部件,而更多大型部件還需要靠我們辛勞的科研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