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劇種好,戲曲非遺才會好-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業內探討戲曲非遺劇種和人才的繼續教育——

所有的劇種好,戲曲非遺才會好

“戲曲教育百教不如一練,百練不如一演,教學要與實踐緊密結合。 ”

“戲曲教育不但要培養我們的戲曲人才,還要培養觀眾。 ”

……

2020年是中國戲曲學院70華誕之年,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週年教學成果展演、戲曲非遺傳承人專場演出連日來在梅蘭芳大劇院開展,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部本專科及高級研修班學員攜湘劇、蒲劇、崑曲、黔劇、兩夾弦、越劇、山東梆子、淮海戲、京劇、四平調、墜子戲、越調12個戲曲非遺劇種的經典劇目輪番登臺亮相為母校慶生。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教學成果展演座談會日前在京舉行,業內專家結合演出效果、劇種特色,圍繞演出呈現、戲曲非遺傳承人學習與工作的現狀及職業發展,基層院團建設及非遺劇種現狀、發展、創新等方面進行交流。

北京國聲京劇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楊秀麗原本只是一位文化管理工作者,唱戲是她的業餘愛好,此次展演,她和同事帶來了京劇《四郎探母·坐宮》 ,楊秀麗正是因為參加了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非遺高研班的學習,才走上了專業的戲曲道路。談到院團建設,楊秀麗以國聲京劇文化藝術中心為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據她介紹,國聲從建團初期,團裡的領導就把國聲定位為具有專業化水準的非盈利劇團。團領導要求每個團員要入流入派,拜名師學藝。所以有很多團員都是京劇名家的入室弟子或者學生。楊秀麗認為,院團的建設、人才的培養、藝術功力的提升,是需要有準確的定位、好的方針落實,依靠大家一點一滴努力過來的。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學校到底怎麼來辦好,我參加了各種各樣的研討、展演等活動,給我很大的啟發。 ”嵊州越劇藝術學校校長錢江南說,“我們做到了三個結合:一是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二是文化與旅遊相結合;三是經典與時尚相結合。 ”

針對此,嵊州越劇藝術學校做了一個實驗團,是“校團合一”方式,“所有的老師、員工一崗雙職,既是教職員,也是演職員,我們從這個角度來做這個學校。 ”錢江南說,在教學過程當中,學校會把經典劇目的一些內容放到課堂裡面去,劇目驅動教學,並且把這些劇目以一條主線串起來,編成一個新劇目,起名為“魅力越劇” ,類似於“映象系列”或者“又見系列” ,把這臺“魅力越劇”經常性地放在各個場合演出,用“校團合一”的方式對學生的訓練非常有作用。

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主任付梅接任負責四平調相關工作時,四平調劇種面臨危機,當時劇團幾乎已經不存在了,“開始只有5個正式的工作人員,後來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通過靜態保護和動態保護的方式,包括整理資料、出版書籍、建檔,同時恢復傳統的四平調劇種優秀劇目,再加上宣傳、鼓勵青年人參加各種大賽,目前我們已經復排20多部戲曲,在一些省市,包括國家級的比賽中也得過很多獎項,特別是從2017年到2019年,已經連續8次進京展演” 。

“作為縣級越調集團要想存活,必須自食其力、強化發展,僅靠政府幫扶遠遠不夠,要打造精品、拓寬市場、擴大宣傳力度,讓大家對社旗越調多多瞭解。 ”曹紹營是河南省社旗縣越調劇團的副團長,在他看來,越調事業發展傳承靠新人,傳幫帶是維持劇種長久不衰的重要紐帶,招聘新人、培育新人,是讓劇團生存的重要法寶,“2020年我縣戲曲進校園33場,舉辦越調非遺傳承培訓班一期20餘人,這是很好的傳承方式,通過培訓讓更多人接觸越調、學越調、懂越調,這樣才能起到真正的傳幫帶” 。

戲曲非遺劇種今後何去何從?業內也表達了自己的隱憂。

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部主任姚志強說,在非遺領域,戲曲不是走在前面的,戲曲要有自己的立足點,必須要把眼界打開。“真的不要認為戲曲的非遺傳承人有多少個國家級,有多少個省部級,我們有多麼龐大,我們如何如何,在非遺的大領域裡我們要響應國家號召,完成交給我們的任務,具體地執行國家的這些職能,真的去服務人民群眾,真的能夠下到基層,在這方面我們做的其實是遠遠不夠的。 ”

姚志強認為,繼續教育部,包括中國戲曲學院這幾年堅持的都不僅僅是培養一個優秀的角兒,戲曲非遺教育更多的是培養整代戲曲人整體的提升,“我們不僅僅發展京劇,我們更希望所有的劇種都能夠在這個平臺上有所提升。光角兒好不是真的好,得是整體水平提升。京劇好不是真的好,得所有的劇種都好。北京的戲曲人才要好,基層的人才更要好” 。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