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一體化 鄉村別樣美(經濟新方位·新發展理念)--02要聞--人民日報--報刊雜誌--版權渠道--首頁

核心閱讀

賞田園風光、品特色民俗,鄉村旅遊發展勢頭十足。這背後,不只有村民鼓起來的錢袋子,也折射出城鄉差距逐漸縮小的積極變化。

在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提升、政務服務引入、數字治理升級,越來越多“能人”返鄉下鄉創業,為助推城鄉一體化發展注入新鮮力量。

在紹興上虞嶺南鄉住過鄉間民宿,山東遊客焦豐被這裡恬靜安逸的生活深深吸引,“不僅體驗了田園美景,鄉村的精細化與現代化程度也令我印象深刻。”

鄉村遊辦得紅火,浙江各地依託秀麗風光合理開發民宿,引得八方客來。不少遊客感慨:整潔的村容、完善的基礎設施、迅捷的網絡……這裡的鄉村別樣美。

設施改造,旅遊添保障

在寧波,依山傍海的象山縣牆頭鎮方家岙村風光甚好,這幾年村民們搖身一變成了民宿店主,鼓起了錢袋子。

從“髒亂差”到“綠富美”,方家岙村黨支部書記歐昌伍告訴記者,村莊的蝶變還要從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提升說起,“以前進村只有土路。後來,治理河道、補種綠化、新修道路,村容村貌逐漸提升”。

這些年,村兩委又瞅準鄉村旅遊。一開始,首批7家農家客棧開張迎客,但客人卻上不來。“當時,覥著臉從隔壁沙地村‘借’來兩車遊客,才算勉強開了張。”回憶當初,歐昌伍深深體會到,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提升迫在眉睫。

自此,方家岙村開始投入資金進行基礎設施改造,陸續建起旅遊集散中心和鄉野集市。如今,僅有2200多人的方家岙村已建成9個公共廁所和10個免費公共停車場,更打造出山間游泳池、燈光籃球場等公共活動場所,遊客與村民共享休閒設施。

鄉村旅遊日益紅火,方家岙村辦起45家民宿和農家客棧,2019年全村旅遊經營收入3800多萬元,村集體收入達260萬元,今年9月被評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在寧波,像方家岙村這樣的“綠富美”鄉村越來越多。“通過提升鄉村顏值,以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精品村、風景線建設為抓手,實施拆危拆廁、立面改造、美化綠化等整治提升行動,推動村莊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寧波市農業農村局社會事業促進處副處長王德平介紹,全市休閒農業和民宿經濟保持增長勢頭,2019年營業收入75.6億元,同比增長21.8%。

數字治理,效率提升快

在衢州常山白石鎮新塘嶺村的常山不老泉民宿,副總經理唐慧卿最近忙得不可開交,“假期人氣旺,沒想到假期結束生意依舊紅火。”她笑著告訴記者,生意這麼好,要得益於前不久的“數字升級”。

門口大屏幕上空氣監測情況、負氧離子含量等數值實時顯示,讓遊客對山中好空氣有了直觀感受。想要打造精品民宿,不僅要依託好風景,更要在服務品質上與城市對標。

唐慧卿說,前不久引入智慧房務系統,客房預訂、入住退房等實現在線辦理,日常運營便利不少。“我們還通過網絡宣傳,利用數字化營銷打開了知名度。”

數字化帶來的好處遠不止民宿管理,曾經繁瑣的辦事流程也大為簡化。

“以前辦證需要帶著一大堆資料,跑到十幾公里外的縣城行政服務大廳辦理。”唐慧卿說,現在利用“慢城通”微信公眾號,線上就能輕鬆完成。打開公眾號,點擊政務版後進入政企通模塊,再進入“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界面,唐慧卿在線申請了“兩直”(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補助申報,短短几分鐘,界面就顯示申請完畢。

得益於鄉村數字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衢州各地鄉村探索出不少數字化治理成果。群眾常辦事項實現“指尖辦理”,群眾反映的問題95%都能在社區和村裡解決,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村”。

人才迴歸,發展加速度

兩年前,彭海傑和妻子到杭州富陽區東梓關村旅遊,被水墨畫般的美景吸引,隨後便租下一幢民房,並把自己的茶藝培訓事業和家從湖北搬到了東梓關村。

“這裡的創業環境不比城裡差,依託東梓關村的知名度,生意越做越好。”彭海傑說。

城鄉協調發展,鄉村不僅在基礎設施、政務服務等方面與城市縮小差距,也吸引更多“能人”返鄉下鄉創業。他們為助推城鄉一體化發展注入了新鮮力量。

東梓關村就是這樣的寫照,曾經冷清的村莊,因歷史文化古村落保護工程的回遷房改造走紅網絡,粉牆黛瓦的新杭派民居被網友稱為“夢裡水鄉”。

村子的名氣越來越大,如何把這份流量轉換為產業、人流兩旺?東梓關村“乘勝追擊”,2018年辦起一場富春江江鮮大會,僅10月1日就湧入10萬遊客。“從來沒見過這麼多人到村裡。”村民潘開平說,自家江鮮館當天收入近2萬元。村民們紛紛效仿,辦起餐飲、開起民宿。

如何兼具顏值與產值?東梓關村黨總支書記羅江偉道出秘訣:“產業定位要精準,這背後離不開源源不斷的人才湧入與迴歸。”

如今在東梓關,不僅有彭海傑這樣的“外來戶”紮根鄉村,原本外出務工的本地青年也紛紛返鄉創業。

在縣城打工的村民朱勇傑裝修了茶室、天井小院與臥房,開起鄉村民宿;從義烏返鄉的申屠素雲,創辦杭州富陽素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把手工紅糖的手藝帶到了東梓關……

其實,東梓關村的“升溫”只是富陽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富陽區已有近5000人選擇回鄉創業,帶動周邊近10萬村民實現就業。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7日 02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