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一次性口罩可重複使用意義巨大

據報道,口罩日產量已經達到1億個,然仍是一罩難求。那多少口罩產量可夠用?有人分析說,若全面復工,每個工作者一天用一個,以中國的就業人數估計,需5.3億。這還沒算學生復學,農民耕作。所以無論如何口罩缺口是巨大的,缺口要完全補上也不太容易,需要全產業鏈協同上產能。一但疫情緩解,大量的產能也將是巨大浪費。那麼只有擴充產能,用絕對量的新口罩來滿足需求一條路嗎?可不可以考慮如何減少口罩絕對用量呢?

要減少口罩用量,首先,探索一次性口罩重複使用是最有效的。在疫情開始之初,針對口罩不足的問題,曾有專家建議一次性口罩有條件重複使用,也有各種民間自創的消毒方法,重複使用也確實解決了好大一部分人的燃眉之急。如果考察一次性口罩未普及前紗布口罩,是可以在消毒或清潔之後重複使用的。那麼能不能研究一次性口罩重複使用呢?比如幾隻口罩輪換使用,比如找到合適的消毒方法予以推廣,比如對現有的口罩結構工藝做出適合重複性使用的改進等等。口罩的作用是遮蔽病毒依附的飛沫和塵埃,決定其壽命的根本是過濾功能是不是有效,多數一次性口罩的過濾層使用的是聚丙烯熔噴布,比如從消毒方面看,只要找到既能消毒,又不破壞熔噴布結構的方法,就應該能實現其重複使用的目的。比如網上曾經有人嘗試的電吹風加熱,蒸鍋蒸,紫外線照射,噴酒精,陽光曬等消毒法,本人就曾採用噴上酒精密封在塑料袋裡半小時再拿出在太陽下曬的方法。當然是否有效果,還缺乏試驗驗證,也沒有辦法判定。所以有關方面完全可以開展一下這方面的研究,這將比擴建幾條生產線更有實際意義,以每天5.3億個算,如一半人可以延長使用一天,每天將減少1.3億多個。而且研究難度也並不大。

其次,對佩戴口罩的要求也可根據不同工作生活場景做出分級分類要求。比如在家庭中人們並不需戴口罩,那麼在人員固定的三兩個人的辦公室呢,是不是可以不戴?如果一個人從家到單位自駕車,單位辦公場所人員少,固定,那是不是可以酌情不戴或短時戴,比如在室外空曠的人員間隔較大的地域作業,如農民耕作,是不是可以不戴?不加區分,全都要求必須帶口罩既不科學,同時在一罩難求時也是推卸責任。

減少口罩使用量還有減少垃圾的意義,有機聚合物始終是固體垃圾中最難降解的一類,當年餐盒的白色汙染可是歷歷在目的。

所以研究減少口罩使用量的策略比單純提高產能效率更高,意義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